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多年防沉迷,却因渠道服被手机厂商“偷了家”

发布时间:2024-04-18 18:27  浏览量:3

作者|张明远

“男孩玩游戏充值上万元父亲连扇自己耳光”事件近期引发关注,一位父亲声音略带哽咽对镜头讲述,十分钟自家小孩打游戏充了6000多块钱。他再仔细一查账,发现小孩这几天偷偷充值上万元,这位父亲当即被愤怒与自责席卷,开始连扇自己耳光。

与未成年、大额氪金等字眼相关的新闻,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在社交平台,看到这类消息有人会疑惑,游戏行业不是有未成年人防沉迷规定吗?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答案还要从网易的回复里找。

娱乐资本论发现,新闻在网络发酵后,网易公司表示,经核查该用户为华为渠道账号,于2023年8月使用成年人身份进行实名注册,经与华为公司沟通协调,已安排全额退款。

这不是渠道服第一次“惹事”,或者说渠道服已经成为未成年氪金的“法外之地”。针对这类未成年偷偷氪金的问题,过去我们总是把“炮火”对准游戏厂商一方,但同样作为网络游戏活动的提供方,手机厂商在利益分成方面从不缺席,防沉迷责任方面却在监管和舆论双真空的地带直接隐身。水面之下,渠道方的问题或许还要更为严重。

未成年氪金,比你想得更容易

先说说何谓渠道服。

不同于官方服务器,渠道服务器是一种游戏厂商为了触达更多用户群体,与手机厂商或平台合作运营推广的定制版本。比如说,华为用户想玩《蛋仔派对》,如果直接从官网下载那么就是官服版,如果是在华为应用商店搜索下载,那就是华为渠道服版本。

图源:小红书

对渠道服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渠道与官方最大的区别,在于“抽成”与否。官服的所有收入是实打实全归厂商的,而渠道服这边,厂商和渠道之间则会以一定比例进行分成。

除此以外,渠道服与官服之间还存在着如下差别:服务器不一样,渠道服和官服之间不互通,玩家也没法互加好友一起玩耍;内容略有不同,渠道服会有自己专属的福利优惠等;账号体系不一样,这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小学生如何绕过未成年保护氪金的关键。

同样一款游戏,如果是官服下载注册的话,需要经过身份信息输入——身份信息验证——注册成功等至少三个环节,而在渠道服这个过程被大大简化。

“我下载游戏都没到输入身份证的环节,直接同意授权,账号就建好了。”娱乐资本论拜托多位安卓用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只要是通过渠道下载的游戏,注册环节都相当丝滑,根本不用输入身份证号,直接授权之前在手机应用商店里已经认证过的实名账号信息,即可快速进入游戏。

而前文提到的小学生玩家,就是通过渠道服的账号体系漏洞,实现了丝滑氪金。渠道服的一键注册,拉取的是家长在安卓应用商店留下的个人信息,即这位小学生在游戏中被标记为成年人,因此他登录游戏后不会受到未成年人的防沉迷限制,氪金时也不会二次弹出身份验证,而且如果家长设置了免密支付的话,孩子甚至都不需要知道家长的密码,就可以直接购买游戏道具。

无独有偶,娱乐资本论从一位初一男孩家长处了解到,她同事家的小孩为了一款能飞的龙的道具,在某手游中几天就氪了好几千块钱,“孩子妈都不知道这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问小孩小孩就说随便点点钱就花了,因为家里条件还行,所以家长也没去继续追究。”

很多时候,别说家长就连孩子自己都是懵的,因为下载好渠道服不需要输入身份信息就能玩,再加上有的家长开通了免密支付,根本不需要密码或者二次验证就能氪金成功,甚至有孩子以为是出现了系统bug,一鼓作气连续点击充值,自以为薅到了羊毛,实际真金白银早就一笔笔花出去了。最终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氪金时,数额已经相当惊人。

无心之失,还是有意纵容

类似的事件在网上比比皆是,黑猫投诉上,关于未成年偷偷氪金的维权有几万条之多。有人觉得,家长不能从中撇清责任“自己孩子都管不住,还指望别人吗?”但说句公道话,这事还真不能全怪家长,渠道服留下的氪金漏洞确实太大了。

为什么渠道服成为未成年氪金法外之地?两个原因:有利可图与没有必要。

先说有利可图。

如前文所说,渠道服的收入是游戏公司是要和手机厂商分成的,一般是对半分,也有一些渠道和厂商之间分成比例高达7:3。直白说,有人在渠道服氪金,手机厂商就有钱赚。除了最直观的分成问题以外,渠道服也是硬件厂商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工具之一。

如果你下载过渠道服的游戏就会发现,渠道服账号难解绑,而且难迁移。比如用华为渠道下载了一款游戏,换新机时如果想比较丝滑地继续玩之前的账号,最好还是换同品牌不同机型。换言之,渠道也是一种防止手机用户转投其他品牌的方法。

再说没有必要。

对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渠道方来说,渠道服能带来高额利润,有人花钱就能抽成。而且目前法规重点监管的对象是游戏厂商,渠道方可以直接隐身。所以对于硬件厂商来说,做未成年防沉迷这件事并不是必选项。

此外,许多硬件厂商为了打造自己的大生态系统,是鼓励简化用户在各个app中的注册流程的。一键拉起个人信息完成注册,就是这种简化的具象体现。这种只需要授权即可,没有二次实名的注册方式,给未成年人氪金留下口子。而且几位用安卓的朋友告诉娱乐资本论,一键拉取注册这些功能,有些品牌是默认开启的,用户需要自己手动关掉,“如果小孩用的是爷爷奶奶的手机,那老人根本没不懂怎么关。”

当然,手机厂商做渠道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未成年氪金乐土”,但“有利可图”又“无责要负”,使得渠道服成为了游戏防沉迷的灰色地带。

未成年人的检索能力有限,很多人了解某款新游的渠道,是通过同学或者主播。而他们得知某款游戏很好玩,一般都会从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并进行体验,于是渠道服成为防沉迷的坑。甚至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人干脆广而告之:“好消息,渠道服没有防沉迷”,引来更多未成年玩家踏入这片“法外之地”。

如果说起初接触渠道服的小孩,是因为搜索能力有限的无心之举,那么现在大量小孩哥小孩姐抱着“绕过监管”的想法,去主动拥抱渠道服。

另外娱乐资本论还了解到,渠道服的实名信息修改也比官服要轻松很多,南方财经的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曾针对这一点进行实测,发现简单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之后,就可以清除或修改实名信息。而其他游戏想要修改实名信息,则需要经过证件信息、姓名、证件号码等信息认证、人脸识别、回答游戏行为问题三大关卡。

也就是说,即使有警惕性高的家长,取消一键拉取信息,用孩子自己的身份信息注册,小孩也可以在后续拿到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后,悄悄把实名信息改掉。

游戏行业未保成果,被手机厂商“偷了家”

未成年人保护一直都是游戏行业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2023年主管部门发布“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后,行业未成年人保护取得了显著进展。

去年7月份,中国音数协第一副理事长兼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在“游戏再认知论坛”上发布了有关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认可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突出问题由此得以明显缓解。

现如今愈演越烈的渠道服问题,恐拖了整个游戏行业的后腿。

特别是渠道服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用的是渠道账号直接注册登录,游戏厂商在账号体系管理方面能有多少话语权我们无从得知。而手机厂商方面,不认为自己需要背防沉迷的责任,更没有动力解决实名漏洞的问题。

渠道服的实名漏洞成为了严厉的防沉迷规定的裂痕,尤其涉及游戏公司和手机厂商双方,实操界限、责任归属变得模糊起来。早在去年,网易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向未来网记者表示,手机游戏一键登录问题的责任主要在手机厂商。“整个手机用户账号体系都在手机厂商”。

此外,手机厂商大多都支持用户免密支付,进一步造成了未成年人在游戏里大额消费的问题。退款涉及多头,渠道和厂商互相扯皮。这种模式,容易造成针对未成年保护的多方推诿,导致保障不力。

从家长的投诉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在渠道服氪金后,家长的第一反应是去找游戏厂商,但渠道服游戏的客服工作由相关渠道方负责,部分游戏官方拒绝受理渠道服相关的投诉,“钱没到我们这里,您看一下收款方不是我们这边,请您联系渠道”,这是最常见的推诿话术。

即使客服同意帮忙推进退款,整个流程也很复杂,从基础的游戏账号、银行流水、监护人关系再到需要费点事才能拿到的出生证明,有的家长反映,客服甚至找自己索要“孩子打游戏时的监控或者照片”。

但站在客服角度,这也实属无奈之举,账号的实名认证是成年人,现在家长来说是孩子偷偷充值要退款,“谁知道是不是成年人自己装小孩”。

正是因为渠道服的退款遭遇游戏公司和手机厂商两边甩锅,不少家长无奈只能通过找媒体曝光,或者在短视频平台投稿,寻求外界帮助。这种曝光确实立竿见影,文章开篇我们提到的那位扇自己耳光的父亲,也很快拿到了退款。

面对频繁爆出的未成年人大额消费事件,大多时候手机厂商都选择了隐身。但是,游戏公司却是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外界并不了解渠道服存在的问题,所以一次次的投诉和曝光,真正影响的是游戏厂商自己本身的公信力与IP价值。

那么渠道服留下的漏洞口子是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并不是。

娱乐资本论认为,解决未成年渠道服氪金问题,还可能需要再多加几层保险。比如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渠道服后,拉起手机账号实名之外,增加一次单独的实名限制。以及在游戏免密支付时,增加金额上限或者支付次数上限等。

而这其中真正的难点,或许在游戏厂商与硬件厂商之间的互相“拉扯”和权责关系。

结语

国内游戏行业, 一直在如履薄冰中前进。特别是现在的家长很善于使用监管武器。部分厂商和渠道的玩火行为,殃及的是整个行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莫让小小渠道服问题,酿成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大风暴。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