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或浪费者?吃播主播在边缘探索

发布时间:2024-04-28 05:15  浏览量:11

根据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的数据显示,多个平台包括微博、网络媒体、微信、客户端、论坛、视频、报刊、外媒、电视和广播等参与了舆情传播。特别是央视新闻微博转载央视节目视频并发文,成为舆情热度的主要来源,也推动了微博成为舆论的主要阵地。各级主流媒体通过网络和客户端发布调查报道和评论文章,引导舆论方向,同时各类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转载主流媒体报道,进一步加剧了舆情的热度。

在舆论观点方面,央视点名批评吃播浪费问题后,多数媒体跟进报道,揭露了“吃播”行业的乱象,对“大胃王”吃播浪费、催吐、推销等行为进行了批评。例如,潇湘晨报发表了“30岁‘吃播’博主直播前突然去世!整治‘吃播文化’乱象刻不容缓”的报道,新京报也报道了“吃播江湖:假吃、催吐吸粉...带货探店年入百万”。一些媒体聚焦直播平台方的回应和有关部门的整治措施,支持多方协作加强监管。此外,在舆情消退阶段,一些媒体发布了评论性文章,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吃播’需从病态秀变健康秀”、每日经济新闻的“摒弃‘流量至上’让吃播回归美食本义”,呼吁打击和引导并行,倡导“吃播”行业良性发展。

以下是一些媒体对于“吃播”现象的观点摘录:《北京晚报》指出,镜头里的美食应当传播健康的饮食理念,倡导文明的饮食习惯,而“吃播”博主展示的浪费粮食行为恰恰相反。虽然短视频平台表示加强审核并关闭了一些违规吃播博主账号,但真正改变错误意识才能根除食物浪费。

虽然已有部分“吃播”类视频下架,但要有效遏制这种现象,内容生产者需要挖掘更优质的饮食文化,技术和理念需双管齐下。

“吃播”的初衷是推荐美食和分享快乐,但部分平台和主播过分追求流量和利益,使得原本的文化变质。各平台和自媒体需要注意不要过度追求流量,否则会适得其反。对于“吃播”,还存在一些精心制作、注重口味营养和卫生的优质作品,让观众受到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各地视频播平台应承担平台责任,引导价值观,促进“吃播”行业的良性发展。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