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鸡蛋背后的惊人陷阱,老年人反复踏雷,却乐此不疲!
发布时间:2025-03-27 01:56 浏览量:3
免费鸡蛋背后:老年人反复踏雷的惊人陷阱,而反复踏雷却乐此不疲,你怎么看!
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见过这样的场景:街边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队伍里几乎全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神情中带着些许期待,时不时交头接耳,讨论着今天能领到多少免费鸡蛋。免费鸡蛋的诱惑,如同一块强力磁石,吸引着老人们纷纷入局,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福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个深不见底的陷阱。
75岁的张彩凤在菜市场买菜付款时,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无法支付,被冻结了。她赶忙前往银行询问,得到的答复如同一记晴天霹雳——她被起诉了,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她经常去摊点免费领鸡蛋。原来,在领取鸡蛋的过程中,张彩凤的个人信息被骗子悄无声息地获取,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开通网店,售卖假冒产品,张彩凤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被执行人 。
在洛阳,一个犯罪团伙冒充正规平台工作人员,在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老年人出行密集的场所,以“平台做线下推广、免费领取鸡蛋”为幌子,骗取老年人手机验证码。老人们为了那几个鸡蛋,急着领回家,图省事,往往直接把手机交给对方操作。而骗子收取验证码后,迅速将短信删除销毁证据,再把这些验证码发给上线用于注册各类社交软件,随后将注册账号出售给电诈犯罪团伙用于“引流”犯罪,非法牟利 。
在农村,骗子的手段更加隐蔽且具有诱惑性。早市街边新开了一家养生店,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进店免费领20个鸡蛋的活动。老人们本就勤俭节约,面对免费的鸡蛋,自然热情高涨,队伍排得老长。领完鸡蛋后,骗子又抛出新诱饵:只要第二天进店坐下来听半个小时养生课,还送20个鸡蛋,带亲朋好友来还能多给。老人们想着既能休息又能听养生知识,何乐而不为,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老人被吸引过来。
过了几天,骗子觉得时机成熟,便告诉老人们,为感谢大家支持,总部给了一批福利,在店里存钱,一个星期后能得到3倍收益,比如充10块返30,充50返150。一开始,老人们心存疑虑,但看到有人真的拿到了3倍返还的钱,便纷纷心动,开始小额存钱。一周后,这些老人真的收到了高额返现,这下彻底放下心来。没存钱的老人后悔不已,缠着销售人员再给一次机会。销售人员故作为难,第二天告诉老人,好不容易争取到最后一次福利。这一次,许多老人被高额回报冲昏头脑,甚至去银行取出养老钱,一位大娘更是直接把10万养老存款都交了出去。然而,一个星期过去,店铺大门紧闭,电话成了空号,老人们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得血本无归 。
一些不良商家还会以免费泡脚、免费体检、免费领取奖品等为由头,吸引老人参与,而这些活动往往与免费领鸡蛋的套路如出一辙。以免费泡脚为例,骗子先找个店铺,在附近向中老年人发传单宣传,称新店开业可免费领鸡蛋和泡脚。老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纷纷前来。泡了几天后,工作人员告知免费时间已过,想继续泡需交钱,价格也不贵,就几十块。交钱后,商家会请所谓的健康老师来讲课,推销保健品。在泡脚时,他们还会往水里倒化学材料,让水变浑,谎称是老人体内垃圾、毒素太多,只有购买他们推荐的保健品才能改善 。
在这些“健康讲座”“专家义诊”中,骗子们以“祖传秘方”“高科技产品”等为噱头,虚构或夸大产品功效,声称能治愈各种疑难杂症。老人本就关注健康,在骗子的花言巧语和虚假案例诱导下,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购买一堆没有任何质量保证的保健品。等发现身体没有任何改善,想要维权时,骗子早已消失不见。
老年人反复踏入免费鸡蛋的陷阱,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层面看,他们过惯了勤俭节约的生活,对免费的东西天然有好感;而且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更关注自身健康,容易被骗子利用。同时,一些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缺乏陪伴和关爱,骗子的热情“服务”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为了避免老人再次上当受骗,子女要多关心老人,常和他们沟通交流,普及防骗知识;社区应加大防诈骗宣传力度,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高老人的防范意识;老人自身也要保持警惕,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面对高额回报的投资和神奇功效的保健品,一定要冷静思考,多和子女商量,必要时咨询相关部门,切勿盲目相信。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老人远离免费鸡蛋背后的诈骗陷阱,安享晚年生活。
优秀的您好,对此你怎么看?请分享您避免老年人踏雷的妙招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