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西塘——遇见“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发布时间:2024-04-27 15:51 浏览量:9
站在西塘环秀桥远眺水乡风景。 记者 董旭明 摄
26日,“文化中国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嘉善西塘古镇。
一场夜雨之后,古镇的空气更显温润。漫步小河边,清风拂面,柳枝摇曳,对岸“人家尽枕河”的白墙黛瓦,尽显古拙之美。
西塘古镇素有“吴根越角”之称,于唐宋时期形成市镇,核心保护区有25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著称。
2000多米的烟雨长廊、27座石桥、122条弄堂……江南水乡的本来模样得以留存,离不开当地构建的活态保护体系。据了解,近年来,《嘉兴市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办法》和《嘉兴市西塘古镇保护条例》等相继施行,为古镇保护提供了法规保障。“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嘉善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管委会文化顾问韩金梅告诉记者,当地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依法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
古镇建筑实体得以保护,非遗传承便有了原汁原味的载体。
嘉善田歌依然在西塘传唱。在采访团的邀请下,导游登上石桥,献唱一曲。充满活力的唱腔,引来诸多央媒同行由衷赞叹。
田歌嘹亮,盘扣秀美。在西塘,采访团被盘扣技艺传承人彭利华的盘扣技艺深深吸引。彭利华已和盘扣打了二十多年交道。“很多年轻人也喜欢盘扣,经常来体验学习。”彭利华告诉记者,如今,传统的盘扣有了形式创新,被做成饰品、挂件、胸针等,既保留了制作老技艺,也丰富了盘扣的应用场景。
来自也门的“洋徒弟”纳比尔,时常到彭利华的工作室学习盘扣制作。纳比尔向记者展示他的作品:“盘扣漂亮,但是做起来很难。”2016年,纳比尔到西塘旅游,被这里的美景和传统文化所吸引,便毅然选择留下来。如今,纳比尔除了不时找彭利华学习盘扣制作,还经营自己的汉服店。
说到西塘,不得不提汉服,汉服也成了西塘的一大标识。苒月旅拍店店员张盼告诉记者,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前来租赁汉服的游客常常挤满门店。“穿上漂亮的汉服,在古镇拍摄很‘出片’。”来自嘉兴的洪女士和好友专程到西塘租拍,“待会我们还要换一套西域风格的古装拍摄。”
“现在不少游客到西塘会选择穿上汉服,徜徉在小桥流水之间,更加享受这种融入景区的沉浸式体验。”西塘镇党委委员杭斌告诉记者,西塘目前共有100多家汉服相关门店,受众群也越来越多元。每年除了举办汉服节,还有服饰展演、汉服巡游、汉服婚礼等不同呈现形式。由汉服衍生的关联文化,如射箭、投壶等古典游戏,也丰富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来自上海建平中学的500名师生正在此地春游,高二年级的李同学和同伴告诉记者,在古镇游玩,随时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存在。
走在古镇里,除了随处可见的汉服店,清吧、各种地方小吃等业态则为古镇平添了烟火气。
烟火气来自当地居民。西塘古镇至今仍有2600多户原住民,他们枕水而居,原汁原味延续着过往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平民文化与儒商文化交相辉映,文气与商气融凝合一。西塘以“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向往来不绝的游客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