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越来越多,是缺少维生D惹的祸?建议:这3种营养素多补充
发布时间:2025-05-29 15:26 浏览量:1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福利礼包赠送中】即日起,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免费赠送健康大礼包(实物)一份,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越来越多老人情绪不稳、反应迟缓、说话混乱,很多人下意识就说,这是老年痴呆来了。
现在社会对这个病的关注比以前多了,连小区保健讲座都开始提,维生素D缺乏是个重要原因。有些人一听这个,说得轻巧,赶紧买瓶D3,每天吃一粒,想着就能护脑防老。
但真相没这么简单。很多事都藏在表面背后,这次就把话说清楚点,别让营养素变成挡箭牌。
维生素D的确影响脑部健康,这是实话。有研究发现,它能参与调节神经炎症,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合成,对维持神经元功能有用。
加拿大一项针对4500多人的追踪数据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低于25nmol/L的人,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比高浓度组增加了将近61%。这些数字看着有说服力,
但要留意,那些参与者中,几乎没有人在补充维生素D之后恢复过认知能力。
说白了,它可能是个信号,而不是解药。就像体重过重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减肥也不一定能逆转胰岛素抵抗。这点被很多人忽视了。
现实里有太多老人压根不出门,甚至连窗边都很少待着。
他们怕风、怕冷、怕晒黑。加上皮肤合成能力下降、肝肾代谢变慢,就算在户外也未必能制造出足够的维生素D。
这时光靠饮食是补不上的,因为食物中的含量本身就低。问题是,不出门也不是唯一的麻烦。那些出门的老人,很多人晒了太阳,维生素D水平还是低。
这说明身体处理这类激素样物质的机制已经开始紊乱。那就不是简单补点就能改的事了。
有一类更值得注意的人,是长期睡眠紊乱的老年群体。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不深,这些问题会加速脑部的毒性物质积累。
最关键的是,人在深度睡眠时,大脑会通过脑脊液系统清除β-淀粉样蛋白,这正是老年痴呆最核心的毒性蛋白之一。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病风险会翻倍。
有意思的是,这批人里大多数维生素D水平并不低。反过来说,D正常不代表认知功能稳固,睡不好才是根本风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年的一个实验还发现,连续三晚被剥夺深度睡眠的健康成年人,其短期记忆力会下降近24%。这个数据说明,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比任何营养补充都更重要。
话说回来,有些人开始注意到另一个问题:身体脂肪过高的人,维生素D补进去后很容易被“封存”在脂肪组织里,根本释放不出来。
也就是说,那些超重或肥胖的老人,吃再多D也可能不起作用。营养吸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跟代谢、内分泌、器官储能状态都有关系。
所以一直强调补D的人,得先看看体脂、饮食模式和消化功能是不是支持这种补法,否则越补越没效。
除了维生素D之外,还有一些营养素被提得不多,但它们在认知退化中扮演的角色一点不小。比如维生素B1。它参与大脑葡萄糖代谢,是神经元维持兴奋和传导的基本原料。
B1缺乏时,海马体功能会下降,尤其容易影响短期记忆和空间记忆。
最典型的例子是“魏尼克脑病”,一种由于严重缺乏B1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最早期表现就是记忆混乱和意识障碍。
北京协和医院在2021年统计了120例老年认知障碍病例,发现超过三成患者体内B1浓度低于正常水平。
很多人不是饮食不够,而是吸收和代谢出了问题,尤其是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糖尿病的人,B族维生素的流失会比常人快三到五倍。
胆碱更是关键但常被忽视的角色。它影响乙酰胆碱的合成,后者是大脑里用于记忆编码的重要递质。
胆碱的摄入一旦不足,海马体活动水平下降,表现就是记不住事、找不到词、方向感混乱。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超过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胆碱摄入不达标,老年人缺乏率更高。
胆碱主要存在于动物内脏、蛋黄、大豆这些食物中,但老年人普遍对这些食物有偏见或不适应。
摄入量本来就少,再加上加工食品比例高、膳食结构单一,缺乏就更常见了。
有意思的是,一项覆盖欧洲八国的脑健康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胆碱高于AI推荐值的人群,认知退化速度比普通人慢了约32%。这说明它不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是大脑的必需原料。
镁是另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营养素。它参与了超过300种酶的反应,特别是在脑神经系统中,镁能阻断NMDA受体的过度激活,防止神经毒性反应。
换句话说,镁水平低,大脑更容易因刺激过强而受损。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项双盲实验曾用口服镁补充剂对128位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进行干预,6个月后其中67%的人在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测试中表现有提升。
镁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全谷物、坚果、深绿蔬菜,这些在现代饮食中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老年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差,镁的摄入常常远远低于建议量。
更麻烦的是,镁很难从常规体检中看出缺不缺,大多数血清镁正常的人,细胞内镁可能已经严重不足。
说到底,神经系统退化不只是一个营养素的问题,它是一个多维度的代谢崩塌。维生素D只是其中一个小片段,它能说明风险,但不是拯救手段。
真正该关注的,是营养结构失衡、吸收障碍、信息处理负荷增加、生活节律混乱等多个因素叠加下的长期积累。
大脑不像心脏,不会通过疼痛来提醒人们它出了问题,它只会悄悄变慢、变冷、变空。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1]曾晓琼.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关系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01):84-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