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正青春

发布时间:2024-04-27 15:10  浏览量:10

龙南山区,古镇溪口。

这里有一片曾经是矿山职工生活区的老房子。现在这些房子正被赋予新的使命。

在一幢独立的房子门口立着一块“青春联合会”招牌,很是醒目。走进去是乡村研学咨询中心,贴着各类研学课程海报:春耕小农夫、溯溪独立营、一起“趣”种树……照片拍得很精美,有大片的既视感。

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溪口未来乡村研学手绘地图,标注着一个个研学点,这些点都由一批像周寒梅一样的年轻人在经营。“清明假期推出的‘枪王之战’研学课很受欢迎,我们正在设计‘五一’期间的研学项目。”4月12日,记者约了周寒梅采访,话题就从研学项目聊开了。她说,研学把溪口的年轻人连在了一起,也把散落在各处的业态重新组合归整,串珠成链,延伸出不同主题的研学课程,在溪口形成了一个研学生态。

两个“新溪口人”的决定

周寒梅走进溪口,是因为姜鹏。

说起姜鹏,很多人都会想起“一盒故乡”。当初,“一盒故乡”其实是周寒梅的一个孵化项目。

2016年,姜鹏从外地返回家乡龙游,在龙游电商产业园成立了一家公司,做农产品包装设计。

周寒梅是龙游电商产业园的总经理,“负责招商引资、政策咨询、举办沙龙,就是为小微企业提供孵化培育服务。”周寒梅,1988年出生,和产业园的年轻创业者有着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她和同年的姜鹏就熟悉起来了。

2018年,溪口老街修葺一新,急需新业态植入,当地政府找到周寒梅。

经周寒梅牵线搭桥,怀有一腔乡愁的姜鹏入驻溪口,打出“一盒故乡”品牌,把当地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进行统一包装,通过线上和线下销售。

姜鹏戏称自己是“啃老族”:“啃”了老天爷的资源,把竹子进行产品化、品牌化;“啃”了老建筑,把村子里的一些古建筑进行文创化的改造,变成展厅,吸引很多人前来打卡;“啃”了老手艺,将传统手艺恰如其分地融入现代生活。“一盒故乡”一炮而红,从此扎根溪口,规模越做越大。

与此同时,溪口镇乘着浙江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的东风,开始探索建设“乡村未来社区”,加快推进交通、教育、医疗、文化配套集聚,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出台人才政策。随着一个个文旅项目的不断落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入驻。

2022年初,姜鹏邀请周寒梅去溪口看看。

姜鹏经营“一盒故乡”的时候,周寒梅就多次去过溪口,想不到几年时间,溪口变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2022年2月,姜鹏在溪口成立“青春联合会”,将溪口的年轻创客聚集在一起。受姜鹏之邀,周寒梅也加入其中。

那么,到溪口去做什么?

两个“新溪口人”经过讨论,决定做研学。

不断链接返乡创业青年

然而,跨界并不轻松。

每次活动的策划与筹办,包括海报设计、流程安排,甚至是与家长的沟通,周寒梅全程负责。

好在有“青春联合会”这个平台,周寒梅把学生送到溪口后,就由当地的年轻人接手,开展具体的活动。“特别注意服务,保证安全,让孩子玩得开心,又能学到知识,还有摄影师拍照,可以发朋友圈。”周寒梅的研学项目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自2022年5月8日办了第一期后,口耳相传,报名参加的人越来越多。

就这样,周寒梅不断链接返乡创业青年,根据溪口已有的文旅业态,逐渐拓展到非遗竹编、陶艺手作、自然农耕、户外拓展和木工手作五大课程体系。

1989年出生的应轶是本地人,在溪口开了一间共享水吧,同时负责研学课程中的木工体验、农耕体验等工作。“前段时间我们研学课就是平整土地,孩子们都很认真完成。”应轶说,农耕体验的具体内容与耕种时节相匹配,去年开展过割麦子、挖土豆等体验课,孩子们兴趣很浓。

瓷米文创馆的创始人吴琴芬也是溪口本地人。2019年,她带着团队从景德镇搬来溪口,除日常创作之外,还负责研学课中的瓷文化体验。“这些名叫竹宝、笋宝,是我们把竹文化与新潮元素融合创作出来的,现在是溪口老街的吉祥物。”吴琴芬指着工作室内一批还未上色的陶坯说,孩子们可以来这里体验上色,也可以从拉坯开始体验。

还有1995年出生的摄影师吴佳华,为每次研学提供跟拍服务;85后户外运动教练吴瑾超负责户外拓展、攀岩等研学课……每一位年轻创客都参与到研学中的一个环节。“青春联合会由156名青年组建,其中46人长期驻扎在溪口未来乡村,大家一起抱团做研学,成本会低很多。”周寒梅说,接下来将通过拓宽年龄段、打通“衣食住行”全套服务等方式,承接更多研学和团建活动。“通过研学,让每个业态每天都有客人、都有生意可做,让溪口这个千年古镇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看点

吸引更多年轻人“洄游”乡村

“洄游”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就像鱼群一样,在另外一个环境中经历成长后,选择回到原生长地继续生活。

近几年来,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洄游”乡村,补齐了乡村振兴中人才匮乏的短板,为乡村发展注入一股青春力量。近几年来,改造后的溪口古镇出现年轻人集聚创业现象,格外抢眼。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形成年轻人良好创业生态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抓住关键的“头雁”,带领群雁齐飞,孵化出越来越多适合年轻人创业的新业态、新模式,并与当地的自然禀赋相融合,推动这个千年古镇焕发出青春活力。

如今之乡村已非往日之乡村,一幅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为年轻人“洄游”描绘了美好的“诗和远方”。年轻人回乡村创业,既有乡愁的吸引,也有理想的召唤,他们的“洄游”最终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希望。愿这股青春的力量,能在乡村得到善待,让他们在播撒创业种子的同时,长久地安放各自的理想和灵魂。

本文来自【衢州日报-衢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