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167 个城市人口在减少,背后原因值得中老年人关注

发布时间:2025-06-08 06:56  浏览量:11

中国人口已进入连续负增长阶段:2022 年减少 85 万人,2023 年减少 208 万人,2024 年减少 139 万人。从地区看,2024 年内地 31 个省市自治区中,20 个省份人口减少,仅 8 个省份人口增加,山东、黑龙江、河南成为人口减少最多的三个省份。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因主动控制人口规模,2024 年常住人口继续减少;直辖市:天津、重庆人口下滑,重庆因农村人口多、收入水平较低,2022-2024 年乡村人口减少超 44 万;省会城市:长春、西宁、哈尔滨等东北及西北省会人口持续流失,哈尔滨连续多年未公布常住人口数据,预估仍在减少。

以秦岭 - 淮河为界,167 个负增长城市中,北方占 96 个,南方占 71 个。北方受产业转型慢、环保政策影响,天津因传统工业衰退导致 8 年人口减少 80 万;南方虽整体稍好,但三四线城市同样面临流失压力。

贵阳成为 2024 年人口增量第一的城市,关键在于:
高出生率:所属贵州省出生率达 10.74‰(全国第三),自然人口持续增长;
经济增速亮眼:2014-2024 年 GDP 名义增速 152.62%,大数据产业带动就业吸引力。

除北京、上海等 6 个重点城市外,其余 161 个负增长城市均为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面临三大困境:

产业空心化:缺乏新兴产业,传统工业衰退,如东北部分城市因资源枯竭导致人口外流;强省会虹吸:四川、湖北等省份集中资源发展省会,成都 GDP 占全省超 1/3,虹吸省内其他城市人口;住房过剩:全国 6 亿栋建筑中,大量库存集中在三四线,房价面临 “鹤岗化” 风险(如黑龙江鹤岗房价低至千元 /㎡)。

人口负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但对每个家庭而言,提前了解趋势、做好规划,才能在变化中找到稳定支点。中老年人不妨将此视为重新审视生活的契机 —— 无论是调整养老地点、优化资产配置,还是关注新兴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主动适应方能从容应对 “银发浪潮” 与 “城市变局” 的双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