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届广交会商务考察团走进越秀:赏古风“十雅”,品文化岭南

发布时间:2024-04-18 06:53  浏览量:3

4月17日下午,600多年历史的镇海楼迎来了六十多名第135届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越秀区商务局、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共同组织了“走进越秀——第135届广交会商务考察团”,邀请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走进越秀区。越秀花开,客商们游城市地标了解千年商都底蕴,品“十雅”体验广府文化,尝触动味蕾的“一盅两件”,看流光溢彩的羊城夜景。在越秀让境外采购商以花会友,忙里偷闲地感受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独特魅力。

古越今秀,解锁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史

广州一直是一座繁华的商城,自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广州一直是对外贸易口岸。

在首站的广州博物馆,讲解员为本届考察团的境外采购商生动地介绍了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史,客商们入迷地看着展柜里的西汉蓝色玻璃碗、东汉水晶玛瑙珊瑚珠串、隋唐时期的黄釉胡人俑,以及明代的威尼斯、孟加拉国等地方的银币等展品,不时向讲解员询问展品的由来。当来到明清时期的外销纹章瓷盘、广彩人物纹大碗等广州当时对外贸易的“畅销品”前时,更是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

参加本次巴西中国商会的负责人说:“2024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中国自2009年起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能在参加广交会期间亲自了解到广州‘千年商都’的商贸文化,也更增加了我们在广州寻找商机的信心。”

古越今秀,体验岁月流芳的广府文化

客商们意犹未尽地来到行程的第二站——兰圃。今年,“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系列活动在广州兰圃打造了“十雅”古风雅事,以花为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科技点亮文旅新时尚,创新打造花城花事“雅”文化品牌。越秀区以兰会友,以兰叙缘,广交天下客,邀请客商们体验花城花事“雅”文化。一路上客商们感受着莳花、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读书、候月、寻幽等古风“十雅”,还同时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和体验通草画、广绣、剪影等。

古琴早在汉代就已经在岭南扎根了。明代伊始,广州府便有著名琴人辈出,藏琴也丰富;以明代“亚绿绮”琴演奏古曲《碧涧流泉》的千年穿越就出现在兰圃的古琴展位上。传承人区宏山老师一边手把手教客商弹奏古琴,一边向客商们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岭南古琴的演奏营造了一个清、微、淡、远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的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色。”

客商们现场跟着老师描画着色彩艳丽的通草画,传承人苏昕老师介绍:“通草画兴起于18-19世纪的广州,它独特的用材和笔法充满了浓郁的岭南色彩,使它与广彩、广绣等外销品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最畅销的传统手工艺品。”

澳大利亚企业代表和记者说:“这次的考察团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我们很感谢越秀区的‘兰缘盛荟·花开越秀’文旅周活动让我们体验了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我们回去也会向朋友分享这次考察团的经历,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再来广州体验。”

古越今秀,共享地道粤式“一盅两件”

粤式茶点“一盅两件”早已享誉全球,接下来本届考察团的客商来到位于流花中心的点都德,享用了触动味蕾的粤式茶点。点都德,源于1933年,传承老广州饮茶文化,是获广州老字号称号的广府茶楼。

粤式茶文化让客商们印象深刻。点都德结合本次“兰缘盛荟”活动以花会友的主题,特制了以花入点的点心菊花糕。粤式点心和广州饮食习俗讲究不时不食,所有的食材都讲究新鲜、时令。菊花糕是采用了应季的菊花为原材料(食用类食材),应季而出的糕点。在这里客商们品尝到了早茶四大天王、当家花旦金莎红米肠等特色的粤式点心,他们纷纷对此赞不绝口。

点都德的叉烧包制作技艺曾获“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现场点都德全国出品总监黄光明还为客商们介绍了虾饺、叉烧包这两款广式点心制作工艺。客商们看着自己在品尝的虾饺、叉烧包在点心师傅手上逐渐成型,弯梳十三褶、阴阳皮等一道道工艺全流程展现在客商面前。

随着夜幕降临,江风习习,客商们最后来到本次行程最后一站珠江夜游。在甲板上远眺两岸灯光流光溢彩、车水马龙。越秀繁荣的城市夜色和千年海丝风华都深深烙在他们心中。

羊城四月百花开,古越今秀商机来。广交会创办以来,累计参加广交会的境外客商超过930万人,全球合作伙伴达到195个,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交流和友好往来。

越秀区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本届广交会商务考察团与境外客商共享商旅文化,让客商了解‘千年商都’历史,推动越秀区商旅文化‘走出去’。越秀区是广州建城2200多年的城市中心,是全市行政、商业、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被誉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这里的经济密度突破100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三,这里商机潜力无限。我们也期待全球的客商在美丽的越秀收获美好体验,与越秀区加大商贸文化交流,一起共筑未来。”

文|记者 李春炜 通讯员 詹苹苹图|通讯员 胡强明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