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8岁,两次搭伙后我才终于明白:老年人想搭伙过好日子,太难了

发布时间:2025-04-05 03:51  浏览量:6

本文故事来自粉丝投稿,文中姓名均为化名,图片来源网络,情节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我叫王艳,今年58岁,江苏无锡人。我丧偶多年,后来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我决定再找个老伴搭伙生活。然而前前后后一共搭伙了两次,却都以失败告终。有人说,老年人搭伙不过就是吃口热饭,有人陪说句话,哪会有多难?可真轮到自己试一次,就知道这条路有多不好走。下面就在这讲述我的故事,我只能说两次搭伙之后,我才明白老年人搭伙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原本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当初因为计划生育,我和老伴只生了一个儿子。儿子打小就很优秀,年年“三好学生”,从来就不需要我们替他操心,我们一家三口就这么整整齐齐,简简单单,温馨又幸福。

时间如梭,儿子很快长大成人,他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发展,后来扎根那边,成了家。头些年,为了打拼事业,小两口一周七天,得有六天半在加班,忙得飞起,也就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来看望我们。而我则和老伴在老家相互陪伴,抱团取暖,日子倒也能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六年前,老伴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对于老伴的离世我一度很伤心,但是伤心并没有什么用,日子总归要继续。老伴走后我就开始独居生活,就在老伴走得那一年,孙子出生了,原本我还想着儿子儿媳会喊我过去帮着带娃,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了亲家母,对此儿子给我解释是因为亲家母更懂儿媳的生活习性,要是我过去说不定以后还会有婆媳矛盾,别到时候得不偿失,还不如安安稳稳呆在老家,大家有点距离感,最起码见面还能保持客客气气。

我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就这样,我继续过着我的独居生活。那时候我刚退休没多久,因为以前上班忙得像陀螺,根本没时间琢磨“孤独”这俩字,好不容易闲下来了,说实话我还挺享受独处,看看电视,跳跳广场舞,自由自在,每天想干些什么就干些什么,日子过得也算滋润。可时间长了, 我才知道,一个人过日子有多长、多静、多难熬。白天可能还好,一到晚上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种滋味就别提有多难受了。

我不愿再每晚面对空空荡荡的房间,我渴望有人陪伴,而且随着年纪一天比一天大,到时候总归会有小毛小病,要是能有个人时时刻刻守在身边那肯定会好很多,最起码相互之间也能有个照应。就这样,出于多方面原因考虑,我决定再找个老伴搭伙生活。也正是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开始留意身边合适的对象。

我的第一个搭伙对象叫老周,他是我在老年活动室认识的。他63岁,离异有十多年了,没退休前是小学老师,文质彬彬的,会写字画画,人也热情。还记得那时候是秋天,桂花正开得欢。我在活动室打发时间跟别人下象棋输了两盘,正有些难堪,老周递过来一杯茶,说:“这棋不能硬来,得多琢磨琢磨。”

从那以后,老周就开始指导我下棋,我们就这么相熟。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彼此间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能由于大家都是独居,都是孤孤单单的人,谈不上谁主动,我们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在正式确立关系后,我便搬去了老周家和他同住。

一开始,我们相处得还算可以。他是个温暖的人,他起得早,就每天会主动帮我买早饭,我起床就能吃到早饭,当时我就觉得他还挺有心的,会照顾人。可好景不长,才住了不到两个月,问题就冒出来了。

“你这菜放盐太重了,我血压又要高了。”他皱着眉说。

“你每天要吃米饭,我还得单独给你做一份,你就不能和我一样弄点白馒头吃吃的。”

“电视怎么总放家庭剧?能不能看看《军事报道》?”

最离谱的是,他居然还偷偷把我的南瓜饼、枣泥蛋糕之类的糕点全藏起来了,说“吃多了不好,全是添加剂,对身体不好”。

我忍了几回,实在忍不住了。那次我中午炒了一盘回锅肉,他夹了两筷子就开始说:“这肉太油,你不知道我胆固醇高啊?你存心的吧。以后别给我炒回锅肉了。”

我放下筷子:“老周,我做什么你就吃什么好了,哪有那么多问题?你当家里是食堂啊,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下次你自己买菜做好了。”

他脸一沉:“我这是为你好。而且这是在我家,我做主权利都没了?你要受不了,那就散伙吧。”

听老周这么一说,我当天晚上就收拾东西回去了。我并不难过,甚至有些解脱。原来搭伙没那么美好,光是两张嘴就能吵一天。

后来我过了大概半年的独居生活,我想,可能是老周那人太挑剔,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说不定换个性子温和点的能合拍。再后来,我一个老姐妹给我介绍了对象,他姓李,59岁,丧偶多年,自己住,做了一辈子水电工。

老李人实在,第一回见面就带了两斤苹果和一袋子炸花生。他好像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是这么对我说的“我没啥本事,就会修电器,家里灯泡、马桶坏了我全能弄。你放心,你和我搭伙,我肯定苦不了你。”

那时候我正好厨房水龙头老滴水,他当时就回去拿工具,一修就好。看着他蹲在地上干活的背影,我心里真挺温暖的。就这样,在接触了几次后,我们确立了关系。

跟老周不一样,老李一点都不挑剔,也不大男子主义,基本我做啥他吃啥。而且还很会关心人,天冷了,他还主动给我去买了个电热毯,说“你腿凉,这个垫着睡得踏实”。

我觉得这回是真的找对人了。谁知日子一长,又出事了。老李有个女儿,在杭州上班,听说他搭伙了,立马打电话给我:“阿姨,我爸一把年纪了,也没啥钱,你们就别再折腾了,让我们小辈省点心吧。”

我耐心解释:“我也没图你爸钱,只是人老了,想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她冷笑了一声:“你真没想过,如果我爸突然出点啥事,你打算怎么办?你不是亲人,又没名分。到时候我再来赶你出去?这样对大家都不好。”

老李也为难,他对我说道:“小艳,要不我们还是算了吧,我女儿不同意会一直来闹,没有子女的支持终归是不会幸福的。”

我当时也没吵没闹,就不自觉眼泪就流下来了,就这样我两次搭伙,两次都散了。一次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一次是因为子女的阻力。说到底,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再想找个人搭伙过日子,哪那么容易?年轻时恋爱靠激情,中年时靠责任,老了之后呢?靠的是互相体谅、放下自我,可这最难。因为大家性格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早就定型,再加上又没子女这种羁绊,没人会无条件迁就谁。

现在我还是一个人住,不过经历过了一些事也没那么难熬了。小区门口的花坛边,我和几个老姐妹每天早上遛弯闲聊。天气好的时候,还约着去郊外一日游,坐着老年团的大巴车,唱着《甜蜜蜜》,也挺开心。

现在我有时候也会想起老周和老李,不过我已经释怀,他们其实都不坏,只是我们谁也没法完全适应谁。我觉得搭伙不是凑合,更不是将就,是在漫长孤独里寻找一点温暖,可这温暖,不是所有人都能给得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得住。我的故事讲完了,那么大家又是怎么看呢?你们觉得老年人搭伙到底是福还是累?欢迎留言评论,发表看法。

口述:王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