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第一高楼创202年记录!65年前,鼓楼被拆,木石摆满街道
发布时间:2024-04-30 02:55 浏览量:14
曾经的呼和浩特有这样一座建筑,在长达202年的漫长岁月里,它以其32米的高度,雄踞这座城市第一高楼的宝座。然而,战争没有摧毁它的雄伟,人为的拆造却终止了它的寿命。这座呼和浩特历史第一高楼,就是绥远城鼓楼。
绥远城鼓楼和绥远城几乎同时兴建。这座报时建筑见证了康乾盛世的最后荣光,也目睹了列强纷争的惨烈时刻。如果还在,它应该静静地矗立在在绥远城的正中央,即现在的将军衙署东面110米处,鼓楼立交桥东南角。
有史学家记载:绥远城鼓楼钟鼓楼是“三重五楹”砖木结构建筑。底层高十米、基石全部由青条石砌成,地基之上用青砖严封砌墙。底层四面各有六米高的石券门洞,门洞口镶有一米多宽汉白玉石圈。
绥远城鼓楼二层左右各置小亭。左侧小亭内挂铁钟,右侧小亭置直径超过五尺的大鼓。每日晚上初更时分、平旦时分,有专人擂鼓三通,鸣钟108响,是为城中兵丁和家眷的作息号令。
钟鼓楼清晨鸣钟,意为“开静”,即打开一夜之寂静。晚上擂鼓,意为“止静”,即停止活动归于宁静。清晨先击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击钟,故又称“晨钟暮鼓”。
绥远城鼓楼三楼室外有木制围栏,登高远眺,土默川景致一览无余。南面有巨形木质横匾,据称是第66任绥远将军定安在同治年间亲笔题写的四个大字:“帝城云里”。北面檐下悬挂着兵部颁刻的“玉宇澄清”巨匾。剩余两个方位分别悬挂“绥德静远”、“镇鼓惊钟”巨匾。
楼内还设有木质宫殿式神龛“玉皇阁”,供奉尺余高的紫檀木雕玉皇大帝像。这座楼高32米的建筑自建成之日起,一直是呼和浩特地区的第一高楼。直至1939年,归化城,即现在的回民区清真大寺望月楼建成,才以1米之差屈居第二高楼,终结了保持202年第一高楼的记录。
这一座三层高32米的清代建筑,是除了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之外,唯三免于战火,见证这座这座城市历史的建筑。1952年还曾是绥远省图书馆,举办过各种展览和群众活动。然而,1959年,这座历史古迹却被莫名拆除。
据说,拆除绥远城鼓楼时,由于其木质的榫卯结构过于严密,历时1个多月才完成拆除,整个新城北街两侧的人行道都堆满了拆下来的木石。鼓楼虽然被拆除了,但是作为地名,鼓楼却一直在呼和浩特保留至今。
佛经记载,钟楼的坐镇者是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曾“持锡破地”数度救赎自己在地狱的母亲,因此地藏菩萨也是“大孝”和“大愿”的化身。钟的上部雕龙,即向天界传讯。钟身刻经,意为法音传播人间;钟下阴暗,是幽冥的象征。所以钟下就是地藏王的落座之处。
鼓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钟山神的儿子,其形象人面龙身,见则有兵祸。鼓响则士气大增,主杀伐之意。相传黄帝征服蚩尤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从而一举战胜了蚩尤。
如今,行走在呼和浩特的大街上,无论是150米的内蒙古国际大酒店,还是海亮176米的莲花座,呼市人都有一种疏离感。楼再高,和自己并没有一丝丝关联。而如果你面对的是蕴含了287年呼和浩特精神的绥远城鼓楼。那一股来自血脉的亲切,将油然而生。
在古代,每一座大的城市,都有钟楼或鼓楼,或合二为一的钟鼓楼。然而,历史不会重演,钟鼓楼终究是淹没在那一场劫难之中。当年的晨钟暮鼓不再敲响,今人也从此找不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声音。
呼和浩特人想要听到钟鼓楼的声音,大概率也只能到西安、北京、南京三个城市保留比较完整鼓楼去了。但是,那里的钟鼓之声是呼和浩特的吗?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