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的“自恋”
发布时间:2024-04-18 15:28 浏览量:18
朋友约好打牌,在朋友的工作室。结果三缺一,玩不了,于是改成楼下咖啡店喝咖啡聊天。我们一起相识超过三十年。有过一起共事的经历,而且一直保持联系从未中断。后来各有各的生活轨迹和生命处境。三个人中间,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出道最晚的一个。他们都曾经做过我的领导。对我都有过帮助。当下他们一个帮别人做事,偏好生命科学。一个有自己的企业,偏好运动。我虽留在体制内,但闲赋在家。
我们虽然熟识很久,但彼此一同坐下来聊天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常常是两两相聚。要么他们两个,要么我和他们中的一个。更多的是在有许多人的场合碰到一起,那样的机会除了寒暄几句,不会有比较深入的交谈。今天是难得聚一起,恰好约定的另一位临时有事,干脆把打牌改成纯聊天。我们对当今社会政治经济热点,对传统历史文化,对人生哲学哲理都感兴趣,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话题当然地热闹激烈。
聊天信马由缰,海阔天空,漫天漫地的想哪说哪。从国际国内的经济政治,聊到前尘往事,从国家前途聊到个人脾性。或许因为又是自己为续单付费的缘故,话题竟然转到我的身上。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评价,说和我相处是比较省心,但有些费神。
省心费神。一对矛盾,但又有些恰如其分。说相处省心,这是好话,夸我的。指的是和我在一起不需要玩什么心机,认为我为人真诚和善良,处事正直洒脱。读书多见识广,看问题比较深刻全面。虽说评价有点高了,但对这样的评价,我倒一点儿也不用谦虚,也不需要假装推托,因为我觉得这是做人的根基,而且我自己觉得自己也是受之无愧。至于“两脚书柜”、“行走的百科全书”,很受用,也很自得,但当不了真,人不能缺少自知之明。好吧,夸我的话不再引述,免得有借机炫耀之嫌。
说相处费神,大概是说还需要有一些忌讳与小心翼翼。我不是那种朋友满天下的人,也常常给到别人一种清高孤傲的感受。一般场合里并不太受欢迎。虽然有时候和光同尘,但有时候又格格不入。我也知道他们这么说是因为我这个人多少有些自我,有些固执。听出言外之意,所谓自我和固执,其实是一个相对委婉的说法,真正的言辞背后应该是有点过于自尊,甚至有些自大自恋,自以为是。容不得被人轻视和怠慢。对于轻视和怠慢自己的人要么反击,要么疏离。
到底是知根知底相处多年的朋友,一语中的。我从不接受那些权大钱多的人对自己的轻视和怠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不怎么轻易原谅那些确实比自己优越的人惺惺作态。你牛逼你自牛逼,我拉胯我自拉胯,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即便对那些没有冲突只是性格不怎么相投的普通朋友,如果对方表现出来冷淡与疏离,确实也是会头也不回地决绝离开,回之以同样的冷淡与疏离,再也不会主动伸手言和,冰释前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现在躺床上,想他们随意间聊起的这段评价。确实值得自己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多少有些自恋。虽说也不是什么坏事,但过犹不及。“自恋”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代表一种个性,这个词的词源出自于希腊神话:一名俊美的希腊少年纳西索斯看到水中的倒影,被自己的美貌所打动,于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而无法自拔、不愿离去,最后枯坐死在了湖边,化身为水仙花仍留在水边守望自己的影子。
自恋应该说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倾向或人格特质。拥有高水平自恋的个体往往比较外向、极度自信、有较高的自尊、认为自己很特别、应该受到特别的关注、喜欢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希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偏爱竞争与冒险。与此同时,拥有高水平自恋特质的人往往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自我膨胀、傲慢自大。总的来说,高水平自恋的个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们像天使一样光彩照人,是团队中的焦点,但另一方面他们又如魔鬼一般令人反感,是大家厌恶的对象。这样的毛病我确实有。也确实需要改正,不可讳疾忌医,故写下来提醒自己。
- 上一篇:展示国服美丽魅力 “妆点中国长安行”在西安举行
- 下一篇:韩式微创和全切的区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