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你也太“抬举”信托了!

发布时间:2024-04-17 20:00  浏览量:4

谢志远,你说你一个挣点通道费的团队主管,至于这么拼吗?

最近,热播剧《城中之城》中的两句台词火出圈了。

“既然不能走表内,那就走表外。”

“你银行行长,我信托公司老总,强强联手没有攻不下的金山。”

“表内”、“表外”的梗让很多非金融人士第一次感受到信托“万能牌照”的威力;而“强强联手”的豪言壮语更是将信托公司老总这个冷门角色强势带入大众视野。

银行,咱老百姓们太熟悉了,揽存款、放贷款,链接居民闲置资金和企业融资需求,是当之无愧的金融业一哥,银行行长更是社会地位的代名词,其权势往往令旁人肃然起敬。但信托公司是个什么鬼,信托公司老总又凭啥有资格跟银行行长强强联手?

结合剧中情节,观众却发现这个信托公司的老总啊,不仅不比银行行长弱,甚至还成了一切乱象背后的推手。

在戴行与嘉祥实业的故事中,谢志远不仅用远舟信托做通道,协助深茂银行的理财资金通过表外投资的形式放给嘉祥实业,成为嘉祥实业在资本市场对抗外资做空的“子弹”,自己还借助内幕消息,低买高卖嘉祥实业,打了一波时间差,赚得盆满钵满。而正是这一波骚操作,间接引发了戴行的车祸,致其身死当场。

戴行尸骨未寒,又有人惦记上深茂银行的资金,这次是竣龙地产的老板吴显龙。吴老板以资助赵辉女儿治病为饵,诱导赵辉违规放贷。但想要突破银行的信贷审查制度哪有那么容易,于是表内转表外的套路再次上演,用的还是谢志远的远舟信托。

不仅在业务上搅弄风云,谢志远居然还玩起了美人计,把高小兰当人情送给了同为深茂银行中层干部的同学苏见仁,以此作为腐化他的抓手。就是不知道万一高启强发现了,会不会又要找老莫要鱼吃了......

目前,这部剧尚在连载中,剧中人物今后的命运怎样还得继续追下去,但就前几集埋下的伏笔来看,这篓子肯定是越捅越大,直到纸包不住火的那天。

看得出,作为一部反腐题材的大剧,在涉及具体业务情节时还是花了些心思的,对现实中的诸多违规操作和典型案件进行了拼接,并通过普通民众不那么熟悉的“黑话”秀了一把“专业”。仅就剧情创作而言,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为的就是击中观众的爽点。但剧中脸谱式的角色设定,以及缺乏环境背景支撑的各种极端行为,却显得过于做作了,多少有些刻意“污名化”相关金融机构的嫌疑。

说到脸谱化的人设,最冤枉的是信托公司老总谢志远,这个角色被刻画成典型的反派和小人,在剧中的各种行为简直就是为了坏而坏,反而丧失了真实感。

要知道,全国一共就只有六十多家信托公司,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央企或地方国资控股的,对于掌门人的选派和管理是极其严苛的。即便是混合所有制的信托公司,上面也有股东单位管着,内部也有公司治理,就算是总裁也不能这么为所欲为吧?

再者说,信托公司虽然没有银行家大业大,但论综合实力也不容小觑。国内持牌金融机构就五类——银证保信基,作为五大持牌机构之一的信托公司,人家的业务多了去了,堂堂总裁也不至于成天到晚死盯着一家银行的领导搞来搞去吧?

当然了,如果说剧中的银行领导都是分行,甚至支行层级的,信托公司的老总其实就是个团队主管,那他们干的这点破事倒是可以理解。毕竟银行也好,信托公司也罢,都是大型金融机构,这么大的林子,有几只怪鸟也能理解。

基层小吏拉帮结派,讲出“强强联手没有攻不下的金山”,无异于蜀犬吠日,不过是夜郎自大罢了,代表不了整个行业的职业操守。

说到缺乏环境背景支撑,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两个火出圈的专业名词——“表内”和“表外”。

剧中的情节是银行通过银信合作业务,将信托当做通道,把原本应该体现在表内的贷款转化成为表外科目对外投资,以此规避监管,让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以及给不满足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放贷。

坦率的说,这种做法曾经确实存在过,但纯属极端案例,并不是银信合作的主流模式。表内转表外的监管套利背后的动机也是多元化的,并且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绝不仅是为了满足金融机构官员的一己私欲。

2009年,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我们实施了积极的宏观政策,也就是至今仍经常提起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当时,央行放水,发改委批项目,地方政府积极响应,而银行则扮演了“水龙头”的角色,通过信贷投放将金融系统的钱浇灌向经济领域。

积极的宏观政策想要立竿见影,能选择的无非就是地产和基建,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了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客户。于是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各大银行放出了天量的地产和平台贷款,这很快就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从2010年开始,各地监管局就要求当地的银行/分行严控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严控中长期贷款集中度,严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与此同时,管控银行信贷业务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正式出台,对项目贷款在合规要件、贷款用途、还款来源测算以及第二还款来源等方面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了“改善”信贷结构,满足监管的要求;为了给存在合规瑕疵,但抵押足值的地产项目放贷;为了满足所在地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银信合作的结构化融资业务开始大行其道。

简单地说,彼时的资产和资金都是银行主导的,风控也是银行自己来做,信托公司只是提供一个交易结构,让受到严格监管的表内贷款科目变成表外的对外投资科目。在这类业务中,信托公司赚的是通道费,平均水平大致在1%左右,至于融资方和项目背后的那些事儿,信托公司一般触碰不到,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正因如此,一度被认为是影子银行的信托公司,在时代的大潮中充其量不过是“银行的影子”。反观《城中之城》里的谢志远,反客为主、上蹿下跳、四处找事,你说你一个挣点通道费的团队主管,至于这么拼吗?又是内幕交易,又是美人计的,你哪儿来那么大能耐啊?

用信托通道规避监管,放在当下来看,自然是不对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种做法确实让银行的信贷资金更加通畅的进入经济建设领域,对我国的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而信托通道在当时也被认为是具有经济发展“润滑剂”的功能。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小甜甜也成了后来的牛夫人。从2008年的83号文,到2009年的111号文、2010年的72号文,再到2014年的99号文、2017年的55号文,银信合作的通道业务被不断的收紧。直至2018年的终极监管政策“资管新规”落地,宣告了上述业务模式的终结。

回过头去看这十五年,虽然地产的泡沫在不断膨胀,地产政府债务杠杆在不断提高,金融风险不断集聚,但不可否认的,这十五年也是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居民财富高速增长的时期。

金融机构既是增长的助推器,也是风险的淤积地,历史的功过又该如何评价呢?

回到现实,在资管新规落地后,各类金融机构坚定执行,积极转型。银行理财从母行分离,并于2022年全面完成整改,资金池、预期收益型产品成为历史;而信托公司则在“去通道化”,大幅压降融资类业务,全面转型标品投资和服务信托。

尤其随着2023年新版“三分类”的颁布,信托公司业务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资产管理信托对标资管业务,主要投向标准化的固收和权益资产,与基金和银行理财大致相同。资产服务信托基于《信托法》和信托制度,成为信托公司的本源业务,主要面向居民个人和企业法人提供一系列的信托服务。而公益/慈善信托更是与基金会并称为我国两大慈善工具,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助推器。至此,信托公司真正开始回归本源,并且始终是资产管理行业和财富管理行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转型绝非易事,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期间必然伴随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少数机构的沉浮,身处转型大潮中心的信托行业更是如此。但方向既已明确,何愁彼岸不达?

《城中之城》作为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了引起观众对剧中贪腐份子的愤怒和唾弃,因此设计了一些极端化的角色和情节。但广大观众还是要理性观影,不要做过度的解读,更不应该将特定历史阶段里发生的事情照搬到当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