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类日常保健品悄悄上了“肾脏黑名单”,老年人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5-03-26 14:47  浏览量:4

参考文献:

中国肾脏病学会. 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与保健指南.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保健食品安全与风险评估报告. 2022.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肾脏保护与维护健康专家共识. 2023.

现代社会,保健品已成为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少人认为保健品无副作用,可以随意服用。殊不知,部分保健品可能暗藏伤肾隐患。

几十年前,人们对保健品的认识还很模糊,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保健品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很多老年人热衷于购买各种保健品,希望通过这些产品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然而,某些保健品中的成分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负担,长期使用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相关调查显示,超过30%的老年人群有不规范使用保健品的情况。

目前已有三类常见保健品被医学界列入"伤肾黑名单"。这些产品虽然宣称对健康有益,但实际上可能给肾脏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

第一类是含有高剂量蛋白质的保健品。市场上充斥着各种蛋白粉、蛋白棒等高蛋白产品。许多人不知道,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尤其对于肾功能已经下降的中老年人来说更为不利。

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为每公斤体重0.8-1.0克,而一些健身爱好者甚至摄入超过每公斤体重2克的蛋白质。这样做会使肾小球过滤率增加,长期下来可能加速肾功能衰退。

老年人的肾功能随年龄增长而自然下降,此时如果再摄入过量蛋白质,无疑是给肾脏增加了双重压力。因此,老年人应当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盲目补充高蛋白保健品。

第二类需警惕的是某些草本成分保健品。很多人认为天然草本就意味着安全无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些草本成分如马兜铃酸、杜仲、肉桂等可能含有肾毒性物质

马兜铃酸是一种已被证实具有肾毒性的成分,长期摄入可导致间质性肾炎甚至肾衰竭。研究发现,全球约有10万人因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草本产品而导致肾功能损害。

许多草本保健品缺乏严格的安全性评估,成分复杂且含量不明确,这无疑增加了肾脏损伤的风险。消费者购买草本保健品时,应当仔细查看成分表,避开那些可能含有肾毒性物质的产品。

第三类是含有重金属超标的保健品。这类产品问题主要出现在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或原料来源不明的情况下。铅、汞、砷等重金属元素会在肾脏中蓄积,逐渐损害肾小管功能。

重金属超标的保健品对肾脏的伤害往往是慢性且隐匿的,当出现明显症状时,肾脏可能已经受到不可逆的损伤。调查显示,约有5%的保健品样本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

老年人肾脏排毒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重金属伤害。为避免这一风险,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有资质的保健品,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肾脏损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出现浮肿、尿量减少等情况时,肾功能可能已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定期体检监测肾功能指标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保健品的老年人。

除了避开"黑名单"保健品,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护肾脏的根本。保持充分饮水,每天至少1500-2000毫升,有助于冲洗肾脏,减轻其负担。

均衡饮食对维护肾脏健康至关重要。过多摄入盐分会增加肾脏负担并升高血压,进而损害肾脏。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避免过咸食物。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肾脏血液灌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维护肾脏健康的良好习惯。

控制血压和血糖也是保护肾脏的重要环节。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脏疾病的两大主因,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减轻肾脏负担。

服用药物时注意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具有肾毒性,长期滥用可能损害肾功能。

对于已经确诊肾功能不全的人群,更应谨慎使用任何保健品。这类人群宜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补充方案,避免盲目追求"保健"而适得其反。

肾脏健康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保护肾脏应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预防总比治疗简单,提前了解并远离那些潜在伤肾的保健品,是保护肾脏健康的明智之举。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保护肾脏健康不仅在于避开有害物质,更在于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与其寄希望于各类保健品,不如回归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来,这才是真正的"肾"脏良方。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