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春游?

发布时间:2024-04-18 04:20  浏览量:5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晶 实习生 李桐

万物吐故纳新,大地一片生机,眼下,春游正当时。

近日,“三月三的桂林”“西湖边龙井山头长满了骑友”“故宫海棠雨”等词条频频冲上热搜,越来越多人出门踏春,将骑行、徒步、登山、溯溪、赏花等户外运动作为春日主要的娱乐活动。在流行快节奏的当下,春游能锻炼身体,完成对审美和身心健康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治愈深陷“精神内耗”的人们。

为何春游会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仪式感?或许,它早已刻进了我们的DNA里。

图据央视新闻

“古今共春游”

从儿时上学起,穿上喜欢的衣服,带上零食,和小伙伴们结伴去春游,是我们每年春天的一大期盼。

春游又称踏青、踏春,是我国节令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其历史甚为久远。

清明过后,农历三月伊始,气温逐步上升,农作物也在此时开始萌芽生长。《尚书》对“春日”给出了“春,出也,万物之出也”的定义,在严格遵循“天有四时”生活的古人看来,春季是万物的初始,事关一年的农事发展,因此对春十分尊崇。

早在西周时期,每当立春之时,天子会率百官去郊外举行迎春仪式,祈祷上苍保佑、鼓励农事。《礼记》中提到,“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

后来,这种礼制逐渐衍生出了其他仪式和娱乐活动,并由宫廷流向了民间。

《论语》中,曾皙悠然地说出了自己对春天的期待,“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就有多地百姓有春日出游、沐浴祈福的喜好,并慢慢出现了“上巳节”(三月三)这一专门的迎春节日,注重让人们相互交流、结伴游玩。

据《后汉书》记载,时至汉代,各郡县府衙“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正式地让“迎春文化”走向了社会大众,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游风气更加兴盛,并且出现了游历山川、饮酒作乐等丰富的活动形式。

唐寅《春游文几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唐代诗人杜甫在《丽人行》第一句就提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录了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孟浩然则留诗“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刘商有诗“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描写着当时人们对踏青、赏景的热爱。

逐渐地,清明节也开始伴随着踏青。王维写道:“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等到了宋元年间,清明节已经融汇了寒食、上巳节两个古老节日的传统文化民俗,演变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同时默认包含春游踏青、放松休闲在内的新时期节日。至此,原本以祭祀典礼和耕作为主的春季生活,慢慢被各类热闹的春游活动占据。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正如宋代诗人吴惟信所言,春日万物的欣欣向荣总是会让人想要亲近自然、陶冶性情;而踏青折柳、曲水流觞、沐浴祈福、歌舞宴饮等等春游活动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吟诵中被不断赋予为追求风雅和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他们在野外坐弹、宴饮、吟诗、游骑,感受春的气息,尽享丹青笔墨中的烂漫春光。

因此,就像赏花并不一定是到了年纪才会“血脉觉醒”,我们始终都有“归隐田园”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的美好憧憬,而春游这一活动正跨越时空,成了古今人们共同的选择。

现代人的“乌托邦”

前段时间,“去春天里遛遛自己”话题在社交圈引起共振。各大景点如往常人头攒动,但令人惊讶的是,城市郊外的野山、野地,或者市区某一处的小花坛也挤满了出门踏青的人。

穿搭、打卡、拍摄,再上传社交平台,写下这句最近走红网络的文案——“生命是一万次春和景明”,似乎这样的春游才算完整。

春花烂漫、流水碧蓝、柳叶嫩绿、树影斑驳,微风拂过带着草木的清新,阳光柔和温暖游人的身心。面对此情此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中学时代熟悉的《岳阳楼记》突然浮于脑海。而在文化意义之外,现实则是更加驱使人们向往着“春和景明”的因素。

2023年到现在,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打着“大厂裸辞”“旅居”“退学”“打工环游世界”等标签的帖子,“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成了网络热梗。

在踏春时体验采茶、泡茶 图源:央视新闻

在工作生活的团团压力下,不少人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沮丧和不满。天马行空的格格不入或是稳定清闲的碌碌无为似乎都会被定义为“不合格”,严苛的评价标准让人们对价值追求感到迷茫。因此,“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成了一些人心中的英雄主义。而作为宣泄情绪、探索世界、重塑自我的方式——“人生是旷野”,似乎可以很好地从现状中解脱,并获取生活的能量。

而今年,“我的生命是一万次春和景明”取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和“人生是旷野”,喊出了人们对新的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因为,没有选择走向“旷野”的人生,在“内卷”的社会依然有追求美好和自由的可能性。于是,春游就成了旷野的“平替”。

人们在春游中可以忙里偷闲地寻得片刻“松弛感”,尽己所能地拥抱“春和景明”般的旺盛生命力,例如“citywalk”欣赏市区的植物、午休期间到公园野餐吹风、傍晚沿河散步赏花、打卡手作店的春日菜单、周末去湿地挖野菜……越来越多的人用雅俗共赏的春游活动作为满足自己释放压力、恢复身体健康需求的乌托邦,重新唤醒了身体的机能和对生活的热情,以委婉的方式维持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精致”春游将迎高潮

在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当下,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门春游,还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和近郊春游,想要探索更加丰富的形式。

4月13日至14日,四川眉山中铁黑龙滩国际旅游度假区举办的2024春游音乐节,让观众大过了一场“春游派对”的瘾。观众不仅可以在原野上载歌载舞、享受美食,甚至可以自助露营,体验两天一夜的狂欢。

而学生的春游也在野餐、郊游之外增加了更多的研学性质。例如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春游是为期一周的科技节主题学习,三年级的学生走进萧山气象科普体验馆,研究气象监测站;四年级去往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和钱江世纪公园,进行跨学科探究与合作。杭州市紫金港小学的春游,也是前往不同场馆开展实践活动,四年级学生参观茶叶博物馆,体验茶文化课堂,赏茶、品茶、鉴茶;六年级学生去西湖区中小学创新实践中心,进行“缎面绣”文艺手巾、良渚“陶屋顶”文物复原等主题课程的学习……

此外,与从前相比,近年以来的春游正在变得更缜密:即使是短途出行,人们也倾向于提前制定春游攻略、准备特定场景所需的服饰与专业的户外工具,甚至提前去各类社交平台搜索拍照的地点与角度。一次两个人野餐的付出,很可能并不比一场长途旅行来得少。

杭州龙井茶园 图源:央视新闻

追求“精致”和“仪式感”的春游极大地推动了文旅经济的发展。据饿了么数据显示,青岛市近一个月以来“踏青”“露营”等关键词的搜索量环比增幅在5倍以上,而“野餐”的搜索量涨幅高达950%,春季出游成为青岛大众消费热点。此外,“风筝”“滑板”“野餐垫”“鱼饵”等春游踏青时的“专业装备”搜索量增幅也均翻倍,“露营用品”“飞盘”“折叠桌”成为出游必备品。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长途旅行迅速恢复的同时,短途户外游、精致踏青游也将迎来高潮期。相关资料显示,“五一”假期正值春夏之交,亲近自然的徒步、露营等户外玩法重回大众视野,在旅游平台上,各地“徒步”的搜索热度涨幅超60%。

图据央视新闻

米兰·昆德拉曾言,“生活在别处”,对于追求仪式感的人们来说,春游同样是一场对现实的解构和理想化的再建构。从标榜“小冰岛”“小瑞士”“小奈良”到自发联想出特定造型和景点打卡,再到汉服、动漫等不同亚文化圈的春日游园会“集邮”,以及与露营和音乐节结合等等,春游不仅热度依旧,还在大众的创造性中诞生了诸多新的形式和文化内涵,反映了我们自始至终都对大自然的深爱和对心灵探索的渴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旷野 春游 踏青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