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直到格律诗胜诉,才明白丁元英为什么不拒绝刘冰

发布时间:2024-04-19 18:27  浏览量:7

丁元英到古城之后,由于预留的生活费被借走,手头紧张,就把自己私藏的原版唱片拿了一部分变卖。

收购丁元英唱片的人就是刘冰,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靠这些唱片小赚了一笔。

之后,刘冰听叶小明和冯世杰说丁元英是个高人,有发财的路子,他立马厚着脸皮去求丁元英带他一起。

丁元英对刘冰的加入并不在意,讲清楚自己并不是控股方后,见刘冰还坚持,就表示:“这是世杰他们张罗的事情,你要有兴趣,他们同意就行。”

对于丁元英来说,他要是不愿意刘冰加入,他不会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就拒绝了,可是他却没有。

作为观众,当时有些不理解:与刘冰这样唯利是图的人共事,将来一个不好就会坏事,丁原因为什么不拒绝?

直到后来格律诗胜述,才明白丁元英不拒绝刘冰,其实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丁元英思想境界高,不屑于与刘冰斤斤计较。

丁元英的前妻评价丁元英:“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和你讲道理。”

婚姻里如此,生活里也如此。

丁元英才到古城时,每天都会去街边一个馄饨摊吃馄饨。有一天他吃完馄饨离开时,馄饨摊老板娘喊住他,说他没付钱。

丁元英其实在点完馄饨时就付过钱了,但他稍微愣了一下,没有解释,重新付了一遍。

在平常人眼中,可能会觉得丁元英傻,白白吃亏一句话都不讲。

但在丁元英眼中,一碗馄饨钱不值得他浪费口舌,更不值得他与老板娘在大街上争论。

同理,刘冰占他那点便宜,在他看来,也不值得去讨价还价以及计较,恐怕还觉得,计较一句都是对音乐的不尊重。

二是,在丁元英的思维认知层面,事物没有绝对的优劣好坏之分,只有有用和没用。

刘冰是个爱慕虚荣的人,但公司筹备阶段,他的虚荣心却是迷惑敌人最好的武器。

那时候,丁元英为了他们办事方便,以及给公司撑门面,把100多万的宝马车留给了他们用。

刘冰开上宝马之后,爱不释手,不仅整天开着车到处转悠,还私自给自己安了个“刘主任”的头衔,印了名片四处发,每月报的油费、电话费也特别高。

这引起了叶小明和冯世杰的不满,反应到欧阳雪那里,欧阳雪又反应给丁元英。

丁元英听后,除了让欧阳雪开会时,提了一下刘冰印名片的事外,对刘冰其他行为只字未提。

这就纵容的刘冰根本不知道收敛,到了北京之后,越发沉溺于虚荣之中,甚至飘飘然地问叶小明:“叶总,开着宝马车,出入大公司,找到点感觉没有。”

而他的这些行为,无形中误导了乐圣公司的调查方向,以致乐圣轻敌上当,吃了大亏。

真正厉害的人,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三是,刘冰会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他无需拒绝。

乐圣起诉格律诗,本就是丁元英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对股东的考验。

顶的住的人就能爬出井沿,跨越阶层,顶不住的人就淘汰出局。

可刘冰以为抱住了大腿,就再无后顾之忧。作为公司的股东,他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不仅对公司的发展不关心,更没仔细考虑过丁元英每一项决策背后的深意。

每天跟在叶晓明屁股后面,不是抱怨就是挑唆,既没风险意识,也认不清形式。

展会之后,格律诗被乐圣告了,叶小明吓破了胆,坚信格律诗会败诉,刘冰没有任何主见地听了叶小明的话,联合冯世杰,逼迫欧阳雪退了股。

当初是他们求丁元英给指条路子,结果一遇到风险就只顾着保全自己的利益,落井下石。

既没眼界又没担当,机会送到手上又白白丢掉,自己把自己淘汰出了局。

尤其刘冰,当初入股时资金最少,只有三万元,但他却最贪心。

退股之后,他舍不得那辆宝马车,厚脸皮地请求留在格律诗打工。

但他没想到,不久后宝马车被丁元英送还给了真正的主人,伯爵公司也提出,愿意以650万的价格,收购格律诗。

刘冰看着收购合同,觉得按他的入股资金算,他直接损失了70万,心里极度不平衡。

紧接着,格律诗不仅没败还胜诉了,他的失落和不平衡一下子达到了极点。

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只认为别人骗他、算计他,心态极度扭曲。

丁元英基于对他的了解,担心他狗急跳墙损害公司,特意找他谈话安抚,给了他一份能保住工作的绝密文件。

又提点他:“肖总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只要你行你就有机会。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儿都一样。”

本来丁元英都跟肖亚文打好招呼了,无论如何他都能在格律诗混碗饭吃。

但刘冰利益熏心,以为握住了格律诗的命门,先去找对手乐圣谈条件,为自己换取好处。

不满乐圣开出的条件后,他又去敲诈欧阳雪,索要股份、总经理职位以及配车。

被欧阳雪拒绝后,刘冰打算与格律诗鱼死网破,打开文件袋,才发现里面是一沓白纸,至此他完全崩溃跳楼自杀。

三个股东里,刘冰是出钱出力最少的一个,也是因为虚荣贪婪,陷的最深的一个,以至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认知不够,顶多是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且还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去提升,但贪婪却会彻底毁了一个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