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食”光幸福味道——丹东市构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托起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发布时间:2025-04-01 16:29  浏览量:6

每到饭点,大街小巷的烟火气里总有一份爱心相伴。在我市各家长者食堂里,忙碌的灶台翻腾着家的味道,长者套餐不仅熨帖着老人们的胃,更温暖着整座城市的心。面对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丹东市民政局以“一餐热饭”为切入点,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智慧赋能、长效运营”的助餐服务体系,织就了一张覆盖城区的幸福餐桌网,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出“幸福味道”。

【政策礼包让幸福触手可及】

丹东市民政局推出“四个一点”投入机制(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并先后出台《丹东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丹东市老年助餐服务补贴支持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补贴支持办法》),建立起“普惠补贴+差异化倾斜”的政策体系。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阶梯式补贴”,即60-64周岁老人每餐补贴1元,65-79周岁补贴2元,80周岁以上补贴3元。对于低收入老年人实行“加码补贴”,即特困分散供养、低保老年人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每餐再额外贴补2元。每名老年人每天限补贴2餐。确保老年人“吃得起、吃得好”。自《补贴支持办法》实施以来,已累计发放助餐补贴40万余元,惠及20万人次,真正实现“政府暖心补贴、企业微利运营、老人实惠就餐”的良性循环。

穿行于大街小巷,四类特色助餐点托举起“银龄”餐盘。

共建模式——利用老旧小区配套用房改建食堂,政府无偿提供场地,引入专业企业运营的民营共建模式。位于振兴区花园街道的长者食堂屋就属于此类。自对外运营以来,长者食堂屋得到了用餐老年人的一致好评,日均就餐近百人次。

合作模式——联合餐饮企业开设“长者窗口”社会合作模式。丹东连锁快餐品牌江城快车也加入了长者食堂队伍,还特别推出平价套餐,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延伸模式——鼓励养老机构对外开放,提供助餐的延伸服务模式。东港市福鼎颐养中心是开在新兴街道的一家养老机构,2024年起,增设了对外运营的老年助餐服务,每天接待社区老人70余人。

助餐模式——依托小区物业网点,打造“15分钟养老圈”的物业助餐模式。元宝区七道街道长者食堂是由美宸物业管理运营的一家长者食堂,在提供堂食服务的同时,他们还专门为独居老人提供了低价订餐服务,广受老人和家属的赞誉。

这些创新模式不仅破解了场地、运营难题,更让助餐服务像春雨般浸润每个街道。

【智慧助餐开启舌尖新时代】

为进一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今年2月,市民政局在原有线下助餐服务的基础上,打造线上助餐(线上订餐、线下自提)服务新功能,即在“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完成信息注册的老年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后附)进入餐饮服务,在移动端线上下单,人脸核验后,实时补贴智能核减,同时生成消费码。老人、照护者或志愿者持消费码到长者食堂取餐并支付餐费。该项服务现有9家试点,已上架22类营养套餐供长者在线选择,“互联网+助餐”模式正在重新定义老年就餐方式。

【“丹心助老”绘就幸福新篇】

拓宽服务网络、新增长者食堂、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这些暖心举措,正如同文火慢炖般煨出醇厚的民生新滋味。

一餐饭,暖一座城。丹东市民政局以“食”为媒,书写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答卷,让老年人在味蕾的满足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尊重,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抹幸福的色彩。

附: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二维码

开设线上助餐服务试点的长者食堂

属 地 街 道 长者食堂名称 地 址 振兴区 帽盔街道 帽盔山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振兴区桃园花都369-8号(桃源花都小区内) 纤维街道 长者食堂 振兴区春四路7号楼(福春六社区旁) 永昌街道 星辰社区食堂 振兴区振七街11-6(祥丽苑小区) 花园街道 长者食堂屋 振兴区丹房号218-1号(花园街道桃铁一社区后侧) 元宝区 七道街道 七道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元宝区东都屹景8号楼对面(仁忠社区旁边) 兴东街道 兴东街道携老社区养老 服务中心 元宝区兴隆街113号(六道口社区卫生院旁) 兴东街道 食粒派 元宝区金汤街新建聚隆花园小区D区2号楼网1室(金汤小学旁边) 振安区 鸭绿江 街道 嘉轩振安食堂 丹东市振安区东泰路37-2号东泰社区 东港市 新兴街道 东港市福鼎颐养中心 新兴区东港南路171-4-1号(新天地财富广场八马茶叶南走200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