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月历丨4月·树:杨柳春风,一番新绿
发布时间:2024-04-30 07:05 浏览量:13
(4月25日,汉寿县岩汪湖镇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边湖区域,过去种植欧美黑杨的地方如今已经恢复成一片湿地。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月桂 胡盼盼
洞庭湖的杨柳,倒插着也疯长。
4月,光热日盛、雨水渐满,洞庭湖区的林木生长旺盛,上月扦插的杨树柳树,转眼就绿意盎然。
悠长岁月里,树是洞庭湖区景观与意境的一部分,也承担着生态固碳、防浪护岸、净化水体等功能。
这个4月,我们去探访洞庭湖区的树,看它们在时光里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长成了什么模样。
西洞庭沅水边·春天的种树人
春天,余青山又开始种树了。
4月25日,微雨,洞庭湖西滨,沅水南岸,汉寿县沧港镇外洲,水边依偎着团团翠绿。
那是余青山的树。
这片林子以杨树为主,上个月种的杨树,已长出新叶,随风招展,前年种下的已近10米高,还有3年、4年乃至10年的杨树。林间有附近农户种的油菜尚未采收,紫色的泥湖菜、白色的野胡萝卜花开得正好,蝴蝶殷勤地光顾着每一朵花。
(汉寿县沧港镇外洲,余青山正在林间挥舞着镰刀,将新品种杨树分出的枝丫砍掉。在砍掉欧美黑杨后,他在这里承包了1万亩洲滩,种植经省林科院改良培育的新品种杨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余青山正在林间挥舞着镰刀,将杨树分出的枝丫修掉,“去掉树底部分叉的树枝,杨树就能集中营养,长得更高、更壮。”
这位65岁的老人,从2001年开始种树,与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树本身没有错,要看种在什么地方。”
余青山种的杨树也是欧美黑杨。
早在1977年,湖区将欧美黑杨作为护堤防浪林树种引入栽种。上世纪末,作为一种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效益好的树种,欧美黑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余青山一度成为汉寿县最大的欧美黑杨种植户,并被评为全国造林模范。
然而,大面积种植欧美黑杨,严重影响了洞庭湖生态系统。
经专家论证,欧美黑杨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大面积种植会加速湿地陆地化;密集生长,影响鱼类繁育和候鸟安栖;加之有的承包者为经济利益随意改变洲滩原貌、砍伐原生芦苇、直接排水种树,损害生态,在行洪道种植也影响行洪。
2017年起,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开始清退欧美黑杨。汉寿县在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的欧美黑杨面积达12.2万亩,其中有7万多亩是余青山的。
“不清退,洞庭湖生态破坏了,我会遭到子孙后代的唾弃。”在长远利益和大局面前,2017年底,余青山忍着痛,带头砍掉了自己在保护区内种的所有欧美黑杨。
彼时正是枯水期,大船无法靠近树林,树木需要先用小船运到沅江,再换乘大船运出。如此一来,成本大大增加。加上大批树木还没有成材,余青山的直接损失达6000多万元。
7年过去了,余青山心痛但无悔,他还加入了汉寿县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带动更多人关注洞庭湖生态。
如今,在洞庭湖保护区外围的沧港镇外洲,余青山承包了1万亩洲滩,继续种植杨树,这是经国内科研人员改良培育、适合种植的新品种。
“这1万亩是我种得最好的杨树,”余青山说,通过合理密植、采用良种、培土施肥,预计这片林亩产达20立方米,比以往要高一倍,每亩能赚近5000元。
精湛的造林技术,让余青山种出更多“摇钱树”,公司的绿化业务已经拓展到省外。今年,他在广东惠阳承包了当地4万多亩的绿化工程,既能增绿、也能增收。
汉寿县林业局副局长童斌告诉记者,近年来,汉寿县造林绿化积极性越来越高,鼓励种植成活率高、风险小的乡土树种,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西洞庭半边湖·湿地焕然新生
从汉寿县岩汪湖镇上船,船行20多分钟,到达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半边湖区域。
在半边湖监测站上岸,走进四面环水的湿地洲滩,一条新修的栈道直达芦苇深处。
“半边湖的鸟越来越多,2021年我们新修了这条观鸟道,方便观测。”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岩汪湖分局局长解朝华说。
沿着观鸟道向前走,清风拂面,耳边回荡着啾啾鸟鸣,蛙声此起彼伏。路边的芦苇,争先恐后地向上生长,水面上香蒲挺立、菱叶浮水,可见一尾尾小鱼游过。
“栈道的右边,以前都是我种的欧美黑杨,足足有2000亩。”余青山再次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
曾经人工种植的欧美黑杨林,一排排一列列,看起来特别整齐壮观。然而,种杨树的地方,湿地旱化严重,候鸟没有食物来源,也不会停留在此。
“砍树只是第一步。”解朝华说,湿地的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除萌工作,得年年反复。欧美黑杨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树种,砍掉枝干的树蔸来年还会再发芽,反复多次。保护区连续7年派大量人手开展除萌工作,累计清除了近6500万株。保护区通过封沟育洲的方式,挖出碟形洼地用于蓄水,待到秋冬季节,洼地里就有小鱼小虾、螺蛳水草,可供候鸟栖息觅食。
“当然,保护区内并不是不能种树。”解朝华说,欧美黑杨清退后,保护区种植了一些本土树种,如川三蕊柳、枫杨、乌桕等,水中也种植了苔草、荸荠、香蒲、莲、菹草、金鱼藻等,营造出多样的生态环境。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解朝华说,保护区的鸟类肉眼可见变多了。这几年,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到4种物种,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黑翅鸢、草鸮;持续多年监测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胭脂鱼。
“小天鹅降落时,要像飞机一样滑翔一段距离,而从前湖里到处都是杨树,因此难见小天鹅的影子。”解朝华介绍,欧美黑杨退出后,半边湖水也成了小天鹅的天堂。
水面开阔,水鸟盘旋;草盛树稀,芦苇掀起绿浪……湿地已经由内而外焕然新生了。
南洞庭五花洲·湿地林木的种质资源“大宝库”
一株川三蕊柳守在水边,风一遍一遍梳理着它纤细的枝条。树高只有三四米,枝条不像垂柳一样下垂,而是向上散开。
这株小树,生长在沅江市湿地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是全国首家以湿地植物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为主的林木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库位于南洞庭新胜垸五花洲管区旁边,四面环水,轮渡是通往这里的唯一交通方式。
4月的五花洲,绿意盈盈,枳壳花开得轰轰烈烈,香气熏天。种质资源库办公室主任边和清带我们走进了这座“大宝库”。洲上人烟稀少,植被茂盛,边和清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垸内住的都是芦苇场的工人和天南地北的砍苇人,非常热闹。芦苇场关闭后,九成以上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只有林业工作者一直没走。
这个被水隔绝开的地方,成了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地,沅江市林科所与省林科院等多个科研院校在此开展项目合作。2022年,全国首个湿地植物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落户于此。
行走在种质资源库,仿若置身植物园。池塘里分区分块种植着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湿地草本植物:睡莲“醒”了,花瓣在水上盈盈舒展,萍蓬草开出可爱的“三寸金莲”,鸢尾在风中放飞梦幻般的紫色、黄色“蝴蝶”……
池塘边的小树林,大片水杉、落羽杉、池杉整整齐齐,这个春天新引进的水松长势很好,淡绿色的细叶上挂着水珠。此外,还生长着川三蕊柳、秤锤树、加杨、旱柳、垂柳、枫杨、乌桕等湿地木本植物。
“川三蕊柳是洞庭湖湿地原生小乔木,其自然群落又被誉为‘淡水红树林’。”省林科院林草培育研究所所长汤玉喜说。
川三蕊柳俗称“鸡婆柳”,是洞庭湖为数不多的原生木本植物,可作固堤、护岸和防风之用,也能在景观绿化、降污去污、净化水质和固碳增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一望无际的洞庭湖里,川三蕊柳还为候鸟提供了越冬栖息地,为麋鹿提供了隐蔽的环境。
然而,当人们大量种植芦苇、杨树时,川三蕊柳遭到砍伐,加上水文、气候变化等影响,现在,川三蕊柳的自然群落急剧萎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等级。
“这些树种如果仅靠自然力量,其种群很难迅速恢复,可以根据其自然分布规律,通过人工干预促进自然恢复。”汤玉喜说。
据了解,沅江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将种质资源库建设纳入创建林长制示范品牌重要内容。目前,种质资源库已收集湿地植物林木种质资源21科33属37种,共计465份。
在五花洲的学堂湖基地,种质资源库收集、示范种植了1800亩树木,其中包括不少川三蕊柳。而这片滩涂,原先种的都是欧美黑杨。
期待川三蕊柳在洞庭湖畔,恣意生长,蔚然成林。
【记者手记】
洞庭美若初见时
胡盼盼
与洞庭湖的初识,在中学阶段。地理课本告诉我,“八百里洞庭”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语文课本里描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十几年来,这些烂熟于心的诗词,一遍遍在我脑海里刻画洞庭湖的美。
这次采访,我第一次走进洞庭湖。幻想变为现实,真的会让人失望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到洞庭湖岸边,湖风梳理着万条垂下的杨柳丝,那般温柔,好似小时候妈妈轻轻地给我梳头。乘船进入湖中,天高水阔,鱼跳鸟跃,壮阔间早已忘乎个体,也终于理解了范仲淹说出“先天下之忧而忧”时的胸襟。沿着栈道深入湿地,风吹着芦苇掀起重重绿浪,仿若自己也成了洞庭湖的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般美的背后,少不了一位位“洞庭人”的守护。
当欧美黑杨的标签从“造纸经济林”变为“生态破坏者”,一步步威胁洞庭湖生态时。汉寿县种植大户余青山带头砍掉自己种的7万多亩欧美黑杨,损失达6000多万元。
在余青山的办公室,一块题有“大湖之子”四字的匾额挂在显眼位置,这是时任汉寿县县委书记亲手授予他的。
余青山说:“我要把‘大湖之子’作为传家宝,和绿水青山一起,传给我的子孙后代们!”
【链接】
欧美黑杨退出后,湿地修复持续推进,一个愈来愈美的洞庭湖展现在世人面前。
越来越多物种在这里出现,黑鹳、白鹤、大小天鹅等一批珍惜鸟类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截至2023年,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430种,鸟类226种,鱼类112种,底栖动物65种、两栖动物13种、爬行动物20种、哺乳动物27种。
湿地调蓄功能恢复明显,西洞庭湖湿地每年能够补给地下水约4.7亿立方米,调蓄洪水52.5亿立方米;湖体水质逐渐好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2021年4月,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修复工作获评湖南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