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年人成为“沉默账单”的受害者

发布时间:2025-03-21 18:11  浏览量:3

□唐明星(西南科技大学)

广东中山的吴先生为自己八十多岁的父母,配备了一台老人手机,主要用于接打电话,手机没有摄像头也没办法使用微信,每月资费为129元。 但最近,吴先生发现老人机每月消费远超129元,里面还有一项“畅享流量包”的支出,每月50元。查询发现,原来至今约79个月都有这项扣费,但吴先生表示,自己从未开通过这项用不到的流量服务,电信也拿不出开通相关服务的证据。(3月20日 触电新闻)

吴先生父母使用的老人机无摄像头且无法运行微信等流量应用,用户明确表示“从未开通”该服务。有网友表示,“许多运营商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办理增值服务,老年人难以理解稀里糊涂就绑定了十几个套餐。”当手机费用越来越高想要取消时,营业员却说“套餐只能升不能降”。这些套餐还有合约期,提前取消需要付各种违约金。信息素养不高的老年人,如果子女不在身边,面对这样的事情往往毫无办法。

老年用户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容易被诱导开通服务。客服通过电话营销模糊话术,利用老年人“嗯”“啊”等模糊回应视为业务确认。许多老年人由于缺乏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各种收费服务,导致经济损失。更糟糕的是,他们在发现问题后往往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不清楚自己已被侵权。

在新浪旗下的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不少消费者都反映过类似的问题。在黑猫投诉上,笔者以“中国移动、老人”“中国联通、老人”“中国电信、老人”等为关键词检索到数百条投诉信息,这些投诉其中大部分是指向扣流量费以及套餐的问题。

老人机隐形扣费的问题早已不是个例,当隐形扣费持续七年,又有多少“沉默账单”在吞噬消费者的信任?通信技术不应该是割老人“韭菜”的工具,而是温暖人心的桥梁。

破解隐形扣费,还需各方协同配合。运营商应优化资费透明度,长期保存扣费凭证,每月按时提醒消费明细;监管部门也应定期抽查企业合规性,对高频投诉企业进行督办,实时监测扣费热点,守护银发群体的数字安全感;另外,子女们也最好定期核对老人的消费账单,如遇异常扣费立即联系运营商退费,必要时向工信部投诉。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