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型保险,专坑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5-03-31 01:48 浏览量:1
想问一下,有多少年轻人在突然知道家里的老人买了所谓的分红型保险以后,就知道大事不妙了?而且这些老年人还往往都是在子女不知情的情况下买的,买了以后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
我也是最近偶然听我妈说自己买的保险开始每年能领到分红了,开始预感不妙,一问,果然还买了分红型保险,人寿的。
还有两张保单,都是同一个公司的。一张是45岁起,我爸就跟她买了,每年投保1万,投10年,共计10万,然后55岁以后就可以领所谓的养老金,最多可以领到20年。另一张是6万的,每年支付两万,三年付完,保险期限十年。怎么分红,分多少,更是只字不提。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每个月能领多少,我妈说一年六千多,还分红了一次,一万多块钱,到今年59岁,总共领了两万多。我说分红年年有吗?我妈说不是,就分了一次。我说养老金每年这么多,写合同里了?我妈说不知道,其实我都不用看合同,就知道大概率没写。因为这个就是天坑之一。
还有假如活不到20年,没领完怎么办。我妈说当时那个人说本金全退,我说写合同里了吗?我妈又说不知道,其实这只是我职业本能发问,我妈这种能认识几个字就不错的人,怎么会去看合同,基本都是听人一阵忽悠,然后叫她哪儿签字就哪儿签字了。还傻乎乎等待若干年后兑现,到时无法兑现,发现卖保险的那个人,早就查无此人了 。
然后我回来一看合同,好家伙,果然如我所料,承诺的最诱人的部分全部都没写,取而代之的是让我妈还在后面按照他们提供的模版,注明:本人已经了解保单利益的不确定性。
我估计我妈歪歪扭扭被要求抄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更不会了解这段话就是特地为她埋下的大坑。而脑子里只有无良销售不停在那:这个比存定期不知道划算多少,你真是赚翻了。
而这个销售,还是我们当年的村支书。
所以我更懂了,这些银行或者保险公司,估计都跟村支书搞合作了,忽悠村民买这种保险,然后给村支书提成,然后村里热多少要卖点面子给村支书,所以我估计,村里只要能拿的出这个钱的,搞不好都买了。
看了合同以后,我总结如下:所谓分红型的保险,不过就是将保险和投资用看似结合双赢的方式包装起来,让那些想买消费型保险,又担心会浪费保费的人,既能享受到保险保护,又想保住自己的保费,甚至还能宣称比银行利率高的理财。
所以在这些无良销售的眼里,这样的保险成了既能保障权益,又能在挣钱的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实际情况呢?
先说保险,各种条条框框的坑不说,但保险额度一项,就是大坑,收你十万,保障额只有三万多,也就是最后公司实在顶不住要赔偿你了,也就最多三万左右,你以为能保几十几百万,就想多了。但老人哪里会关注保障额度的问题呢,他们就算出了事,估计都不知道找这个保险。他们更关注的是销售承诺的高收益,等着若干年后拿丰厚的养老金呢。
但实际呢,所谓的养老金,在真实的合同里,是最模糊不清的,他们绝无可能白纸黑字写下每个月具体能领多少,领到多少岁。
而是绝口不提,或者打一些模糊的字眼,什么“可以转化成分红收益”,“以当年的盈亏为准”等等。
几页的合同,也未做重点提示和标注,销售为了卖出产品拿提成,更加不会告知,甚至还会公然欺骗误导,用高收益做诱饵,然而合同里却把老人坑得死死的。
因为他们瞅准了老人不会看合同,也看不懂合同,只会听他一顿瞎忽悠,而这些忽悠在若干年后再被提起,早就无迹可寻。老人们就只剩下满是套路的合同,欲哭无泪。
直到现在,小县城的银行,还在推销保险业务坑害这些不懂的老人,不能兑现就甩锅,真是连这些老人最后的一点养老钱都不放过,想榨干老人的最后一滴血。
为没有社会经验,没有风险意识,缺少年轻人陪伴、又有一点存款的老人,就是这些骗子紧盯的目标。在骗子们看来,骗老年人的钱没关系,反正老人的钱没了,还有年轻人给嘛,年轻人不好骗,老人还不是手拿把掐吗?
让我无语的是银行为了利益居然也默许甚至纵容这样情况的发生,一群穿着银行制服的人,居然在那里跟存款的老人推销保险,虚假承诺,却在合同上到处设坑。
如果碰到这种,一定要坚决去银保监会举报投诉,现场拍下证据,决不能纵容这样的恶行。对自家上当的老人,还是要多些关心指导,你不关心自家的老人,骗子就替你“关心”了虽然他们的目标就是老人的钱,但越是缺乏关心的老人,就是越吃这一套啊。
什么也不说了,对于这种合同欺诈,大家看看自家的老人有没有,很多老人都是瞒着子女的,不知道这是不是骗子们的有意引导,怕子女及早发现,要求退保费。
很多子女也跟我一样,多少年以后才无意中知道的,这时候再要求退保费可能就比较难了。
关键是,我妈现在也开始领了一两次了,她自己还挺满意,可她不知道合同里写的是不保证收益的,多少都是他们说了算,一二十年后,这种保险公司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到时本金能领回来,怕都是要烧高香咯。
所以,多提醒自家的老人吧,提前打预防针,不然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花的养老钱,最后都喂了这帮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