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常新 昆明如何做好赏花经济长远文章
发布时间:2024-04-18 16:35 浏览量:4
西华公园的海棠花。 记者赵伟摄
游客乘坐观光巴士近距离欣赏蓝花楹。 记者赵伟摄
昙华寺公园的木瓜花。记者赵伟摄
圆通樱潮、宜良山后樱花谷、黑龙潭公园杜鹃花海、丰泽植物园“莫奈花园”……入春以来,昆明多个赏花景点一跃成为国内各大旅游和社交平台的“网红”,吸引大量省内外的游客前来“寻香”,在人们感受美好春光的同时,也催生了蓬勃发展的“赏花经济”。
日前召开的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精心策划和培育“观鸥季、赏花季、食菌季、市场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文化体育旅游产品供给,更好适应文旅消费新趋势、新需求。昆明作为全球三大新兴花卉产区之一,赏花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如何让“赏花经济”流量变“留量”,让“颜值”变“产值”?这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昆明樱花
搜索量居全国前十
“赏花经济”是指以赏花、踏青为主题的春季特色旅游项目,其本质属于体验经济,为游客提供新鲜、舒适、愉快的情绪价值,借赏花将风景、物产、历史和人文融为一体,创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将物质财富和精神感受有机结合,进而延伸相关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随着清明小长假落下帷幕,“赏花游”一度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的“热词”。4月6日,多个在线旅游平台发布数据:携程数据显示,清明假期的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呈现391%的涨幅;飞猪数据显示,假期国风赏花热度同比增长近3倍;美团、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1日,樱花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146%,昆明位居全国前十。今年清明假期,云南省内的周边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一倍,昆明成为云南省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我在滇源生活了60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里来这么多人。”今年3月以来,随着“昆明有个油画般的莫奈花园”相关推文在全国各大社交和旅游平台转发,位于盘龙区滇源街道的丰泽植物园每天都会迎来上万名游客。看到蜂拥而至的游客,66岁的村民刘春华感慨,没想到看个花还有那么大的“魔力”。
“昆明真的有长在水里的花”“这是一幅会动的油画”“这个美得有点不真实了”……憧憬着网络热门词条对丰泽植物园的美好描述,大量游客从市区驱车六七十公里、耗费一个多小时来到实地验证,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并把美图和视频发到社交网络,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丰泽植物园的旅游人气持续火爆。
在丰泽植物园内拍摄“莫奈油画”的最佳机位,是网红博主们自己发现的。滇源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祖红介绍,那块可以躺在水上的长条木板,其实是园内工作人员平时用于喂鱼和打捞浮萍的操作台。在3月樱花盛开的时候,丰泽植物园日均游客量突破2万人,为了拍摄一张“躺在水中油画上”的画面,人们往往需要排队两个多小时。
刘春华介绍,看到客流如织,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很多村民开始在路边摆起摊位售卖蔬菜、蜂蜜等土特产,往往蔬菜很快销售一空,顾客催着村民去地里现摘。
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花,也带火了滇源一带20多家农家乐的生意。“我们的农家乐主打鱼类和生态蔬菜等菜品,非常受游客欢迎。”刘祖红介绍,在人流高峰期时,滇源街道的一家农家乐一天就要接待80多桌游客。
以花为媒
释放经济新活力
除赏花这道“主菜”之外,昆明还结合社会各类资源作为“配菜”,以“花海”带热相关产业新经济业态,赋予赏花新的经济与文化内涵,做好文旅消费的“一桌好菜”。
三四月,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樱花更是众多游客的心头好。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赏花盛事,“圆通樱潮”2017年正式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昆明新十六景”之一。著名诗人、学者李广田在《花潮》一文中写道:“如果谁没有到圆通山看花,就好像是一大憾事,不得不挤点时间,去凑个热闹。”
今年,昆明以赏花为媒,通过体验不同趣味性活动沉浸式感受各地赏花活动带来的文化盛宴,先后打造“喜乐圆通”元宵游园会、昆明市第二十四届樱花节暨云南省第九届“圆通樱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主题活动。除了赏花,还串联逛、吃、购、行等业态,打造踏春游园、非遗体验、文艺展演、主题集市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并推出樱花节主题文创雪糕、樱花旅拍等文旅产品,变“走马观花”为沉浸式体验,扩大“赏花经济”的影响和效应。
随着樱花落潮,4月的赏花主角将被蓝花楹替代,不出意外,昆明这场“花事”又会爆了。据官方统计,在2023年第五届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消费季举办的45天时间内,相关话题全网曝光量突破10亿次,前来昆明欣赏蓝花楹开放盛景的市民、游客达60万人次。今年4月中旬,第六届蓝花楹文化艺术节又将如期而至。
“如今人们热衷赏花游,不再满足于观赏和拍照,而是逐步向餐饮、娱乐等多元消费体验延伸。”五华区莲华街道宣传委员徐红介绍,第六届蓝花楹文化艺术节将“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作为活动主题,除了延续往年的蓝花楹主题IP文创巴士、青年文创大赛等,还将围绕时尚、音乐、健康、艺术等四大主题,举办云南映象孔雀舞、民族舞、时尚婚纱秀等20余场活动,提升游客游玩的体验感。此外,作为游客摆造型的拍照利器,蓝花楹文创雪糕也将再添新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蓝花楹文化艺术节的主办方将积极推动跨界整合,与华为公司等品牌方合作,共同打造集娱乐、休闲、消费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和产品,实现蓝花楹IP、餐饮、服务体验联动的节庆活动产业链延伸,将教场中路1.4公里长蓝花楹大道打造成为昆明的“鲜花旅游目的地”之一。
串珠成链
实现“一路生花”
今年3月,昆明发布3条“昆明花旅”赏花线路,分别是“蓝色梦幻之旅”“花香国际之旅”“诗情花艺之旅”,解锁春日新“玩法”。其中,“蓝色梦幻之旅”以观赏蓝花楹为主,包括教场中路、盘龙江畔、彩云里景观露台等;“花香国际之旅”涵盖宝丰湿地、昆明世博园、昆明植物园、斗南花卉市场等地,呈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花卉世界;在“诗情花艺之旅”中,游客可欣赏景润公园的莫奈花园、金殿杜鹃园的芍药与牡丹、黑龙潭公园的流苏树以及大观公园的花卉盛宴。
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推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3条赏花路线几乎囊括了全市主要的赏花景点,宝丰湿地、植物园等景点更是自带标签和流量,把这些景区串联成旅游线路可实现联动发展,目前各景区也正在积极推出‘赏花+市集’‘赏花+国潮’‘赏花+游园’‘赏花+演艺’等新业态,打造更多的消费新场景。”
“以赏樱为代表的‘赏花经济’在这个春天涌动发展,体现了消费活力的进一步提振。”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消费者以花之名,奔赴一地旅行,将带动当地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提升,对促进消费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作为一座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的城市,来到昆明,就是走进“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独特体验地。越来越多的游客也期待,“走马观花”式的赏花游能向融入自然、赏玩结合的“沉浸式”深度游转变。对此,昆明也在积极探索。
“丰泽植物园的樱花虽然已过花期,但现在园内的牡丹、芍药等鲜花还在盛放期。同时,我们还拥有甸尾水杉、大哨森林户外露营地等旅游资源,可谓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刘祖红透露,目前,滇源街道正积极整合辖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延长赏花经济链条,借助丰泽植物园打响旅游知名度,通过举办三月龙头节、苗族花山节等当地传统节庆活动,进一步吸引游客,助推乡村振兴。
一年一度的昆明蓝花楹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昆明赏花的“城市名片”。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诸玲娟透露,目前,五华区正以打造“翠湖大文创”区域公共品牌为重点,推出以四季特点为主题的“翠湖四时”主题文化艺术节,即“春有圆通樱潮、夏有荷塘月色、秋有金色银杏、冬有人与鸥欢”,让游客一年四季到五华区都有自然风光欣赏,五华区也将拓展赏花经济空间,用丰富业态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
困局
“昙花一现” 制约赏花经济发展
常言道,花无百日红,总有花谢时。受制于短暂花期,很容易出现“忙时人山人海,闲时门可罗雀”的景象,赏花热也容易随着花期而“昙花一现”。
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尽管昆明已打造出众多赏花游的新消费场景,拉长产业链条,释放赏花经济新活力,取得不俗成效,但由于传统的赏花游产品比较单一,游客来得快去得也快,还是存在开发程度较低、活动创意不强、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善、市场自发性较低、缺乏顶层制度设计和产业规划引领等问题。花开有期,如何做好赏花经济的长远文章,让“流量”变成“留量”,着实需要下功夫动一番脑筋。
以市场自发性较低为例,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昆明当地多家旅行社了解到,目前昆明旅游市场并没有推出专门针对本地赏花的旅游路线或旅行团。昆明康辉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专门去赏花,现在可以选择跟团去大理或者罗平,如果在昆明本地赏花,建议自由行。
记者在多个旅游平台上查询发现,“赏花攻略”“春季好去处”等关键词在热搜排行中居高不下,自然景区类景点的搜索量随之飙升,全国热门赏花目的地排行榜中,昆明榜上有名,但依然以传统景区为主。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专业运营机构较少、配套不完善,这导致了赏花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产业链短,中高端旅游产品供应不足。
此外,目前赏花经济活动创意不强。尽管有蓝花楹文化艺术节这样比较成熟的“赏花+文化”的创意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昆明大多数景区以赏花为主,缺少产业融合,活动呈现形式不够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串联和规模效应。即便有一些创意活动,还是落入“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怪圈”,极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曹荣光表示,随着“赏花经济”的热度不断攀升,加之其投入的成本较低,可以预见的是必然导致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同时,“赏花经济”往往“靠花吃花”,赏花游往往也只是徒步拍照,缺少丰富的文娱活动供人们消遣,缺少“二次消费”,难以发挥花产业的最大值。
破局
打造“赏花+”让“流量”变成“留量”
花开有期,如何做好赏花经济的长远文章,让“流量”变成“留量”?
曹荣光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昆明的气候特点,合理规划四季花卉的种植,确保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从而分散赏花高峰期的人流。要避免盲目跟风,因地制宜结合文化、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资源禀赋创新发展“赏花经济”,要不断创新相关文旅产品,让游客有“常来常新”之感。同时,以全域旅游视角,片区式、抱团式、跨区域发展,让游客获得“一年四季花常在、四季年年各不同”的新体验。
昆明的赏花经济目前主要集中在花卉观赏上,产业融合度和精神文化内涵相对单一,如何破局?曹荣光建议延伸花卉产业链,比如,除了传统的花卉观赏,发展花卉种植、花卉深加工、花卉艺术品等产业链下游产品,增加产业附加值。尝试跨产业合作,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赏花+”,比如“赏花+采摘”“赏花+露营”“赏花+非遗”“赏花+体育”“赏花+cosplay”“赏花+美食”等多元消费场景,让游客的一日游变成多日游,充分释放“赏花经济”的潜力。在赏花的“主菜”之外,拓展赏花游的新消费场景,比如鼓励游客体验采摘、养殖、耕种等多种农业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劳动的乐趣,真正实现以花为媒,助力“春日经济”。
全国各地赏花经济发展势如破竹,昆明如何脱颖而出?曹荣光建议,结合昆明气候和花卉特点,策划一系列花卉主题的节庆活动,如花卉文化节、花卉嘉年华等,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深化花卉产业与旅游的结合,开发花卉历史文化路线,展示昆明历史上花卉的重要地位和相关人文故事。打造花卉主题文化街区,在昆明老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中融入花卉元素,如花卉主题雕塑、壁画等,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创新消费场景,开设花卉主题餐厅与住宿,提供独特的花卉餐饮和住宿体验。
“昆明四季可看花,拥有发展赏花游的先决条件,而利用好先天资源优势,也离不开布局规划,延长赏花经济产业链条。”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晏雄建议,昆明要在丰富赏花活动内容上下功夫,可设计专属标志logo、吉祥物以及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加强与餐饮、酒店、农副产品、旅拍等业态合作,促进赏花旅游产品市场化,进一步完善消费业态,满足游客的吃、住、游、购、娱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由“游客”向“留客”转变。
晏雄表示,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借助社交媒体、网络红人等新型营销渠道,提高赏花经济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可借助AI、VR等新技术,在机场、高铁、商业中心等人流密集的场所打造无处不在的赏花场景,为延续赏花经济热度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