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辣滚烫》之后贾玲再露面,呼吁爱自己,我们聊聊她的焦虑

发布时间:2024-04-19 00:51  浏览量:7

之前的贾玲,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妥妥的喜剧演员。

喜剧演员嘛!不是在搞笑,就是走在搞笑的路上!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贾玲之前的搞笑,有可能并非出于自愿。

也许贾玲内心中的自己,也不希望自己一直当作一片绿叶去陪衬别人,所以,她焦虑了。

1.贾玲的减肥的“意志”

减肥100多斤的贾玲,完全大变样了!

形象、气质,甚至颜值,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以前的贾玲,嬉笑晏晏,并不开心。

现在的贾玲,不苟言笑,却悠然自得。

拍摄热辣滚烫之前,贾玲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焦虑的原因!

肥胖!

过分委曲求全!

此时的贾玲或许在想,如果是自己不胖了,会不会好一些呢?

也许就不用委曲求全了!

但减肥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该如何处理呢?

减肥的辛苦,我猜贾玲之前肯定尝过,但是没有坚持下去。

私下减肥,吃不了苦,说放弃就放弃了,没人监督,持续不了。

那该怎么办呢?

如果把减肥的心路历程,公之于众,她想退缩,看向身后的观众,也得往前顶。

当贾玲告诉全世界,她要减肥了,带着贾玲减肥意志的《热辣滚烫》,便横空出世了。

2.贾玲狠起来挺“可怕”

《热辣滚烫》看完了,可能大家都觉得贾玲是为了拍电影才减肥。

但在贾玲心里,打心底就不是这样想的,最近贾玲表态,拍这部电影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学会爱自己。

大家看完电影,欢笑一阵之后,有什么感触呢?

每个人审美不同,肯定有人不喜欢,认为贾玲包装过甚。

喜欢的人,肯定非常佩服贾玲的励志,为了拍电影,竟然减肥成功了。

不仅于此,主角乐莹的人物形象,扎了很多人的心,这样的人,现实中很多,很多把自我代入其中。

看完电影,或许我们可以哈哈一笑,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但电影演完,贾玲的人生还没有走完。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女人狠起来,有多吓人。

敢于跟自己的过去告别女人,更吓人!

3.逼迫出来的“成就”

一部作品,把她推上不得不减肥的高台之上,不减肥,就没了退路!

减肥成功,带给她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变化,还有心态上的变化。

变苗条的贾玲,彻底跟过去的自己拜拜,她脱胎换骨了,不焦虑了!

改变焦虑的方法有很多?

换个发型、换个口味,都可以,但去不了焦虑的根。

想去病根,决绝一点,换个心态、换个活法,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如果焦虑的人,可以斩断过去,她便不会焦虑了,正是因为与过去纠缠不清,所以才会焦虑。

贾玲的焦虑,不仅来自肥胖,更有作品上的焦虑。

肥胖限制了她的形象,形象决定了她的发展,然后影响了作品产出。

这一条完成的生态链,至少对演员,就是这样。

胖与瘦,美与丑,各有各的戏路,也各有各的人设。

演员是根据角色选的,演员选角色,虽然有,但选择权不一定在演员手中。

有的演员不丑,但胖起来就不一定了,比如贾玲,当然贾玲胖起来也不丑,却要和美女擦肩而过。

减肥成功之后,贾玲的确变美了,哪怕跟我口中的美女站在一起,一点也不寒碜。

肥胖解决了,作品有了,焦虑没了,自信来了,这才是真实的贾玲,她做回了自己。

4.想要自强唯有战胜“焦虑”

然而,人如果善良,却还焦虑,往往因为有软肋,这句话有点像废话,却是实话。

有的软肋,哪怕穷极一生,也矫正不了,比如奶茶妹妹章泽天,她自称有帕金森基因。

刻到基因里面的缺陷,至少以现在的医学手段,无法根治。

有的软肋,只要愿意更改,就有机会,比如肥胖、知识贫乏、能力有待提高。

肥胖了,有毅力就一定可以减掉,减掉之后,别人就没了取笑你的借口。

知识不够,就埋头苦学,做知识增量,每天做一点,一年之后,积少成多,等你言之有物的时候,别人自然就需要让出机会。

能力不足,就补短板,哪里不行补哪里,人生的日子老长,缝缝补补,短板也可能变成特长。

焦虑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因为焦虑,失去了攀爬的动力。

如果贾玲不减肥,她一辈子都只能是个胖子。

她厌恶胖子,所以她要远离胖子;她不想成为老好人,所以她要自强。

打败焦虑最基本的方法论,首先要明确焦虑的源头在哪里,然后忍痛开始行动即可。

5.写到最后

说到贾玲,我还想说两句,贾玲如今减肥的确成功了,电影的票房也很成功,包括贾玲最近透露自己拍电影的初心。

爱自己!

真的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不会轻易焦虑!

如今这成了她的人设。

大家可曾想过,最难的不是减肥,而是如何在减肥后,维持住现有的体重。

如果贾玲有一天体重反弹,很有可能大家觉得她撒了谎,欺骗了观众,只是想要票房才减肥。

甚至,现在已经有人这么说了。

也许贾玲不用为肥胖担心了,但是不代表贾玲,不会为作品担心。

如果拿不出好作品,或者作品贾玲自己不满意,那么她有可能再次进入焦虑。

一旦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很有可能再次焦虑。

好不容易从自我怀疑中走出来,可能又一次回到原点。

生活中的贾玲,如今名利双收,自然不用委曲求全。

如果作品和观众产生了冲突,贾玲会向谁妥协呢?

作品,还是观众?

一场焦虑刚走,另一场焦虑又来,贾玲能否战而胜之呢!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