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岁,折腾一圈下来,才发现这种新型养老方式更适合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5-02-23 18:31 浏览量:3
老话说"少时享福不算福,老来享福才是福",我这把年纪算是品出滋味了。
在退休养老这几年,我经历了轮流养老,养老院养老和合伙式养老3种养老方式后,却发现这些流行的养老方式,都渐渐不再适合我们老年人!
大家好,我叫张国平,今年78岁,是一名国企退休老工人,每月领着5800的退休金,原以为能安心当个遛鸟大爷,谁成想养老这事跟打地鼠似的——按下一个麻烦,又冒出新的来。
(一)那跤摔出的警钟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出门买菜,路面有些湿滑,脚底一滑摔了个大马趴。柏油路冷得扎手,我愣是躺了半刻钟才撑着树爬起来。
这一摔,让我真切意识到自己不再年轻,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也让我和子女们不得不正视我的养老问题。
(二)候鸟式养老:屋檐下的尴尬
起初,子女们决定让我轮流去他们家住,一个月换一家。
头天搬到儿子家,我心里美滋滋的,想着能天天见着孙子。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总是“好心办坏事”。在厨房收拾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儿媳妇最喜欢的碗具,吓得我三天没敢进厨房。到闺女家更憋屈,年轻人爱睡懒觉,我六点起床开个灯都被说"动静大",上个厕所都要轻手轻脚的。
在每个子女家,我都小心翼翼,生怕招人嫌,这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让我越来越不自在,轮流养老的方式,在这样的矛盾中渐渐让我疲惫不堪。
这才明白,再亲的骨肉家也是别人屋檐,寄人篱下的滋味比独居还磨人。
(三)养老院试水:花钱买罪受
实在不想再给子女添麻烦,咬咬牙住进每月5300的养老院。
看着环境是不错,也有专人照顾,可住进去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每天的生活被严格的时间表框住,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活动,都有固定安排,想晒个太阳喝口茶?得跟护工打报告,完全没有自由可言。而且,和一群不熟悉的老人生活在一起,总觉得少了些人情味。
最揪心是半夜救护车呜呜响,同层老刘头送走后再没回来。住了俩月,没病也住出心病了。
(四)搭伙养老变"拆伙"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几位和我有着相似经历的老人,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尝试合伙式养老。
我们一起租了一套宽敞的大房子,想着在这里能互相照应,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刚开始,一切都很美好,我们一起买菜、做饭、聊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好景不长,矛盾还是慢慢出现了。老王头嫌我打呼像拖拉机,我烦刘婆子腌的咸菜齁死人。为了一点小事,我们常常会产生分歧,慢慢地,相处变得有些尴尬,合伙式养老的和谐氛围也不复存在。
这才明白老话说"相见好同住难",散了伙各回各家。
(五)转角遇见"小确幸"
在经历了这三种养老方式的种种问题后,我几乎对理想的养老生活失去了信心。直到有一天,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社区养老服务。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开始参与社区的养老活动。社区有专门的日间照料中心,每天我可以去那里和其他老人一起吃饭、聊天、参加各种活动。社区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当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个电话,医护人员就会上门。而且,我还能住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周围都是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和温暖,社区养老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想养老生活的大门。
这么几年折腾下来,我终于领悟到了,养老就像穿布鞋,舒不舒服脚知道。咱这大把年纪了,不就图个"自在"二字?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当然,没有一种养老方式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但只要用心去寻找,总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正在为养老问题烦恼的老朋友们一些启示,让我们都能拥有一个体面、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