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即将步入老年才明白,人老了“寿则多辱”
发布时间:2025-04-07 18:36 浏览量:2
人到60才明白,虽然我们心里期望的是父母更长寿。可当父母的寿命过长,带来的不只是长久的陪伴,还有很多的压力!
俗话说 “床前没有百日孝”,这话着实有几分道理。
孝顺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陪伴。
当我们自己步入老年,又能否拥有理想的养老生活呢?
事实是,看着父母衰老的步伐日益加快,心中满是无奈。自己也在岁月中逐渐老去,却仍需挑起照料父母的重担。
图片来源于某养老院一角
生活总是充满了矛盾与无奈。我们期望父母长寿,尽享幸福晚年,却又对随之而来的压力心怀恐惧。到了一定年纪才深刻明白,长寿有时伴随着无尽痛苦,这既是对父母的挑战,也是子女的难题。活得久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拥有福气。
上午看到某养老院有好几个老人,坐着轮椅晒太阳,谁也不理谁,互相也没有语言交集。有一个是坐在二楼楼道里看着院子里的老人,一个多小时也不动,我不知道她是不是羡慕楼下坐轮椅晒太阳的老伙伴们。我想了解她,却没有勇气去接近她。
楼道里坐着的老人,不知道她是不是羡慕楼下晒太阳的
俗话讲:一母能养九子,九子难养一母
大舅妈今年84岁,她有4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大舅妈瘫痪还时不时犯糊涂,不能自理有好几年了。她的孩子们商量:由外地工作的出钱,在家的三个子女轮流伺候。
或许没有伺候过瘫痪老人的人不明白,大表哥、二表哥也是60多岁的人,伺候一个瘫痪又痴呆的老妈,力不从心。表嫂子们说是要带孙子,没时间照顾老婆婆。时间久了,两个表哥只要看到妹妹来家,一个个跑的比兔子还快。
表妹的女儿坐月子,她想去看看,可两个哥哥说要去打工赚钱给老人买药,不愿意露面。
几番波折,他们几个又商量着把大舅妈送到养老院。
两个外地工作的儿子,一年回来看一次老妈,两个本地的也攀比着,常去探望老人的义务就落在了表妹一个人身上。这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星也难逃光环背后的白发焦虑
央视前主持人王刚在自传《我本顽痴》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给母亲擦身时,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说'别走',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曾经给我讲睡前故事的那个女人,现在需要我像照顾婴儿般给她换尿布。”这段文字引发无数共鸣,因为每个很多家庭都可能面临这样的角色倒置。王刚的母亲患阿尔茨海默症十年,家里专门改造了无障碍卫生间,安装了24小时呼叫铃,但最难的还是心理调适——看着曾经优雅的母亲变得大小便失禁,这种心理冲击比经济压力更让人崩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的故事在娱乐圈并不鲜见。赵本山女儿赵一涵在直播中透露,90岁的爷爷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78岁的奶奶做过三次膝关节置换手术。为照顾老人,她推掉商演在家待了半年,直言“比在直播间说话累多了”。这些明星家庭面临的照护难题,正是中国2.4亿独生子女家庭的缩影。
好在已经有人正在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杭州“银杏树”养老社区的创新模式值得借鉴
社区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采用“时间银行”制度,年轻志愿者照顾老人可以获得积分,未来兑换养老服务。这种代际互助模式,让许老的子女得以安心工作。
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
俗话说:为人莫笑白头人,好花难有百日红。
我们希望的是,在长寿时代,我们既要学会接纳生命的自然规律,更要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养老体系,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体面而有尊严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