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天,101斤,票房34.6亿,贾玲减肥到底值不值?
发布时间:2024-04-19 16:11 浏览量:8
324天,101斤,票房34.6亿,贾玲减肥到底值不值?
相比起影片《热辣滚烫》本身的故事,贾玲减肥101斤无疑是今年春节档最有爆点的事件。
靠着“减肥反差”带来的争议与流量,《热辣滚烫》最终获得34.6亿元票房,不仅成功登顶春节档冠军,更是刷新了中国电影春节档的票房纪录。
不管从哪个角度,贾玲的《热辣滚烫》都收获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日前上线的幕后纪录片《我只活一次》,再次将贾玲减肥及拍摄该影片的台前幕后呈现在公众面前。
看过后,首先会感慨一句:没错,是个狠人!
从讨好型人格的“当红女丑”,到严格自律的“优秀导演”,贾玲对自己的“严苛凶狠”让她配得上目前的名气与财富,而能否真正成为更受认同的合格导演,贾玲也许还有着自己的更多计划。
01. 没错,是个狠人!
通过直面真实的记录画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贾玲的减肥历程,确实如同一场“炼狱”。
超高强度的持续运动,严格控制的饮食摄入,吃糖、吃肉都成为一种“奢侈”。
为了保持体态还做过一次“脱水”,也就是连喝水都被严格控制。
说起来似乎不难,真正置身其中,而且坚持几百天,绝对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折磨。
而贾玲还真的坚持了下来,并且顺利完成。这充分展现了在她开朗随和的外表之下,真的有一颗绝不服输的强悍内心。
在该片上映的档期,围绕本次减肥的各种声音甚嚣尘上。其中有极为响亮的质疑声,就是说普通人减肥只是减肥,但是贾玲的减肥会带来数十亿收入,这才是她全力坚持的最主要动力。
现在来看,这样的质疑其实很站不住脚。世间的很多事情,减肥、写作、锻炼、直播、升学,只要你能做到超越常人的坚持和用功,其实都能收获巨量的财富,都有极大的利益在前方。
但真正坚持的又有几个呢?
贾玲以相声出道,拜于冯巩门下,最初与白凯南搭档演出,一对不怎么出众的青年演员。
借着师父冯巩的渠道加持,贾玲白凯南最初活跃在电视节目,“心连心”艺术舞台,各大卫视的春晚等。贾玲享有了一定人气,但是离一线和卓越还有很大距离,也缺乏惊艳和独特的作品支撑。
然后到了一个瓶颈,因为相声小品本身的式微,很多演员都在谋求更多的可能。如果保持原状,很可能就此黯然,比如搭档白凯南,至今未能寻找到突破口。
以德云社的众人为例,曹云金靠反叛师门“破圈”,岳云鹏孙越则借着短视频突围,郭家公子麒麟也开始复制小岳岳的赛道,开始在综艺节目频繁亮相。相声小品只是提供点缀的标签,再也不是他们主要的内容输出。
贾玲同样靠着综艺节目实现了突围,百变大咖秀,王牌对王牌,她跟沈腾的默契配合,为全国观众提供了海量的爆笑段子。
而在整个过程中,贾玲都带着天然的“讨好型人格”倾向,因为这是喜剧演员逃不开的宿命。
王晶曾经解释过为什么像周星驰、吴君如这样的喜剧演员稀缺又珍贵,而且总是到一定年龄后拒绝再扮丑耍宝。
因为没有人想一直讨好其他人,即便有利益摆在眼前,那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喜剧就是讨好。在虚构的语境中耍宝、卖惨、搞怪,以此舒缓观者情绪,营造轻松氛围,即便背后藏着试图表达的悲剧内核,但是也需要先铺垫容易进入的语境。
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都曾经深陷于自我怀疑和低落抑郁。
贾玲自然也是如此,变装爆改制造笑点,与沈腾互相攻击贬低,从身材、动作到唱功,被攻击了还要喜气洋洋,露出一对可爱的小酒窝。
在那段经典的“记者会脱口秀”中,贾玲的讨好型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调侃自己单身,调侃不受关注,调侃台下的男女记者,全程积极欣喜,不让话头掉在地上,目的只是拖延时间,不让现场落入冷场气氛。
一旦把现场氛围当做个人责任,承担起“现场氛围组”的职责,“讨好他人”的倾向就不可避免。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让贾玲看到另一种可能,真实地表达自己,也可能收获与喜剧演员同样的名利。而且可以显得更独特、更高明,还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特,为什么不选择?
于是贾玲开启了本次减肥行动,减肥成功,贾玲也就彻底告别了以往的“讨喜形象”,这自然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但是谁也没有权利去指责一个按自己意愿生活的人。
因为,我们都只活一次。
当然,贾玲减肥成功,让这个故事有了更多的励志色彩。但即便没有成功,也是一次非常漂亮的转折。
生而为人,我们都没有义务去讨好任何人,我们只需要讨好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02. 《热辣滚烫》算不算好电影?
当然,减肥并不能替代创作。不能因为导演成功减肥,我们就无脑肯定TA的作品吧?
就我来看,《热辣滚烫》本身配不上它享有的票房和关注度。
由日本小成本电影《百元之恋》改编而来,原作由安藤樱主演。剧本架构丝毫未动,颓废躺平的少女,经历了情感背叛、凌辱伤害、社会排挤之后,愤然选择以拳击运动改变生活,朝着命运用力挥拳,狠狠砸碎眼前恶心的暗沉的现实,以及曾经的自己。
因为环境差异,日版有着更加灰暗悲惨的呈现,到了《热辣滚烫》,只选择了姐妹反目、男友出轨等等相对柔和的元素,一些语焉不详的部分也模糊了逆袭的逻辑,动力更显不足。
所以,除了贾玲积极运动和身材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以及全片隐含的励志情绪,其实整个故事乏善可陈,如同近年来的大量国产片一样,看完故事,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无法形成心口被“猛击一拳”的真切感。
在经典戏剧理论中,“冲突”是决定影片精彩度的最重要内核。在复仇电影,冲突核心是狡猾又强大的敌人;在爱情电影,是现实的不可能性与家族、家人的超强阻碍;在励志电影,则是现实的恶意、他人的嫌弃与最终实现的自我强大和成就逆袭。
代入到《热辣滚烫》中,本土化的细节很多,而在改着改着,却失去了原作更深沉的内核。也就导致冲突的不够明显,和励志的不够热烈。
《热辣滚烫》通过常规喜剧操作,以插科打诨的笑料消解了命运本身的沉重。包括乔杉和李雪琴这对CP的小品对白,烧烤店的欺凌和对谈,都添加了笑料和包袱,表面看是让观影过程更轻松一些,但事实上却消解了影片最核心的冲突动机,以及反转叙事的悬念张力。
所以,即便减肥成功,但是在电影创作这条道路上,贾玲还可以琢磨得更深更远一些。
03. 彰显个性或审美洗脑?
贾玲减肥当然是她本人的自由选择,这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看上去的自由选择,其实又是不是另一种“妥协”?比如,向主流审美,向消费主义,以及被现代媒体“洗脑”出来的所谓“自由选择”?
纪录片中的贾玲,已经是与以往“判若两人”,而且就是字面意思的直接。
以前圆呼呼的脸变成了端正的方脸,一出场就哭得梨花带雨,失去了胶原蛋白,脸上也出现了不少皱褶。
贾玲也表达过肥胖时的痛苦。
整晚胡思乱想,无法入睡,内心陷入焦虑,回味白天里的细枝末节。
就像开头提到,没有人想一直被嘲弄,然后还笑脸相迎,讨好他人。
但是,严格自律,塑造体形,节食控水,这又是不是另一种折磨?
观感提升吗?以往圆呼呼脸庞上的小酒窝,敦厚体型与温暖笑容,一看到就让人心生亲切。
励志故事吗?花钱,花时间,反人性,持续饥饿,情绪低落。最终达到的目标就是身材苗条,脂肪层变薄几公分。鼓励大家积极减肥?鼓励大家迎合所谓的精英范审美?
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获得答案的争议,而且也丝毫不影响贾玲的个人选择。
唯一有意义的,也许是尊重贾玲的个人选择,欣赏她为了抵达目标,严格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同时也警惕消费主义和刻板审美的侵袭。
并且对贾玲未来的作品,比如美版《你好,李焕英》等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