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今日上映,导演卓亦谦:直面伤痛,才能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24-04-19 19:52  浏览量:9

上周日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电影《年少日记》获得12项提名,为导演卓亦谦赢得新晋导演奖。4月19日,影片在内地正式上映,内地观众终于可以一睹这部港片话题之作的真容。

家庭暴力、儿童轻生、情绪问题,通通浓缩在95分钟的《年少日记》里。故事基调沉重,却意外赢得观众共鸣。去年在香港上映后,影片引发讨论,本土票房突破2345万元。在内地点映后,豆瓣评分不降反升,高达8.6分。

《年少日记》是卓亦谦执导的首部剧情长片。他将许多私人经验和情感倾注其中,片中的成长之痛浓烈得足以冲击观众。影片监制尔冬升比卓亦谦年长30岁,是影坛前辈也是人生前辈,他对这个故事又有另一番感悟。电影在内地上映前夕,两人一同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卓亦谦:

片中很多角色是不同成长阶段的我

《年少日记》从中学老师郑Sir(卢镇业饰)的视角切入,他在班里发现一封匿名遗书,由此想起一本多年前的日记,以及自己不快乐的童年往事。

影片以一本日记贯穿始终,对卓亦谦而言,《年少日记》本身也如同他的私人日记。大学时,卓亦谦的一位好友突然轻生离世,他自此开始关注自杀相关的消息。有一段时间,新闻接连报道学生轻生事件,他脑中有一万个问号却找不到答案,当中的不解、愧疚甚至愤懑,最终催生出《年少日记》。

片中,成人与少年时期双线并行:10岁的小男孩郑有杰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父亲暴戾,母亲懦弱,优秀的弟弟独享宠爱,他只是家中“笨的那个”;到了成人的时间线,郑Sir仍被原生家庭的阴影缠绕,而他的学生则面临成长烦恼,学校却依旧唯成绩论,悲剧似乎一再重复。卓亦谦坦言,他将自己生命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拆解重组,融入故事中:童年的孤独、抑郁的经历、对好友离世的遗憾……“里面很多角色都有我的影子,是不同成长阶段的我。”

一次颇为私人的创作,引发的强烈反响让卓亦谦始料不及。上周六的广州点映场,影片进行到后半段,黑暗的影厅里抽泣声此起彼伏。在为电影收获好评而欣喜之余,卓亦谦语气中也有一点苦涩:“这个故事引发那么多共鸣,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影片指向近年来屡屡掀起热议的原生家庭创伤、青少年情绪问题和轻生问题,观众得到的强烈共鸣,大概率来自于他们与片中角色共享相似的伤痛记忆。

卓亦谦坦言影片主题沉重,曾一度犹豫是否应该拍出来,但他最终决定积极面对:“如果不拿出来讨论,距离解决问题只会越来越远。电影出来之后发生了一件很好的事,妹妹看完后,她跟我展开一次漫长而深刻的对话,我很珍惜这件事。大家看完电影,彼此多聊了一些内心的感受,这是很好的。”

尔冬升:

片中父母让我开始思考女儿的教育

电影在香港上映时,尔冬升偷偷去影院看了三次,观察观众的反应。“这部电影奇妙的地方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被打动。”他说。

而当尔冬升回归到观众身份,他又怎样看待这部影片?他笑言:“我小的时候被我爸打得更严重!但父亲去世之后,我其实没有怎么恨他。好像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当然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其实电影里的事情没有怎么发生在我身上。我没有朋友轻生,顶多是被老爸打,我妈妈对我很温柔,反而哥哥比较严厉。”

让尔冬升有共鸣的不是郑Sir,而是片中的父母。这对父母做了一次错误示范,让尔冬升重新思考教育这件事。“我女儿现在8岁多,正在学钢琴。以前我从来不看报纸的教育版,但看完《年少日记》之后我开始看了。现在的孩子书包那么重、要上那么多补习班,其实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因为社会竞争大,他们担心孩子的前途,所以他们才会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逼他们变得更优秀。但如果逼得太紧,破坏了亲子关系,是不是得不偿失呢?是不是给了孩子更大的压力呢?这部电影让我开始思考我应该怎么对待我的女儿。”

尔冬升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父母走进电影院:“我一直说,拍电影是提出问题,我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这部电影对正在养育儿女的父母有一点启发,我觉得就已经是很大的功德。”

“首部剧情电影计划”

让香港新导演可以“任性”拍片

在刚刚过去的金像奖中,香港电影如何实现世代更替再次引发大众讨论。尔冬升不担心香港电影青黄不接:“《年少日记》拍摄时,我只去过三次探班。上映后我们办了一个庆功宴,那时候我才第一次跟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见面。我发现有90%的人我是不认识的,当时我就说:‘我觉得(香港)电影圈有救了。因为新的力量出现了。’”尔冬升感受到新生代电影人与老一辈的不同:“老实说,我入行的时候,行业中的教育水平并不高,到拍摄现场能听到很多粗口。但他们这一代不同,教育水平高了,更理性了,这是很大的区别。”

近年来香港新导演不断涌现。以今年金像奖为例,最佳导演的五强名单中,有三位也是新晋导演的提名者。新生力量的出现,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的扶持。以《年少日记》为例,这是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获奖作品,由香港电影发展资金为未拍过剧情长片的导演提供资金资助。“这个计划有一个优点,这些资金是直接给了导演,不需要回收。所以导演不需要面对投资方,也没有市场压力。所以他们可以创作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为《年少日记》做监制时,我也不会从商业角度看这部电影。你们想表达什么、想怎么拍,就尽量去拍。我只协助你做到剧本完整,后期再给一些意见。”尔冬升说。正因有“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的支持,近年来,香港出现《一念无明》《流水落花》等一批颇有现实关怀的新导演作品,为港片吹来一股新风。

“首部剧情电影计划”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奢侈的任性。到了第二部长片,导演必须直面市场和投资方。卓亦谦是幸运的,他的第二部长片已经在计划中,是一部商业片。如何平衡市场期待和个人表达?他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以往的短片、MV和《年少日记》这部长片都是自编自导,但我始终要训练自己去拍其他人写的故事。但我相信我在任何故事里都能找到自己,会把自己的风格带到影片里。既然是拍商业片,我要做的就是尽我的能力讲故事,好好跟观众沟通,对老板负责。”

至于尔冬升对香港的新导演有什么寄语?他说:“别推任何的工作。网大(网络大电影)、广告等等,尽量都接,要多练手,不要错过任何做导演的机会。”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