静安的围城——想到办法(571)

发布时间:2025-03-21 09:15  浏览量:4

原创首发。本故事为虚构。

感谢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每天早晨九点更新。

1、

静安从来没想过,还能到这样一个会场,接触到这样一些人。

男人讲完成功经历之后,有人从旁边拿过来一些东西,原来是公司的产品。

是理疗的产品。

这产品的功能被负责人讲的天花乱坠,好像什么病都能治。

只是,价格贵得离谱,贵到超出静安的想象。

静安都听得入迷了,只不过,她脑子里一直绷紧一根弦,能抽身出来。

反正,只要让她掏钱的事情,她全都拒绝。

本来,她要走了,但唐颖总是拽着她,不让她走,说一会儿还有好戏。

可这好戏还没开演呢?

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果然,有好戏——

一个女经理上台演讲,说这款产品是针对老年人的。

老年人有几大特点,固执,孤独,有退休金。

女经理说,我们要针对老年人的这种特点,进行推销。

她还说,老年人的儿女一般都不在身边,他们要是来我们这里体验产品,我们就叫他妈妈,爸爸,一定要对他们格外地好,比儿女对他们都好,那么,他们就会相信我们,放心地购买我们的产品。

静安心里想,这不是欺骗吗?这哪是卖货啊?

窗外飘起雪花。

静安就找个借口:“唐颖,我家卫生间的窗户开着呢,我得赶紧回家,外面降温了。”

唐颖这次也没有留静安,她跟静安一起站起来,从后门悄悄地走了。

那么多人,都伸着脖子,往台上看着。

又有一个业务员上台演讲,说一个月推销产品挣了多少钱。

两人到了楼下,静安忍不住抱怨唐颖:“他们这不是糊弄人吗?东西那么贵,老人要是买回家,多糟心呢。”

唐颖给自行车开了锁,脸色也不好看。“那都是公司的产品,效果可好了,糊弄啥人呢,也没有硬逼着谁去买。”

静安觉得哪里不对劲:“哄人家去买他们的货,那也是问题啊!”

静安想说,那不是欺诈吗?但是,跟唐颖是好同事,她不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

唐颖说:“有啥问题啊?人家都卖多少年的货了,那些人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大江南北都有人在用他们的产品。你是不是职业病啊,觉得什么都可疑,都有背后的阴谋?”

静安听出唐颖不高兴了,就说:“老人那点退休金,他们还惦记,这些人有点损——”

唐颖认为静安说得不对:“我不是想着让你有个挣大钱的机会吗?谁知道你还不信。”

静安气笑了,抬眼看向唐颖:“你信吗?”

唐颖说:“也不是不能信,反正卖这个挺挣钱的——”

唐颖说的话不肯定,她也不敢较真。

后来唐颖说:“你别生气了,我也不知道是这样的讲课,反正你也没搭啥。对了,他们有一些书,别说,书真的挺好,我说的是真的,没糊弄你,等明天我把书给你拿来,你看看就知道了——”

这天傍晚,静安和唐颖没说到一起去,眼看着友谊的小船就要翻。

雪越下越大,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前面的路都看不见,眼前都是雪。

东北很少有下得这么急的雪,静安就跟唐颖分手,推着车子低着头往家走。

越想心里越憋气,好好的一下午的时间,全白瞎了,都交代给那个糊弄人的产品。

上午写的悬疑小说,还没有修改好。静安着急,噌噌地推着车子往家走。

她不敢再乱交朋友,都不是知根知底的,乱交什么呀?万一被带入不好的地方呢?

静安交朋友就会入局,她是真心对待这份感情。

想起宝蓝的电话,想起二平住在三小学附近的平房里,想起丽丽,她心里不好受。

这些朋友,很牵扯静安的精力,让她无法专注地写杂志。

构思的故事越精妙,对静安写作的专注度要求就更高。如果一心二用,静安就写不好稿子。

静安气呼呼地推着车子走到家门口,把车子锁在楼下的车棚里。

忽然想到家里没有什么菜了,肉也没了,她要去一趟超市。冬儿长身体,学习用脑子,需要吃肉。

这么冷的天,给冬儿包饺子吧,吃点热乎的,给孩子送到校门口。

静安刚转身要往小区外面走,可是,一辆轿车在雪花中无声地驶进小区。

车子开得很慢,却不给静安让路。

静安心里恼火,有个车装啥犊子?

骂完了,忽然觉得不对劲,认真地往车里看了一下,咧嘴笑了。

开车的是顾泽。

上次就是这样,也是在小区门口看到顾泽开车过来。

顾泽开车,带静安去吃饺子。

“吃完饺子,给冬儿要一盒热乎的,咱们给孩子送到学校门口。”

静安很满意顾泽的安排。

她禁不住抬头打量顾泽:“你咋突然回来了呢?没提前打个电话。”


顾泽笑:“想给你一个惊喜,祝贺你的新闻获奖了。”

顾泽不说这句话还好点,一说这话,静安气不打一处来,就当当当的,把不快和委屈,都向顾泽倾泻——

她一直在说。顾泽一直微笑,不说话,默默地看着静安。

两人到了饭店,静安要了一盘西葫芦鸡蛋馅的水饺。

静安有个特点,到饭店吃饭,别人请客,她尽量点便宜的饭菜。自己掏钱请客,就点贵一点的菜。

有些人不同,自己请客,就点便宜菜,上便宜酒。别人请客,那眼睛锃亮,专门就奔鲍鱼大虾,酒一百以内的都不喝,可能装犊子了!

顾泽知道静安舍不得他花钱,他要了一盘鲅鱼馅的饺子。这饺子是素馅饺子的三倍价格。

饺子端上来了,顾泽调了两碟料汁,把一碟料汁轻轻地放到静安手边。

静安气呼呼地看着顾泽:“你咋不生气呢?”

顾泽笑着给静安夹了一个饺子。“这点事还算个事吗?我工作这么多年,什么没遇到过。”

顾泽的话,顾泽的声音,让静安的心里平复了一下。“那你,是怎么应对的?忍气吞声,还是据理力争?”

顾泽吃着饺子,蘸着料汁。“看情况,如果事情小,就放下。人这一生都会吃很多亏,只要长记性就行。”

静安抬眼看顾泽:“那要是事情大,放不下呢,那该咋办?”

2、

顾泽若有所思,好像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那就想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可能,就反败为胜。”

他的两只眼睛注视着静安,显得复杂又神秘。“其实,有时候坏事也是好事。你发现没有,在顺境中成长,和你在逆境中走过来,那是不一样的。”

顾泽又给静安夹了一个鲅鱼馅的饺子。

静安咬了一口,是香,不一般的香。价格贵的,不一定好。但好东西价格一定是贵的。

静安吃着饺子,问了一句:“有啥不一样?”

顾泽说:“在逆境中走来的人,性格会锻炼地更加顽强,愈挫愈勇,他也随着晋级越高,功力越强。一直在顺境中的人,经受不起磨难,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静安歪头看着顾泽:“你说回来给我庆祝的,还是给我上课的?”

顾泽笑了。“我是回来帮你的,我想看到你高兴——”

静安莞尔一笑,以为顾泽是开玩笑逗她开心。“你怎么帮我?”

顾泽想了想,眼睛盯着对面玻璃橱窗里的凉拌菜。

他忽然叫过服务员,要了一碟酱牛肉。

静安不吃酱牛肉,她嫌硬。她的牙不太好,拔掉了好几个。

顾泽说:“冬儿长身体呢,一会儿给冬儿带回去。”

静安笑了。“你别打岔儿,你不是说要帮我吗?咋帮?”

顾泽也笑了。“我怕给你想的办法,你不照着做。你要是照着做,肯定能把少给你的奖金要回来!”

顾泽的声音很轻,但这话太有力量了。

静安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看着顾泽,静静地笑,似乎猜到顾泽的办法是什么。

果然,顾泽说:“你去找找刘部长,把实情都告诉他,我相信刘部长会给你一个公道的说法儿。”

静安连忙摇头。“我不去,当初他三番两次让我去他们那里上班,我没去,撅了人家,现在还贱贱地找人帮忙?我没法开这个口。”

顾泽笑了。“你看,我刚才说了吧,办法不是没有,是你不想做。”

静安没说话,默默地吃饺子。

她知道顾泽说的是对的,但是,她怕刘部长嘲讽她,也怕人家不肯帮她。

人家凭啥帮她?刘部长和报社的社长都是好朋友,他会得罪好朋友,帮静安吗?

静安不愿意冒着险,怕是自取其辱。

顾泽轻声细语:“静安,你要是能咽下这口气,这两千块钱我给你补上,这也不是多少钱的玩意。重要的不是钱,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你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要回来,但你不要。我想跟你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静安心里咯噔咯噔,咯噔好多回。

要是按照她以前的性格,她真会去要这笔钱,甚至打到大院去,打到省里去,也要把奖金要回来。

不蒸馒头争口气。

但那天李老师劝说她的话,把她整懵圈。

李老师是让她偃旗息鼓,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利用如今的身份去挣钱,何止两千元的奖金呢?

静安把李老师的话,也跟顾泽说了。

顾泽连忙摇头,劝静安不要那么做。

顾泽在商场打拼了半生,可以说什么事情都做过,但他不希望静安也这么做。

她跟静安交往,其中一点,就是静安像一张白纸一样单纯和固执,如果静安聪明绝顶,圆滑世故,八面玲珑,顾泽早就放下了。

顾泽身边不缺这样的女人,但这样的女人,就会让顾泽心生戒备,那跟静安的交往,就不是轻松愉快的。

顾泽喜欢看静安吃饭,她吃东西吃得特别香,就是吃咸菜条,也能吃出鲍鱼的感觉。

坐在静安身边,他内心很安静。

静极生美,生慧,让他觉得喧嚣的商场都远离了,此刻是湖边小屋,安静而迷人。

傍晚,顾泽要了一盒鲅鱼馅的饺子,开车带着静安去冬儿的学校。

静安不想让冬儿看到顾泽,就把饺子盒抱在怀里,等在学校门口。

大雪依然在头顶飞舞,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学校附近今天卖吃的也不多。

静安有点担心,这么冷的天,冬儿会不会不出校门呢?

她正犹豫,要不要去班级给冬儿送饺子,却看到远远有两个人往学校门口跑来。

都穿着羽绒服,静安看清了冬儿的羽绒服。另外一个人,穿着蓝色的羽绒服,是男孩子吗?

离得太远,她没看清。雪太大了,迷住了眼睛。

静安想起艳子三姐家的孩子,叫什么了?也姓周,跟冬儿一个姓,叫周什么?忘记了。

远处的两个身影分开了,一个身影飞快地向静安跑过来。

静安歪着脖子,使劲往跑开的那个身影看,认不出来。也看不清是不是男生。

那个穿蓝色羽绒服的学生,拐到旁边的小卖部去了。

冬儿飞跑过来,一下子搂住静安。“妈,想死你了,给我带啥好吃的?”

冬儿这一声呼唤,静安在雪地里冻一天也值得。

把羽绒服里的饭盒拿出来,塞到女儿手里,一推女儿:“快回教室,外面太冷,晚上妈妈来接你。”

冬儿感动地看着静安:“妈,你不用对我这么好,我会好好学习的——”

她把静安的手捂在自己的掌心,用嘴哈气。“给你捂捂手,你站半天了吧。”

静安又推女儿:“妈没事,快回去吧。”

看着女儿拿着饭盒跑远了,静安的心是美滋滋的。

晚上,顾泽把静安送到学校门口,静安接冬儿回家。

路上,冬儿就说:“妈,是不是我顾舅回来看你了?”

静安当着女儿不好撒谎,何况冬儿似乎发现了什么。

静安就问:“你咋这么说呢?”

冬儿笑了。“妈,你送我的饺子,我们同学也吃了,说是鲅鱼馅的饺子,可贵了,你能舍得买吗?”

冬儿可真聪明。

静安笑了,不承认。“我去采访,人家请我吃饭,我给你打包一盒饺子。”

冬儿笑着,往前跑了。

晚上,母女两人泡脚的时候,冬儿低头洗脚,她忽然说:“妈,你要是喜欢顾舅,就喜欢呗,你不用顾忌我。”

静安诧异地看着女儿:“今天咋说这些话?妈心里只有你,只希望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那后半生就不用发愁了。你好,妈妈就高兴。”

冬儿说:“就是呀,将来我考上大学走了,妈,你一个人多孤单呢,我舍不得你那么孤单——”

冬儿眼圈都红了。

静安却笑了。女儿长大了,知道心疼她。

“放心吧,妈不会孤单的,妈喜欢看书,写作。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写作能让我忘记一切,你说妈妈怎么会孤单?”

冬儿笑了,眼里笑中含泪。

3、

顾泽走了之后,静安回想着他的话,但还是没脸去找刘部长。

这天下午,母亲给静安打电话,说农村亲戚给送来的血肠和猪肉,让静安晚上回家吃饭。

静安忙碌一天,穿上大衣下楼。

昨天的雪太大,把路都要封上了。

报社又雇人扫雪。门前,都是披着大衣扫雪的农民,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笑声朗朗。

静安喜欢劳动中的笑声,这些底层的人们,虽然生活艰辛,但依然乐观前行。

就像顾泽说的,顺境中的成功,只能说是运气好。逆境中逆流而上,才是需要学习的。

静安去市场,看到父亲在收摊,母亲已经回家做饭。

静安就准备回楼房,帮母亲一起忙乎饭菜。

一回身,看到两个似曾相识的背影,进了旁边的一家商店。

旁边商店卖家具的,这两人去商店不像买家具的。

为什么不像?是因为两个人进去之后,直接找老板说话,没有看家具。

当然,这也不是原因,静安就是一种感觉,觉得两人不是买家具的。

静安回到母亲楼上,跟老妈一起忙乎晚上的饭。

家里的酸菜已经腌得酸了。这是楼上,不是平房,楼房暖和,腌酸菜就酸得快。

母亲手指断了两根,干活不那么得劲。

静安就帮母亲“片”酸菜。母亲已经焖上米饭,去北阳台拿粉条。

说起静安获奖的事情。

静安早就跟父母吹牛,要是获奖,奖金能有3000元,给父母一人买一件羽绒服。

可这次只得了1000元,静安就没有主动说。

母亲一问,静安没忍住,就说了,委屈得不行。

母亲劝说静安。“就这么回事吧,还给你1000元呢。安儿,你知道吗?当年妈在服装厂也是临时工,那家伙真眼馋人呢,人家正式工一到节日就发福利——

“中秋节发月饼,元宵节发元宵,冬天发冻梨,夏天发西瓜,我们干瞅着,啥也没有我们的份儿。临时工有个年轻人去偷西瓜,还让厂子给开除了。”

静安心里平衡了一些。因为一个西瓜,被开除了。

是因为西瓜吗?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后来,父亲收摊回来,知道这件事,父亲内心是不满意的,觉得报社亏欠静安。

但是,父亲没这么说,怕给静安拱火。

静安虎凿虎凿的,跟他一样,都是一根筋。万一静安去找上级领导,报社知道之后,还不给给静安穿小鞋儿?弄不好她工作都丢了。

吃饭的时候,静安却问了父亲一个问题:“爸,如果是你,你会不会找领导,要回两千块钱?”

父亲刚想说:“必须要——”

但话到嘴边,父亲把话咽下去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你不是报社的正式员工,给1000元就可以。你获奖了,这名声出去了,这就行。”

母亲也说。“安儿,憋气的事情多了去了,你这个算啥呀?那过去成份不好,考大学都没资格,到工厂上班都没资格。后来妈在单位转正了,没转正的,都是那些成份不好的,你就知足吧,别折腾。”

静安却忽然想起父亲过去做的那些“折腾”的事——

母亲在服装厂上班,还是临时工的时候,手指头被机器轧掉两根,但是厂子以母亲是临时工为由,不算工伤,只给了一点医药费。

父亲一直告,最后见到了县委书记。

那时候,安城还是一个县城。书记人可好了,不让随从撵父亲,把父亲的信接过去看了。

不几天,就给父亲打电话,说事情解决了。

父亲拿着药条子到服装厂,都报销了。那些领导看父亲的眼光都变了,像看英雄一样。

十几年前,静安考机械厂的合同工,原本是第二名,结果,一放榜,静安跑到第四名。

工厂只要前三名。静安落榜。

当时静安很沮丧。父亲也垂头丧气,准备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但大爷家的全哥的同学,人家在教育局上班,偷偷地来给父亲送信儿:

“静安老妹不是考第四,是考第二,让有门子的人给顶替!”

父亲当时就放话。“要是我姑娘成绩不好,我认了,可我姑娘成绩不错,考第二,凭啥给顶替?我非要告他们不可!”

父亲当年付出很多辛劳,走访了一些人家,拿到重要的证据。

这些都是次要的。

父亲一次一次地去大院,但没人搭理父亲,后来还撵父亲,甚至要抓父亲。

那时候,新书记可没有老书记好了。

好几次,事情都要成了,新书记都答应了父亲,可又推翻了他自己说的话。

父亲有一次,下班回家,车子推进院子里,钻进仓房,在仓房里嚎啕大哭。

父亲感觉命运的不公平,难道就没有小百姓的活路了吗?

父亲哭完,打算放弃。可是,看到静安那么大的姑娘,天天骑着自行车,风雨里走街串巷卖雪糕,父亲受不了,扎心地难受。

自己的女儿,原本有工作,凭啥让人给顶了?不行,一定要把女儿的工作找回来!

父亲又找了两年,后来,书记顶不住了,直接给机械厂的领导打电话:“把你们单位老陈领回去,再来大院打扰我们工作,我们就处分他!”

领导做个局,找来一些小领导,给父亲开会。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劝阻父亲不要早再去大院“胡闹”,再这么下去,父亲的工作也不保。

父亲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跟众人讲述,结果,那些开会准备帮腔的人,都开始变了风向,支持父亲继续找回女儿的工作。

最后的结果是,那年夏天,上面拨下来一个合同工的指标,专门给了机械厂,静安才在1993年的7月份,终于上班。

想到父亲的往事,静安什么也没说。

她知道父亲现在不这么说话,就是怕她去找,怕她没坚持住,或者没找回来,她更憋气,更沮丧。

静安要告辞的时候,忽然想起在市场走入家具店的那两个人。

那两个家伙,就是唐颖领她去开会的那些业务员。

静安连忙叮嘱父母:“那些卖保健品的,都是盯着老人的退休金,你们都有文化,可别上当。”

母亲说:“放心吧,我们还没老糊涂,你就照顾好你自己和冬儿吧。我把猪肉和酸菜,都装到饭盒里了,你给冬儿带回去,热热再吃,荤油大,不热热的话,别把孩子吃窜稀了——”

4、

从父母家回来,静安已经打定注意,这2000元的奖金,必须要回来。

应该是她的,就必须拿回来。领导得罪就得罪吧,她就算放弃奖金,她也交不下领导。

怎么要这笔奖金?还得去找刘部长。

因为报社是刘部长在负责。要是静安直接通到大院去,对刘部长也不好。

但静安又不想去找刘部长。那咋办?

静安想到了一个人。

第二天下午,三点多钟,静安带了礼物,给马局打电话。

“马局,您还在安城吧,没走吧?”

电话里,马局哈哈地笑。“就这两天了,我还没恭喜你呢,听说你的新闻获奖了,恭喜你啊——”

静安也笑笑。“马局,你退休手续都办好了,真的要走啊?”

马局说:“都办好了,火车票已经买完,先到长春,再坐飞机飞海南——”

静安真舍不得马局走,马局对她的那些好,静安一辈子忘不了。

静安说:“马局,我想去看看你,看看我嫂子——”

马局很高兴:“来吧,正好,还有些书,你拿走吧,我想给你打电话,你嫂子怕打扰你。”

静安太高兴了,马局还有书要给静安。

上次去看望马局,静安没好意思要那么多书。这次还可以要一些。

到了马局家,嫂子正端着水果出来,看到静安,笑着说:“先恭喜你,前两天马局就知道信儿了,说给你打电话祝贺你,啥事一忙乎给忘了。”

大家寒暄几句,坐下聊天。

嫂子把书房的书,又拿出两捆,放到门口,还被马局给训了。

“你看看你,总是这样,老早把书摆到门口,好像撵人家走似的,说你多少次,不记着——”

嫂子笑了。“怕我记性不好,一会儿静安走的时候,我忘记拿书了。”

马局说:“我记性好,我记着呢,以后别老早把东西摆门口。”

嫂子说:“你记性好啥呀?没比我好多少?上次我侄子来,你说送人家一套餐具,人家走的时候,咱俩都忘记了吧?好像不想给人家似的——”

老两口拌嘴也有意思,你一句,我一句,都慢声拉语的,不像吵架,好像打情骂俏。

聊了一些闲话,静安就犹豫着开口。

“马局,今天我来还有一件事,其实你都要走了,我还有事麻烦你,有些抹不开张嘴——”

马局望着静安笑。“呀,静安呢,我一直认为你心直口快,这你也变了,吞吞吐吐的?”

马局这么一说,静安就不好意思再遮遮掩掩,索性直截了当地说。

“马局,这也太不公平了,工资就给五百我认了,可省里评奖给的奖金,他们还给我扣掉两千,我不信省里直接就给我发1000。”

马局气得眼珠子都瞪圆。“没见过这么下作的事儿,这是谁办的?”

静安说:“开会的是办公室主任和总编,社长没出头。但我觉得他们早都通光儿了。”

嫂子也气够呛。“这些人呢,还是文化人呢,整人那套更损!奖金还给扣,那是为报社争光的事儿,报社都应该额外再给奖励,什么人呢!”

静安看到马局和嫂子都气得不像样,决定再加把火。

“马局,我想到大院里告他们去,你给我想想办法,我应该找谁能好使?这么憋气的事,我咽不下这口气。我要是总这么软弱,那谁都能欺负我,那我在报社也没法工作!”

马局大手一挥:“不用你管,我帮你打电话,还没王法了!”

马局站起来,走到窗台。

他的手机,就放在窗台上。

马局抄起手机,拨打电话。

他没有给刘部长挂电话,他把电话打给李老师。

他轻声地询问了几句,证实了静安说的是真的。

他挂断电话,直接拨给刘部长。

静安听到电话里传来刘部长的大嗓门,心就放下了。

但同时,静安心里也不舒服,好像在利用马局。

马局对静安的好,没有任何杂质,没有任何企图,完全就是看到静安一个人带着孩子,辛勤地打拼,一个长辈对小辈的心疼。

马局总希望静安的工作能顺当一点,那静安的生活也能提高。

马局在电话里训刘部长:“老刘,你的工作能不能干了?眼皮子地下就有人搞猫腻,你都没发现?人家要到大院找去呢,我跟你说,我硬给你压下来。要不然,这件事捅出去,你们宣传部磕碜丢大了,都丢到省里去!”

马局特别会说话,几句话,就把刘部长绕进去。

刘部长急忙问:“谁要找啊?告谁呀?我下面的人也没啥说道儿?出啥事了?你倒是说明白!”

马局就把静安说的事情,告诉了刘部长。

马局末尾加了一句:“静安气哭了,找我来评理。你说说,人家一个女人,带个孩子,工作那么勤奋,写得那么好,那帮人咋就下得去眼,克扣人家的奖金?

“工资只给500,就像打发要饭的。我都说不出口。现在还扣人家奖金,还让不让人家活了?

“这不是欺负孤儿寡母吗?老刘,这件事你要是不管,我明天领着静安去大院,我看有没有人管这事儿!”

刘部长在电话里说:“老伙计,你消消火,刚做完心脏手术,别生气了。我马上打电话,调查清楚这件事。如果情况属实,我肯定给你一个交代!”

马局挂断电话之后,气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嫂子担心地看着马局,怕他气坏了。

静安也后悔,还不如直接去找刘部长,哎,自己呀,太在乎面子。

面子是个屁呀!屁都不是!

静安倒了一杯茶,双手捧着茶,递给马局。

“马局,这件事就这样吧,别因为我的事,把您气坏了——”

马局伸手接过茶水,脸上的怒气渐渐地消了。

“静安,你来找我就对了,你眼里还有我这个老领导。你要是直接闯到大院,那就把刘部长装到里面了。你放心吧,老刘不会不管这件事,就是你直接去找他,他也会调查清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静安声音哽咽了,眼泪在眼圈里含着。“马局,刘部长让我去他们宣传部,说了好几次,我都没去,我现在哪有脸去找他,对不起,我不应该打扰你——”

马局笑了。“你看看,都是当妈的人了,这咋还掉金豆子?”

马局看到静安哭,就开玩笑。“老伴,把儿子拿回的酒糖给静安拿来,哄哄她,哭上了。”

嫂子轻轻地拍着静安的肩膀。“别委屈了,做妈妈的人要坚强点,你这么做就对了,不给奖金就找上面!这帮瘪犊子欺软怕硬!这件事老马给你做主,这两千元他要是要不回来,我让他自己掏腰包给你补上!”

未完待续——

本内容为虚构。

感谢点赞,评论。

每天早晨九点更新。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