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嘉业堂 江南传书香
发布时间:2024-04-20 01:50 浏览量:8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平
回字形建筑,中西合璧的两进院子,中间有个占地2亩的方砖天井,这是夏天晒书的好地方。这就是湖州南浔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嘉业堂。今天,这里的阅读“浓度”格外高:2024年浙江省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嘉业藏书楼主楼入口处。图源 湖州发布
为什么选在嘉业堂?
除了15万张印书版片、800多箱古籍,自带书香,这座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富的私家藏书楼,还透出的浙江人和书的情感。
很多人知道嘉业堂,是从溥仪所赐的那块九龙金匾开始,“钦若嘉业”,这也是嘉业堂名字的由来。
更多文人骚客知道嘉业堂藏书楼,不仅因为藏书规模可观,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典籍宝库。鼎盛时期,嘉业堂藏书达五十万卷之多,有十余万册的总量。镇楼之宝有“宋刻四史”:宋椠《史记》字大如钱,《汉书》镌刻遒劲,《后汉书》雕版精致,《三国志》纸墨精良。其中,明刊本是嘉业堂的精华。明代国宝级典籍《永乐大典》全世界现存仅约400册,其中有42册盖有“吴兴嘉业堂藏书印”。
嘉业藏书楼。图源 潮新闻
一座私人藏书楼,为何会有如此庞大的藏书量?
故事得从老太爷刘镛说起。
靠经营湖丝致富的刘镛,是南浔“四象”之首,与嘉业堂毗邻的私家园林小莲庄,便是刘镛在世时开始兴建。
虽为商人,刘镛始终认为读书考取功名是刘家的正确出路,所以他特别重视子孙们的学业,极力鼓励祖孙们读书考取功名,在刘家,有条家训:“读书很重要,后代要崇廉修身和多读书”。
刘镛孙辈刘承干不仅继承了这条家训,还成为践行的代表。
刘家经过两世积累,家底比刘镛时不知大了多少倍,刘承干一生最爱的是藏书,资产几乎全部转移到了藏书上。为了给藏书一个容身处,1920年,刘承干在小莲庄旁,投入十二万两银子,花了四年时间修建起一座小楼,起名为 “嘉业堂”。
嘉业藏书楼屋基全图。图源 湖州发布
嘉业堂藏书楼建成后,一直秉持藏以致用的理念,开放藏书供人阅读。楼内辟有专门的阅览室,只要有熟人或名人介绍,都可以来此借阅抄录。此外,刘承干还自费雕版刻印,使得嘉业堂藏书楼逐渐成为一座中华民族古代珍籍的宝库。他曾斥巨资将约三千卷古籍进行了雕版刻印,使不少珍籍得以流传。吴昌硕、王国维等人都曾为嘉业堂刻印的书籍校订过稿本。
1951年70岁的刘承干致函浙江图书馆:“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从此,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名楼从私人藏书楼转变为浙江图书馆古籍库的一部分。
如今,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有一名为“书藏两浙”的单元,展示了35件套的二十四史收藏柜,这套柜子复制的便是嘉业藏书楼的二十四史书箱。
这二十四史收藏柜,不仅展示了古代藏书家的藏书方式,也展示了从天一阁、嘉业堂为代表的私家藏书楼到浙江公共图书馆藏书的演变。
四库全书珍本书箱。图源 湖州发布
文化发达、读书人众多,自然就会兴起藏书的风气。浙江人好出书,好读书,也好藏书。
作为全国有名的“藏书之乡”,浙江的藏书事业至两宋时期在全省普遍兴起,历史悠久、传统源远流长,是它的一大特色。除了嘉业堂,还有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藏书楼——宁波天一阁,乾隆皇帝专门存放《司库全书》的皇家藏书楼杭州文澜阁、清光绪年间孙衣言创建的瑞安玉海楼……其他私家藏书楼,也各有特色,宁波余姚五桂楼,珍藏多种“易经”类善本;海宁的衍芬草堂,藏有宋刻小字本《晋书》、宋刻《律·附音义》、宋拓《忠义堂颜帖》等。
浙江历史上藏书家的数量,据范凤书著《中国私家藏书史》统计,历代藏书家共计1062人,占全国藏书家总数的22%,比江苏高2.5个百分点,名列第一。浙江图书馆的研究统计,自三国至近代以来(1949年前),浙江有据可查的藏书家有1276人。
浙江藏书家不仅以藏书丰富称名于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播作出巨大的贡献。这些藏书楼中,珍藏了数以万计堪称稀世珍宝的古籍善本。这些藏书对知识的保存,对文化的传承,对后代的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嘉业堂藏书楼内景。图源 湖州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开卷有益,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好读书,读好书,走进、探究中华文化这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藏,必会终生受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