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年前被遗弃在合肥汽车站,如今事业有成,仍不知道父母是谁
发布时间:2024-04-28 02:54 浏览量:10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12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Tiger@話太师@话太师,是一个孤儿,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亲生父母是谁。
35年前,我被遗弃在合肥汽车站门口,被一个老奶奶捡到抚养长大。我从小被人歧视,被人怜悯,形成了敏感坚韧的性格。
是奶奶给了我足够的爱,让我没有走偏差。是她的远见,让我学会一门饿不死的手艺,成为一个出色的厨师。靠着这门手艺,我离开穷困的生活环境,见识了大千世界。
我参加过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后来前往德国中餐馆工作,还找到了终身伴侣,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主动找过亲生父母,曾经有过一次机会找到他们,但被我主动放弃了。
现在我最想知道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哪里,我想当面问一问他们,当年为什么要抛弃我?
(我在德国拜罗伊特市中心广场)
1987年9月,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我被裹在蓝色小被子里,丢弃在合肥汽车站门口的角落。我的哭声把一个奶奶吸引过来,包裹里有一张我出生的照片,一张纸条。
奶奶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看到我抽抽泣泣可怜的样子,她毫不犹豫地把我抱回了家。就这样,一个被遗弃的幼小生命,被一双温暖的手托起,延续至今。
我在一个老旧的巷子里长大,那里有点像小胡同的构造,两边是一个挨一个的平房,中间是过道,两个大人并列站着都嫌挤。我家就在过道的最里面,房间只有20平米,用木板隔成了两间,每到下雨到处漏水,如果下大雨,下水道的污水就会倒灌进家里。
我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了解情况的好心人送的,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一套新衣服。在奶奶看来,生活的条件艰苦一点,穿得简朴一点,但在吃的方面一定要创造条件给我。在童年的记忆里,虽然很少能吃到肉,但只要有好吃的,奶奶总是会先给我。
奶奶对我的爱和关注,甚至比对她的亲子孙还要多。虽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是捡来的,可我从来没有想过寻找亲生父母这件事。常常有人议论我是捡来的,没有父母怎么怎么样,大部分时候我都不在意。
(小时候的我)
奶奶跟我说过,在我刚被捡回来那段时间,有两个人想花几万块买我走,她没有同意,她说把孩子当做物品丢掉卖掉,都是缺德的事情。
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身世被媒体进行了报道。当时是我小姑找来了当地晚报的一个记者,让他来探访我们恶劣的居住环境,想通过报道让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和改善。
这位记者来到我们巷子,挨家挨户询问收集材料,最后来到我家,一开始问我奶奶,看到我在家里,得知我是孤儿,问了我几个问题。
过了三四天,关于我们巷子的居住现状刊登在了晚报上。没多久,安徽电视台一个栏目就来给我做了一期视频采访。他们跟随我拍了一整天,从起床吃早饭,到学校上学、课堂上听课、放学回家吃饭、晚上写作业等等。
节目播出后,不少好心人来帮助我,给我送来一些学习用品、衣服和钱,街道相关部门也给我提供了一些相应的物资帮助。
还有一些人来认亲,但最后都不是我的亲人。有一次收到一份好像是从宿县寄来的信,信上说她是我亲奶奶,她儿子是我亲生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医生,还附有一张照片,我直接连信带照片全部撕掉扔了。还有一个企业老板想收养我,我提出要把奶奶带着一起,老板不同意,我坚决不去。
(小学三年级学校组织去机场春游)
奶奶有四个子女,大家对我都挺好的,唯独二婶和她女儿对我有歧视。二婶家和我们家挨着住,我和奶奶家里没有电视机,有一次,我想去她家看电视,可刚走进她家门,就被二婶挥着手赶我,嘴里还说:“不给看,不给看”。
奶奶知道后非常生气,第二天就拿了铁罐子里存的钱,推着三轮车来到电器厂,为我买了一台15寸的小黑白电视机。当时把我感动哭了,这个世界上,奶奶是最爱我的人,容不得我受半点委屈。
小姑和小叔对我很好,二叔对我也不错,但他是个妻管严,当不了家。后来,我们的老破小平房要拆迁,回迁需要时间。这个时候二叔二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另外还有空房,二叔让奶奶去住,省得出去租房子花钱。
可才住了不到一个月,二婶和她女儿就经常抱怨,说家里被奶奶和我弄得脏、乱、差。有一次她女儿冲上门来,怀疑有老鼠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和我奶奶吵起来,说这不是我和奶奶的家,让我们搬走,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个野种赶紧走”。
第二天,奶奶拉着我,在外面找了一个小出租房,当时快过年了,我和奶奶两个人搬出去在外面过的春节。这件事刺痛了我,还伤害了奶奶,直到现在,我都无法释然,不想原谅她们。
(第一次登上长城的我)
房子拆迁后因为一些问题,房地产公司拖了很久才动工,近十年终于盖好。在这十年里,我和奶奶在外面到处租房子“打游击”。有的时候是因为房东提租金,有的时候是因为房东不想租等等原因,我们一直搬家,哪里房租便宜就住哪里。
拆迁分的90多平米的房子,后来奶奶坚持把它留给了我,让我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
颠沛流离的成长环境,对我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让我在很长时间里性格比较悲观,在学习上既不刻苦也不专心,一直处于中下游。什么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我从来不敢想。
我带着玩的心态参加了中考,自然没有考上像样的高中。奶奶就让我去上职业学校学厨师,她对我说:“天下饿不死手艺人,厨师这门手艺,将来生活有所保障,不会饿死、不会失业。”
我听奶奶的话,认真踏实地度过了三年的学艺生涯。因为不错的表现,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各种大型酒店的厨房做西餐厨师,操持着这门手艺,一直干到了现在。
我目前是中级烹调师,刚开始并不是太喜欢这个职业。自己曾经去学过一段时间理发,但没坚持。进入厨师这个行当后,我遵循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原则,凭着别人拿不走的手艺,工作倒也还算顺遂。
(能为2008年奥运会奋战,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在酒店工作一年后,因为离家比较远,奶奶就让我住酒店宿舍,休息日的时候才回家。那是我长这么大,和奶奶第一次分离。
2008年2月,通过一个厨师长的介绍,我被派往北京参与奥运会的筹备工作。酒店2007年底开业,可以说就是为了奥运而筹建的。
因为酒店离五棵松篮球馆和射击馆比较近,所以当时入住了不少国家队的啦啦队员和比赛的工作人员,中国国家队射击教练许海峰还来酒店考察指导过。
酒店在7月份正式进入奥运期,从上到下,所有的流程都非常严格,先后进驻了药监局、武警等工作人员,食品每天化验留样,进出酒店的所有人员都要核实身份。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瑞士的山地车运动员和教练组临时入住,整个酒店进入了全民紧张的状态。他的餐单和服务是指定的,食材每天全部事先化验,严格遵照简单清淡的饮食。最后离店时,这位山地车运动员给我们酒店员工一人一张个人签名小海报作纪念。
10月份残奥会结束后,意味着整个奥运周期也结束了,通过熟人的推荐,我离开北京,去了舟山市的一家五星级酒店。
(我的厨艺得到客人们的肯定,还让我收获了友谊,奶奶在天上一定会为我高兴)
之后的几年里,我基本上都在全国各地的酒店跑,从北京到舟山、武汉、杭州、常熟,只要有熟知的同事推荐,管理品质不错的酒店,我都会去。在不同的环境,感受不同的人和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概率极低的事情。
据说一个叫做阿里·比纳齐的聪明人曾经用一个等式计算出来,一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概率是40万万亿分之一。而对于我来说,这个概率更是微乎其微。既然上天给了我如此孤立存在的可能性,那我就要好好生活,好好看看这个世界。
2010年,新房子终于盖好,我和奶奶可以搬回去住了。但没多久,奶奶在屋里摔了一跤,就瘫痪不能动了。刚开始奶奶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奶奶的几个子女经济条件都不好,我打了两份工,负责出所有的费用,钱不够时,就从朋友那借。奶奶出院后,我曾想把奶奶放在家里照顾,但又找不到离家近的酒店工作,奶奶的几个子女也没有能力独立照顾奶奶,后来家人一起决定,只能送奶奶去养老院。
每次我去看望奶奶,她总说,人活在这世上,总会有变老走不动的一天。自己老了走不动了,让我替她到更远的地方去见见世面,好好生活,才不枉来这世上走一趟。
201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劳务公司,我来到了德国一家中国人开的中餐馆工作。
原本我可以选择去日本,那里的中餐厅厨师收入比在德国收入高不少。我选择去德国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德国餐厅的整体管理水平在欧洲是佼佼者。
(在德国和餐馆的忠实顾客合影)
就这样,我在德国这家位于拜罗伊特市的小规模中餐馆工作了4年。老板是一对中国老夫妻,日常多数不在餐厅,由老板娘负责管理,周末客人多,或比较忙的时候,老板就来后厨帮忙炒菜,儿子也来打下手。
众所周知,德国人以严谨著称,吃这件事也不例外,对菜肴的口味非常专一。他们要求不能对餐厅原有的菜肴和口味有所改变,一旦改变就不会来了。所以我的工作非常无趣和枯燥,每天做一模一样的菜品,周而复始。
餐馆里有四个中国人,除了我这个80后,其他人都是四五十岁左右的年龄。他们在德国二十多年了,对于国内的发展的了解是断层的,我跟他们说家乡的地铁、高铁、便利的支付方式,他们都会用怀疑的表情和怀疑的口气问:“这是真的吗?”后来我也就不再和他们聊天了,既然说不上话,我就自己跟自己说话。
每天眼睛一睁就到餐馆厨房上班,眼睛一闭就回到宿舍睡觉。两点一线,每周休息一天时才出门去逛逛街、看看风景。
(我和德国餐馆老板的女儿合影)
餐厅有个五十多岁的杂工,一开始我刚到餐馆还不熟悉环境和流程,他看到我做得不对却不提醒,等老板要来检查工作了,他才说告诉我做得不对。看我手忙脚乱的样子,他就在一旁乐呵。
后来我很快熟悉了流程,加上原本业务能力就不差,干活很快。轮到他干不过来需要我帮忙的时候,他就笑嘻嘻好言好语,可一旦问题解决了,他又摆出一副“资深人士”的样子,拒人于千里之外。
开始我挺敬重他,对他以诚相待,休假回国还带了一些药品送他,可他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半点感激。俗话说人与人之间以心换心,既然真诚换不来真诚,这样尴尬的同事关系,就保持距离好了。
2017年,餐馆换了老板,新老板是一对中德夫妇。老板娘比较年轻,老公是一个德国人。后来还搬来一个中国留学生,和我们一起住餐馆楼上宿舍。在我休息的时候,会下厨做菜给这位留学生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小聚聊天。年轻人能说的话题很多,我的心情也变得舒畅起来了。
(我和德国中餐厅宿舍同住的留学生)
2016年6月,奶奶在养老院去世,我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成了此生最大的遗憾。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不在了,那就让我变成一颗蒲公英,风吹到哪就落到哪吧。
我在奶奶的庇护下长大,最遗憾的事情还有一件,那就是没能让奶奶看到我结婚生子。
我经历了三场失败的恋爱,没父母、没房、没钱,想要找到理想的伴侣,谈何容易?
刚到五星级酒店工作不久,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年龄比我大两岁,挺善解人意的。她说不在乎我的经济条件,带我去见父母。她家的条件也不算好,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肩负的担子不小。
得知我的情况后,她父母坚决不同意我俩在一块。当时我的工资才几百块钱,这样的经济能力,养活自己勉勉强强,哪里还给得了婚后的保障?如果我们俩在一起,现实的困难是一个个难以迈过的坎。从她家回来后不久,我们就分手了。
后来,我一个发小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我。他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关系非常好。他家的情况也挺坎坷的,三兄妹随父亲在澳洲生活,后来弟弟因车祸去世了,对他们家的打击很大。为了唯一的妹妹,他们想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人加入家庭。
(我和中国留学生吃烧烤喝啤酒的惬意周末)
发小主动联系我,还让妹妹从澳洲回来,让我俩相处一个月试试。我想,他是我哥们,认识这么多年这么熟,不能亏待了人家妹妹,只要是她想要的,在我能力范围内的,我都竭尽全力满足。
在相处的那个月,我陪她逛街买东西、带她去玩、吃好吃的。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两千不到,我省吃俭用,只为自己留一两百块,给她花了五千多块钱。
没想到一个月后,她即将回澳洲的时候对我说:“我们不合适。你跟我在一起无非就是因为我现在在澳洲,结婚后你就能跟我一起去澳洲了,你是图这个。”
我听了又愤怒又伤心,没想到自己的真心付出却被认为是这样,我很想骂人,可一想到是好友唯一的妹妹,我什么都没有说。不想给好友难堪,而且感情这事情也不能强求。
后来我才听说,其实她在澳洲的时候就认识了老家这边一个男孩子,这次回来其实是跟那个人谈恋爱。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酒店工作,只有下班和休息天陪她,并不知道她平时在干什么。我那么相信对方,最后只是一个随叫随到买单的冤大头。
这件事情后,发小没对我说过什么抱歉之类的话,我也没有跟他联系。不过后来他回国结婚,我还是去参加了婚礼,还出了人情帮忙张罗,对他们家,我无愧于心。
(我结婚了,有了漂亮的妻子和健康可爱的孩子,奶奶您看到了吗?)
再后来,2012年我出国前一年,又交往了一个女孩。她知道我准备出国,也做好了异国恋的准备。但是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的时空距离,心的距离也会渐渐变远。
我在后厨很忙,加上时差,她常常抱怨说有我这个男朋友跟没有没什么区别。难怪有人说讨厌异地恋,因为终究是经不起考验的,我们只坚持了8个月,最后还是分手了。
相遇不易,相守更不易。人的一生会遇到大约2920万人,而两个人相爱的概率只有0.000049。我这个人,相信缘分,有缘人始终会出现的。我跟老婆是回国后两个月认识的。
2017年10月从德国回来后,朋友介绍、亲戚介绍,我自己也去参加了一些相亲活动,都没有遇到合适的。后来我在一个相亲平台发布了征婚信息,老婆看到后加了我,我们聊得很投机。
很巧的是,她工作的地方和我很近,我们很快就见面了。后来相处下来,觉得彼此都很合适,两个人都是奔着结婚去的,那时候我已经有了一点积蓄,正在装修房子。半年后我们就领证了。如今结婚快四年了,我们很恩爱很幸福。
记得在电影《2046》里有一句台词:“爱情是有时间性的,太早或太迟认识,结果都不行的。”如果我在另一个时间或地方认识我老婆,结局可能都不一样。
(我的宝贝三岁了,我要做他一辈子的守护神)
我现在只有一个儿子,今年三岁了。每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他都会大声喊“爸爸你回来啦”,然后飞奔过来为我摆放更换的拖鞋,我抱起他亲他小脸蛋的那一刻,心都要融化了。
我没想过要二胎,一个孩子就挺好,我才能用我的一生全心全意去呵护他,为他遮风挡雨。关于他爸爸的身世,我大概率是不会对孩子说的,我只想让他快快乐乐地长大,快快乐乐地上学、恋爱、结婚,将来我还要为他带孩子。
前不久,德国餐馆的老板联系我,问我还愿不愿意再回他餐馆工作,他可以在办理签证时帮我担保直接办技术移民签证。如今我的心态很平和,能出去的话就出去。如果办不成的话也没啥,我凭着精湛的厨艺,一样可以努力赚钱,守护家人。
出生的不幸,被奶奶的温暖慢慢修复。从那个狭长的小巷走出的广阔天地,帮助我活成了更好的自己。在成为父亲后,我才真正获得了治愈。
对于亲生父母,我只想说,我现在过得很好。给了我生命的人,你们怎么样了?
【口述:Tiger】
【编辑:十月波斯说】
目前我们已经记录了412位真人故事,感动了被采访人和千万读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讲述,或想加入我们团队成为作者,都请私信@真实人物采访,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