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儿子6岁,和老公双双被裁,我妈让我给弟弟交首付

发布时间:2024-04-19 16:17  浏览量:7

在互联网上,有一个概念叫“长女综合征”,定义是:

一个家庭的长女,因为养育者的责任界限不清晰,过多承受了家庭的负担,从而导致了边界不清、价值感不足等困境。

尽管“长女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由互联网创造的非医学术语,但它却击中了不少“长女”内心那无法愈合伤疤。

既“长”,且“女”,在传统观念占据主流的家庭中,她们的成长注定要承受更多的不公和痛苦。

本次故事的主人公希雯就是长女。

她通过一个教练公益项目联系到了我,经过初步沟通,我了解到她还是一个6岁男孩的母亲,和先生经历了半年失业后,刚刚入职一家新公司。

在找到工作后,她以为生活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没想到,来自家中的一通电话又把她的心情拉入谷底。

她甚至发出了“人生毫无意义,我就不应该来到这个世界”的感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启了关于自我价值探索的第一次教练对话。

傍晚时分,我们如约联通了视频通话。

看得出来,希雯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额前的碎发疲惫地散落下来,遮住了眼睛,视频电话中不时传来街道中杂乱的人声和汽车鸣笛。

“等我一下”,她快速奔跑了几步,找到一个僻静的街角,在台阶上迅速坐下,理了理眼前的碎发,搓了搓脸,开始讲述她的故事。

希雯说:“我这段时间情绪很糟,就快转正了,我不想因为家里的这些事影响工作,我必须马上好起来。

我就觉得我这个人活得没有一点价值,所以我今天想和你探讨一下个人价值的问题。”

还没容我说话,她继续说:“我先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我就是典型的‘扶弟魔’……”

原来,希雯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她是老大,家中有一个小她5岁的弟弟。

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弟弟从小就被视若珍宝,而她则是那个永远被家人忽视的小女孩。

希雯考上大学,家里给了她第一学年的报名费后没再给过任何经济资助,在她工作后,一直尽最大努力给家里提供着不间断的经济支持,直到自己结婚生子。

希雯和先生去年都经历了被裁员,在35岁的年纪找工作很不容易,身陷痛苦和焦虑的她曾在与母亲的通话中说明了情况,原本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情感支持,结果听到的是父母的责备和催促。

希雯恨恨地说,“我知道他们心疼儿子,但没想到我在他们心中一点位置都没有。我失望之极!”

父母在电话中还催她快点找工作,别给家里添负担,说弟弟结婚要买房,要求她出资赞助,还让她别太自私。

“那一刻我的心就像跌进了冰窖!那一刻我好恨啊!”希雯紧锁双眉愤懑道。

“从小他们没怎么关心过我,都是围着弟弟转。我总觉着我对他们好、对弟弟好,他们就会对我好。”

说到这里,希雯抽泣起来,她痛苦地说:“从那次电话以后,我对他们彻底失望了。我真得很恨他们,甚至想过我最好是死掉,这样就可以惩罚他们了。”

她眼中的泪水不断涌出,最终泣不成声。

此刻我的心也被希雯的泪水淹没,很沉,很沉。

视频中原本嘈杂的车声、人声好像都消失了,我只看见昏黄的路灯下,一个无助的小女孩坐在台阶上伤心的哭泣。

我想起人物栏目曾做过一期内容,就叫“当长姐成为一种处境”。

编辑在其中写道:“如果说女性是一种处境,那么长姐可能是一种处境的集中、放大”。

眼前痛苦的希雯,代表的就是这种处境,靠自己努力走出原生家庭,却又时时被原生家庭羁绊。

几分钟之后,希雯不停擦拭泪水的手渐渐慢下来,我沉着的心似乎也慢慢透过气来。

我表达了我的真实感受:“听你说这些,我感到很难过,能够感受到你的无助、愤怒和痛苦。我特别想抱抱你,抱抱那个永远坐在角落里的小女孩。”

我努力地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但还是在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发出了颤音。

她怔了怔,嘴角微微弯动,泪光闪闪地的看向我,哽咽道:“谢谢你!Grace”,顿了顿,她又深深吸了一口气,用纸巾用力按了按眼角的泪。

努力调整情绪后,继续哽咽道:“我以为又讲这些过去的事,自己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没想到还是会哭成这样。”

我看着她,鼓励她,“谢谢的你的信任和坦诚,能够告诉我这些曾经的伤心事,这些事也许能帮助我们后续一起更好地探索自我。”

希雯也认同地点了点头。

教练的过程是一个共创的过程,客户对教练表现出的坦诚和信任预示着一段好的关系的开始,而客户的情绪、感受背后也往往隐藏着Ta的真实想法以及潜在的动力。

见她情绪平复了,我接着问:“新工作压力大吗?”

“唉,还好,虽然比以前那份工作挣得少了一些,但我还能在35岁‘高龄’改行干设计工作就不错了。UI设计是我在网上自学的,没想到真能靠这个找到工作。

我还加了个UI设计群,里面全都是95后的小年轻,他们都说不相信我30多岁了,感觉和我沟通一点没有障碍,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挺厉害的。”

“你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我朝她竖起大拇指。

“同事们也都这么说!”她说着也微微笑了起来。

她告诉我,就在即将转正的前夕,接到了老家亲戚的来电。

亲戚是替父母来通知她,要她回去参加婚礼。

原来那天挂断父母的电话之后,希雯便发信息告诉父母她不会再管家里的任何事,她也不会去参加弟弟婚礼,随后拉黑了父母,断绝了与他们的所有联系。

亲戚虽然也嘱咐她在外照顾好自己,但也免不了对她拉黑父母、断绝联系的做法又是一顿埋怨和批评,导致她再次掉入情绪黑洞。

我特别理解这种感受,就像是一个人使出浑身的劲想要爬上山的时候,滚来一个小石头,就打乱了全部的方寸。

希雯这时说起弟弟,言语间流露出无比的惋惜和心疼。

因为家中条件有限,弟弟又不爱念书,初中毕业便出去打工了,吃了很多苦,也没攒下钱。

希雯工作后每月除了给家里寄钱,还会再攒一点定期寄给弟弟。

先生原生家庭条件也较差,无法给他们的小家提供任何资源支持。

此时,我想到他们夫妻俩双双失业,还要养孩子的那段日子,感觉属实不易,一边是生活的重压,一边是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惶恐和焦虑。

希雯说:“这半年发生的事,让我对自己之前的人生才看清楚,我在父母心中一丁点位置也没有,我感觉自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工具。


失业那几个月我一个人想了很多,我如果出生的时候自己有力气,绝对会自我了断。提这些事好痛苦。”

她别过头去,噙满泪水的眼眸望向远处。

“这些事情并不是你的错。”我看着她,不经攥紧了手中的笔。

希雯努力克制了一下情绪,顿了顿,缓缓说道:“对,我现在想想我没有做错什么。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都很辛苦,所以就想尽力帮他们分担一些。

成家后我也要养孩子,给家里寄钱就少了。我确实是穷了点,给不了他们想要的钱。”她苦笑着摇了摇头。

听她说出如此苦涩的话,我的心也跟着揪得更紧了,“听你说过去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我感觉很心疼。

我能从你的叙述里感受到你对父母充满了包容、理解和爱,但同时,你觉得自己的付出似乎并没有得到他们的回应。”

“是这样的。我弟都30岁了,家里为他结婚买房、买车、送礼金,他心安理得,他过得才是那种被父母百般疼爱的幸福生活,我反而像个老大哥一样扛起了整个家。所以他结婚我一点也不想回去。”希雯气鼓鼓地吐出了心中不快。

这时,我问希雯:“你看到父母的不易,为家付出了很多,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也做了很多。这个时候,你为什么还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希雯听到这个问题,突然愣住了,顿了几秒,她喃喃道:“你这个问题真是……,真是……,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没有钱,也确实赚不到什么钱……但是已经是我能力范围内的极限了。”

“这个问题我要好想一想……为什么……难道我是想要给他们更好的吗?想让他们轻松一点吗?不对,为什么我的价值要体现在付出这一方面?……”

她低下了头,没有再说话。

过了许久,感觉希雯似乎被这个问题困住了,我打破了沉默,又问了她一个问题:“或者说,什么样的感受或感觉会让你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沉默片刻后,她突然说道:“我感觉自己有问题,因为感觉我太贪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心中满是好奇和疑问。

“我的关注点没有落到当下,我没有落到当下我所拥有的东西上面。我的关注点一直都在那些未来不确定的东西和我得不到的东西上。

或者说是我把关注点都放在了那些求不得的东西上,没有关注到我所拥有的东西上。

“这是一个新的觉察。”我鼓励到。

“你看现在这么多人失业,我35岁了,我还能重回职场,跟一群95后在一起上班。我现在每天有班上,每个月还有工资领。这是一件多好的事!”

她继续道:“我老公现在也上班了,我们还有一个小孩,还蛮可爱……我把关注点放错了,全部关注到我没有得到或者我失去的那些。”

我微笑着看向她,问:“那如果调整一下,把关注点放在现在所拥有的上面,你有什么感受?”

“这么一调整,其实我感觉我自己还挺幸运的,感觉命运也对我不薄。”此时的希雯,眼中多了一份欣喜。

“比如说,孩子。我感觉从我儿子身上,收获了很多人生道理。他有时冷冷不丁冒出来的一句话,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再比如,我还是要感谢父母,他们经济上再困难也让我读书了,我不敢想如果我没有读书,我是不是也像老家的女性一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老公和孩子身上。”

“还有我弟,他其实很善良的。我之前难受的时候给他打过几次电话,每次都哭得稀里哗来,他也没嫌我烦,陪着我说话。

这次他结婚,我把礼金直接转给他,说我就不回去了,那不是我的家,我不配。他没收礼金,还说‘你不配,谁配?’”

说到这些希雯的情绪慢慢由阴转晴,嘴角渐渐浮起了微笑。

此时我心中也好像被灌入一股暖流。

“是啊,你不配谁配!”

“嗯,我是不是太缺乏自信了?我以后要多相信自己一点。”希雯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拍了拍自己的心口,仿佛给自己打气。

“那么接下来你想要做些什么?”我问到。

带着新的觉察,希雯高兴地和我分享了她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还有那些自己想尝试却从来都不敢的事情,比如周末带孩子去看电影,公司年会时和同事们一起玩cosplay……

原生家庭,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

虽然无法选择出厂设定,但你仍有权自主选择应对模式。

如果任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来定义你的人生,即使你掏心掏肺,也可能微如尘芥。

只有关注自己,内核稳定,才不会让情绪随别人游走,正如心理学所说,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非是你允许的。

看清自己与这份伤痛的关系真相,和自己和解,才能跳出迷局,看清前行的道路。

标签: 首付 失业 长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