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嫌弃原生家庭?
发布时间:2024-04-27 13:38 浏览量:11
最近《承欢记》这部剧,被观众诟病,剧里女主角的母亲戏份过多。
我找来原著,想研究,女主角的母亲刘婉玉,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让导演愿意给她镜头。
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关于父母亲和孩子关系的故事。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让我们看到了“重男轻女”的父母。
苏母在家里独揽大权,精打细算着家里的关爱和资源。
家里一共四间房,一间卖了供大哥读书,一间卖了供二哥买房,作为家里的“女儿”,苏明玉的房间只有被卖的价值。
还有《小舍得》,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式父母”的特征。在他们操控、言语暴力和过度焦虑之下,孩子们那些灰暗的痛苦根本无处安放。
在原著里,刘婉玉看起来强势,其实是一个可怜的人。
有不少年轻人,因为和父母的对立,选择逃离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嫌弃原生家庭?
1,让子女愧疚性的父母
承欢和男朋友家亮订婚后,再回到家,她的感受完全不一样。
在麦家,负责一日三餐和茶水的厨房,其实容不下两个人,角落及墙壁,加上堆满了器具地上一角,还有尚未整理的蔬菜和水果。
吃饭进出这房厨房千万次了,此次感慨,如果有个大点厨房就好。
麦家没有煤气管设施,只能用一罐罐的石油气,用完了之后叫人去买,再送来,非常麻烦。
承欢想替父母办一个舒适宽敞的家,可是成年后,很快知道,那是奢望,以目前的收入,10年后,都未必有机会得到。
承欢低下头,有点愧疚,子女是不是感恩的多?
后来,双方家长要见面,欢妈因为没有能穿得出去的衣服,发了一通牢骚。
承欢没想到结婚的事,给父母造成如此大的感受,心里顿时感到愧疚。
欢妈还提醒,你要好好的争气,嫁过去后,准备三年抱两个孩子,好好主持一个家庭。
承欢一向觉得最大的安慰,是父母从来不给她成长的压力,现在最可怕的事情来临了。
承欢反驳妈妈,我是结婚,没有高攀,也不是下嫁,我要努力工作。要交家用给你,10年之内不考虑增加人口,家务由二人分后担。
“放在我这里,我帮你带,家里有地方放小床,我喜欢小孩子,能够照顾外孙是我的最大乐事。”欢妈说
“这是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结果欢妈说,你是怕人说把孩子放在廉租房里吧。
内疚性的顺从,并不代表爱。
有时候,子女与父母的疏离是被逼的,但是父母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把问题归到孩子身上。
父母大多边界不清,习惯把自己当做孩子的主人,不懂得尊重和体谅。
说到心坎去了,从小到大我妈总说家里穷。
小时候,想要买学习资料都得犹豫半天,想买衣服也不敢说。
可她还说,我学习花钱多。
每次在学校学习累了,想回家好好休息。
她总是唠唠叨叨,让我干这,干那,不干的话,就会说,花这么多钱,养你,干点活儿怎么了,看别人怎么勤奋。
她总是觉得,我不听话。
我也很无奈,同学们的零花钱都比我多,出去玩,不敢花太多,总觉得对不起父母。
在同学面前,我总是表现的自卑,她们穿的大牌衣服,我就穿平多多的十几,二十块的衣服。
因为觉得自己够不上档次,也没有关系很深的朋友。
看到朋友大方自然和任何人聊天,仿佛她们天生就有社交能力,而自己只能在角落里当听众,所以朋友大多都是平淡之交。
因为害怕说错话,对社交有点恐惧,对未来也很迷茫。
因为原生家庭带给我太多无奈,让我变得胆小,唯唯诺诺,不敢提意见,想改变又无能为力。
2,控制性,索取性的父母
隔壁的赵太太,坚决不肯照顾外孙,并且振振有词,是“含饴弄孙”,不是“含饴养孙”。
学识不差,可惜没有爱心。
娄先生想搬到私人住宅区,娄小姐帮父亲换了一套家具,谁知还被骂,要换,就换房子,换家具有屁用。
想想娄先生活到六十岁都没有搬到私人住宅区,叫二十几岁的女儿怎么能办到?
从此,女儿娄小姐也很少回来了,办不到,只好选择避而不见。
听妈妈讲邻居们的故事,承欢心想,自己也差点不愿意回家。
爱子女的父母固然是好父母,可是她也经常为童年欠缺物资供应而遗憾。
邻居周太太向承欢,请教孩子的前途问题,她想女儿早点毕业,去找工作,女儿却要继续升学。
如果长期对一个人太友好,(包括父母)顺从这个人,他有可能把你的友好,理解为顺其自然,甚至是讨好。
他还认为自己的认知高于你,想要控制你。
父母不是天然应该被尊重的,更不可能道德高于你,没有权利在孩子成年后,还想千方百计的控制你。
如果一个人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父母会站出来说,你是羊,那事情你干不了,还是去吃草,别想着吃肉。
如果你听话照做,他们又拿你和别人做比较,别人多优秀啊,你再看看你自己。
所以你会发现,现在有一部分人,在成年后,选择做一个彪悍的人,再也不回家了。
- 上一篇:美妆穿搭第三百一十六篇
- 下一篇:田曦薇海滩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