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存款VS有退休金,谁的老年生活更幸福?

发布时间:2025-04-12 20:40  浏览量:6

人口老龄化时代,有点存款就是底气,而有一份退休工资更让人踏实。

网图

01

老耿年轻的时候是县车队的司机,南天北地跑来跑去,老婆翠芬在家照顾两个儿子,这在农村已经是最佳组合,家里早早就盖上一院大平房,翠芬说话音调都高出平常的妇女。

后来车队改制,车辆作价归户,老耿厌烦了南天北地跑,就在县郊开了一家修车铺,还雇了一个小伙子打下手。手艺精湛,生意相当不错。

凭借自己的手艺,老耿的两个儿子相继长大,但是儿子不屑与油腻打交道,双双外出打工,然后买房、结婚生子。

经营这么多年,完成了人生大事,老耿也到了退休年龄,盘掉修理铺,和翠芬回到老家过田园生活。

家里院子很大,翠芬养了鸡鸭,老耿没事就捣鼓菜地,遇到赶集日,老两口骑着电三轮购买生活用品,平时的退休工资也有结余。

幸福的日子就这么无忧无虑地过着,逢年过节老耿的两个儿子带着妻儿回来。翠花好吃好喝地招待,老耿也豪气地给孙子、孙女发零花钱。一个大家庭其乐融融。

原以为幸福的日子就这么一直过下去,老耿70岁那年被查出肝癌,当时已经是晚期,一个月之后就走了,50万存款留给了翠芬养老。

刚开始翠芬的日子还不错,这笔钱每年也有一万元夫人利息,再加上农村每月100元的养老金,日子还算不错。

可是没多久,大儿子就和翠芬商量:“妈,我想换个车,能不能给我借一点?”翠芬给了5万。

小儿子也如法炮制,从翠芬手里拿走了5万。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一次翠芬浇菜地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后脑勺着地,送到医院救治时,医生告知:“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即便手术成功可能瘫痪。”

翠芬的两个儿子担心妈妈瘫痪,又担心上手术台人钱两空,最后放弃治疗,那点存款也被平分了。

网图

02

胡树山在自然灾害那一年从豫南老家到边疆讨生活,幸运地成了一名兵团农工。当时兵团条件艰苦,老婆就带着三个儿子在老家生活,月月工资寄回去,每年还有一次探亲假。

等到政策许可接班的时候,只有小儿子符合条件,来到兵团成为一名康拜因驾驶员,胡树山退休后和老伴在老家生活,有一份退休金超越了大多数同龄人的生活质量。

每次赶集,胡树山都给两个儿媳买点肉改善生活,偶尔也给孙子们几个零花钱,大家庭其乐融融。

好日子过到胡树山八十五岁那年,老伴病逝,胡树山的日子该怎么办?

大儿子提出:“要不我们轮流照顾,谁照顾工资给谁,老爹生病用他的存款。”

“我觉得这样可以,咱们每家一个月、还是怎么?”小儿子询问情况。

“一个月吧!”大儿子拍板定时间。

就这样,轮到哪一家,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给到位,农村面粉、蔬菜不用买,老人又不能吃得太油腻,生活花不了几个钱。

两个儿子都六十多岁 外出打工基本没有市场,而照顾老爹月月有工资,把胡树山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怕有一点闪失。冬天床上铺上电褥子,夏天房间开着空调,中午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饭菜也是可口的家常便饭并且按时按点。

“老爹活一天,我们就有钱花。”这是不争的事实。

养儿防老已经不合时宜,不是年轻人不养,而是他们也很艰难。

养老必须靠自己,如果老人有一份不错的工资,子女还担心老人有什么闪失,毕竟持续的现金流更有吸引力。

如果老人只有存款,子女遇到困难首先想到老人的钱。真正生病,未必愿意救治,分钱也许更实惠。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