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补充能量?老年人小心热量炸弹引发三高
发布时间:2025-05-29 03:02 浏览量:1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
街坊王大爷去年端午节一口气吃了五个粽子,结果第二天早上血压飙到了180,家人差点没把他送进急诊室。人常说粽子香,香得人心慌,这年头连节日食品都成了“健康杀手”?粽子,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糯米团,真能补能量吗?还是说,这其实是个披着传统糖衣的“热量炸弹”?特别是中老年人,吃粽子不当,真不是“撑一撑”就过去的事,搞不好就把“三高”给吃出来了。
每年一到端午节,超市里五花八门的粽子包装比月饼还讲究,广告词一个比一个动情:什么“滋补养生”、“低糖健康”、“能量满满”。可你仔细看看配料表,再瞅瞅营养成分表,吓得你可能连第二个都不敢吃。一个普通的肉粽,热量动辄就能突破400千卡,相当于两碗米饭!你说吃一个解馋可以理解,问题是节日氛围一浓,饭桌上一坐,吃着吃着就停不住嘴了。
很多人一直以为粽子是“补身体”的传统食物,认为吃粽子“能量高、营养足、对身体好”,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觉得节日就得来点“实在的”。但真相可能和你想的恰恰相反——对老年人来说,粽子不是补药,是考验。
糯米,是粽子的灵魂,也是三高人群的“绊脚石”。这种黏黏糯糯的口感,吃着香,可肠胃一旦“消化不良”,就容易胀气、反酸、便秘。很多老年人肠胃功能本来就弱,吃完粽子坐那一歇,感觉肚子像塞了块砖头,动都不敢动。糯米消化慢,血糖上升快,热量高,脂肪不低,这四宗罪,足够让三高患者望而却步。
可偏偏,越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越容易被“补能量”的说法忽悠。你想啊,一个粽子放点红枣、莲子、板栗,再裹上层厚厚的糯米,外加咸蛋黄和五花肉,看起来是不是很“滋补”?但实际上,这种“补”,不是咱们身体需要的,而是卡路里和脂肪的堆积。吃粽子补能量?补的不是力气,是腰围。
说到三高,不得不提个冷知识。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超过58%,高血糖和高血脂的也不在少数。而这些人群,往往是粽子的忠实粉丝。你看邻里之间,谁家不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腌粽子?可问题是,节日吃粽子,不小心就成了“高血压的节日套餐”。
你可能会问,那是不是只要少吃点就行?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你以为“少吃”真的那么容易?粽子这种东西,有点像“节日版薯片”,一口下去根本刹不住车。尤其是甜粽子,豆沙、枣泥、板栗、糖渍豆子,一口下去仿佛开启了童年的记忆开关,哪还管得住什么血糖不血糖?
更“坑”的是,很多商家打着“低糖”“无糖”的旗号,实际上只是换了种甜味剂,热量依旧不低。有些所谓的“健康粽子”,加了粗粮、杂粮、甚至蛋白粉,包装得像保健品,价格翻了三倍,热量却只降了一点点。这不是“健康”,这是“花式安慰”。
当然也不是说粽子一口不能吃。咱都知道,节日嘛,吃的是气氛。但问题在于,咱得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少气氛。对于老年人来说,节日的仪式感可以有,但粽子的“热情”真的得克制。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朋友,吃粽子就像走钢丝,一不小心就“踩雷”。
别以为热量是年轻人的事。年纪越大,代谢越慢,吃进去的热量不是变成活力,而是慢慢变成血脂、血糖和血压的烦恼。粽子吃得多,还容易影响药物吸收。有些降压药或者降糖药,在高脂高糖饮食的干扰下,效果会大打折扣。你以为你吃完药就万事大吉,结果是粽子把药效打了个对折。
再说说一个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糯米的升糖指数非常高。这意味着它吃进去之后,血糖上升得特别快。对于糖尿病老人来说,这就像是在血糖的“油锅”里泼了一瓢热水。尤其是搭配了甜馅的糯米粽,简直是血糖的“高铁快车”。
还有人觉得吃完粽子去遛弯、做操、跳广场舞,就能“消化掉”。但现实是,一只肉粽的热量,至少得快走一个小时才能勉强消耗。问题是,有几个老人能做到饭后立刻快走一小时?大多数人是吃完就坐着看电视,或者直接午睡了。热量不但没消耗,还在体内乖乖变成脂肪堆积。
那有没有“粽子自由”的办法?可以有,但得讲究策略。控制粽子的大小和数量,小粽子一个,解馋就行,别当主食;再选择清淡口味的,比如豆沙、赤豆、少糖的杂粮粽,少放肥肉和蛋黄。吃之前可以喝点汤或者吃些蔬菜,垫垫肚子,减少粽子摄入的量。
有些老人图方便,买超市速冻粽子,结果不看配料表,盐、糖、添加剂都超标。记住一句话:速冻粽子不是粽子,是调味品外加高油脂集合体。想吃粽子,最好还是自家包,馅料清淡,糯米适量,才是真正的“节日仪式感”。
你看,粽子不在于吃不吃,而在于怎么看待它。它不是“补身体”的灵丹妙药,而是“节日快乐”的象征。吃粽子该有节制,尤其是对于那些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的人来说,粽子就是节日里的“隐藏炸弹”。不是不让吃,而是别当饭吃,更别当保健品吃。
很多老年人觉得节日不吃粽子就没气氛。其实真正的节日气氛,不在于你吃了多少,而在于你还能健康地和家人一起围坐聊天、包粽子、插艾草。别让一口粽子,变成一场健康的代价。
若真想“补能量”,不如平时多吃点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比如燕麦、山药、豆类,再配上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这才是正经八百的“滋补”。粽子嘛,就当是节日的一点点仪式感,尝尝味道可以,千万别当主食猛吃。
粽子不是不能吃,但三高人群吃粽子,就像开车上高速,得限速、看路况、勤踩刹车。节日是团圆的,不是考验医疗系统的。吃得开心、吃得健康,才是真的会过节。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R].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
[2]王宏志,李光伟. 糖尿病患者合理膳食与营养管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李瑞芬,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