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最美3大中国传统村落,侗寨风情古韵静美
发布时间:2024-04-18 09:04 浏览量:4
湖南,怀化,通道县。
位于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这里侗族占总人口的78.3%,侗族风情尤其浓郁。
一起来看通道县名列前3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最美3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处于通道侗族自治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
这里的风雨桥最具特色。境内有9座始建于清代的风雨桥,为木结构桥,其独特的建造技艺被评审专家誉为“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的、罕见的一批活化石。
走进村落,干栏式吊脚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以普济桥、迴龙桥为代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坪坦风雨桥,横跨坪坦河两岸,尤其风光秀美,人文古朴。
坪坦村四周青山环抱,一条美丽的小河从村边流过,拥有吊脚楼、风雨桥、萨岁坛、古道等特色侗族风光,此外婚丧、信仰、歌舞等侗族传统文化习俗大部分保留完好。
这里既保存传统的侗族文化,又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目前尚存的孔庙、南岳庙、城隍庙等一批古建筑是有力的佐证。
2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名列第6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至今有642年历史,清顺治年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7个聚居群。村内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既与环境融于一体,又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
村寨中有4个鼓楼,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金光闪亮;牙上鼓楼最为奇险,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长的一根有9.1米高;为获得一个小小的鼓楼广场,全部采用悬空贴岩而建的作法,形成典型的“悬贴式”侗寨建筑。
这里是纯侗族山寨,是我国保存完整民居古建筑群,堪称侗族民居“实物博物馆”。芋头侗寨建筑,从各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民居以“干栏式”为主,沿山谷因势布局,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于一体。壁面工艺为开槽密槛,整体格局谨严独特。为适应自然条件,在民居围合中开辟池塘水面,构成侗寨特殊风格。
村落里至今保留了大量清代中期以前的建筑物,如有名的廻龙桥、牙上鼓楼、1.6公里长的古驿道、龙门、长寿井、萨岁坛。在这里,鼓楼的凹入式入口、斜立式美人靠、以及一些风雨桥、门楼的造型与建筑细部,均具有芋头的地方特色。此外,芋头侗寨节庆活动丰富,如为也活动、祭萨、闹春牛、抢鱼塘比赛等,都充分体现了侗族人的生活方式。
3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皇都侗族文化村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皇都侗族文化村,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皇都村始建于明朝,是一个纯侗族聚居的村寨。走进皇都侗寨,巍峨的鼓楼气势雄伟,灵动的风雨桥静卧河上,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那无钉无铆、极具侗族特色的木质建筑,引人驻足观赏,风光尤其秀美。
这里的侗族文化源远流长、保存完好,拥有侗族原生文化‘活化石’的美称。这里是一座侗族非遗活态博物馆,村民住的吊脚楼、穿的侗锦、喝的油茶、吃的合拢宴、唱的侗戏等,处处彰显侗族非遗魅力。
该村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侗锦织造技艺、侗族芦笙、侗族银饰制作技艺、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竹编技艺、侗族合拢宴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遗项目众多,素有“侗族文化活态博物馆”之美誉。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