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记》:订婚宴惨遭打耳光!麦承欢的一句话为何让妈妈破防?

发布时间:2024-04-17 07:37  浏览量:2

在《承欢记》中,订婚宴是有毒一般的存在。

第一场订婚宴,辛家人阴阳怪气,麦家人受尽屈辱,双方最后不欢而散,麦承欢与男友闹掰。

第二场订婚宴,辛家亮心怀鬼胎,刘婉玉连蒙带骗,双方再次颜面尽失,麦承欢与妈妈闹掰。

别人订婚都是喜气洋洋、神采奕奕,唯有这两家人,每次都是心事重重、杀气腾腾。

没有订婚宴的喜悦,只有鸿门宴的杀气。在两场宴会中,麦承欢气炸了两次:第一次,她冲着辛家人发飙;第二次,她冲着妈妈放狠话。

对比两场订婚宴,最大的变化在于麦承欢对妈妈的态度。在第一次订婚宴上,她为了保护妈妈,当场说出“这饭,可以不吃;这婚,可以不结”的狠话。

毕竟,麦承欢对于父母,向来都是尊重孝顺、体贴入微。正如麦承欢自己说的那样,她就算再爱一个人,也不会让家人因为自己受到半点委屈。

话音刚落,言犹在耳。在第二场订婚宴上,麦承欢为什么就与妈妈闹掰了呢?

答案很简单,妈妈触及了麦承欢的底线。

麦承欢是个懂事的孩子,她从小体谅妈妈的辛苦、父母的不易,所以她才会处处忍让、步步退缩。只是,出乎麦承欢的意料,她一再的忍让和妥协,换来的却是妈妈的变本加厉。

刘婉玉疯狂地试探,麦承欢不断地让步,在反复的退让之后,麦承欢退无可退,妈妈已经将她逼到了悬崖之上。所以,刘婉玉私自答应订婚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刘婉玉的控制欲,像是不断收缩的藤蔓,最终捆绑了麦承欢。

对于妈妈的这种行为,麦承早就看得清楚,他直言,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

不过,人有美丑,事有轻重。在不涉及原则的小事面前,麦承欢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像是一只成年的鸵鸟,习惯性将脑袋埋进沙子之中,闭上了眼睛,就等于放过了彼此。

然而,婚事是人生中的大事,是麦承欢的底线。所以,她以前可以忍受妈妈二十九年的控制,但这次她不愿意做提线木偶。

“从小到大,大事小事,我都尽量地听您的话,您的无理要求,我都尽可能地忍让,我以前总是想着,因为妈妈为我好,所以我步步退、步步让,不知不觉间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我想,您可能只想要一个乖顺的洋娃娃,由您提着线操纵着,去完成您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抱负。而我,而我麦承欢,我麦承欢如今再也不想做这个洋娃娃了。”

麦承欢的这段话,听之令人动容,观之令人心疼。她小心翼翼地讨好,得到了一个强势的妈妈,失去了一个应有的自己。

子女从来都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谁也无法代替谁做决定。

麦承欢不想再做母亲操控的玩物,母女之间,彻底闹翻。

刘婉玉挥手就是一个巴掌,母女间二十九年的情分几乎就此中断。

不过,我们仍然感到诧异,刘婉玉虽然边界感差、控制欲强,总是爱自作主张、忽略他人感受,但是她向来疼爱女儿、很少对承欢动手。

这一次,刘婉玉为何当众扇了女儿的耳光呢?

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面子。刘婉玉这一辈子,虽然生活困顿、过得清贫,但却是个生来要强、死要面子的女人。

为了女儿的这场订婚宴,她把安徽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请到了上海,共同见证这场盛大的订婚仪式。麦承欢当众拒绝,就等于打了刘婉玉一记响亮的耳光。

她向来想要体面,却以这样的方式丢尽了面子。忍无可忍的刘婉玉才会气急败坏、当众扇了女儿一个耳光。

面子丢了,心态崩了——这固然是刘婉玉发怒的原因,但这远远不是故事的全部。

如果反复品味麦承欢说的那段话,我们才会发现麦妈妈当众失态的真正原因。

麦承欢的话虽然很多,但是最具杀伤力的却是这句,“您可能只想要一个乖顺的洋娃娃,由您提着线操纵着,去完成您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抱负。而我,而我麦承欢,我麦承欢如今再也不想做这个洋娃娃了。”

麦承欢刚刚说出口,刘婉玉立马动了手。

这段话为什么让刘婉玉瞬间破了防?因为,麦承欢戳中了她的肺管子,道破了所有人都知道、却不愿意相信的真相——刘婉玉从来没有把女儿当作独立的个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刘婉玉对女儿所有的爱,不过是想借着女儿的名义,实现自己年轻时的抱负、弥补曾经的遗憾。

刘婉玉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年轻的时候有无数的梦想和抱负,但自己是天生的笨鸟,注定无法在自由的天空翱翔。

一旦梦想遥不可及,他们就在家庭的小窝里下个蛋,指望着下一代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

只是,所有的子女,都不是工具,麦承欢不愿意,你我也不愿意。

本来,被骗到订婚现场的麦承欢已经控制情绪、及时止损,但是刘婉玉宁愿牺牲女儿幸福的里子,也要顾及自己所谓的面子。

妈妈的自私,才是麦承欢爆发的导火索。在订婚宴前,刘婉玉曾对麦承欢说,“妈妈为你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幸福。

所有刘婉玉式的父母,都会以爱的名义来伤害。他们口口声声为你好,不过是对子女的催眠,是廉价的自我感动。

这场订婚宴,对于麦承欢而言,最大的收获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

以前的她,承欢父母;今后的她,承欢自己。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