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之首,千年学府,有俩朝帝皇及毛主席题字,名家佳作甚多
发布时间:2024-04-19 22:25 浏览量:8
文/ ,写于湖南大学
中国书院之首,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内有俩朝帝皇及毛主席题字,名家佳作甚多,您有见过多少呢?
众所周知,中国有四大著名书院,分别是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应天书院和嵩阳书院,而这四大书院之首就是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诞生于北宋开宝九年,即976年,至今已经是一千多年历史了,也是这四大书院之中目前被保存得最完善的书院。
岳麓书院难能可贵的是,现在依然在招生,发挥着它培养人才的作用,如今的岳麓书院可谓是湖南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而湖南大学依岳麓书院而建,如今成为了国内我一一所“千年学府”,这样的湖南大学,这样的岳麓书院,您喜欢吗?也正是因为岳麓书院的知名度,保存完整度,人才辈出,效用巨大,如今又有着“中国第一书院”之称。
如上图所示,即为岳麓书院的门口,“岳麓书院”四个打字赫然展示在我们的眼前,据悉这是在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而门口左右的楹联,也是广为人知“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概意思是说,楚地有人才,这里居多。由于岳麓书院名气甚大,所以这门口的牌匾和楹联书法作品也都广为人知。“岳麓书院”四个大字写得是没话可说,浑厚端庄,庄重严谨,沉稳内敛,可镇一院,实乃书法佳品。而“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幅楹联书写得却是一般,可圈可点吧。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牌匾“名山壇席”,这里的名山就是指岳麓山,坛席即坛位,名山设坛,表示学生对老师的礼遇。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在授课地方的楹联作品和,在这个厅堂之中,书法墨宝甚多,有楹联题字。而且这些书法作品的字体以行书居多,隶书开始还是比较少。
岳麓书院当时授课是两位老师同时上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两张椅子。而其背后的墨宝即为《岳麓书院记》,其意义重在文字历史记载,而非书法,大家可以放大之后细读,深入了解岳麓书院。
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是位于授课讲堂墙壁上的书法楹联作品,上联的内容为: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下联又是什么呢?
下联的内容为: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这幅书法楹联作品以行楷书书写,沉稳端庄,笔力厚重,严谨内敛, 书写者书法功力深厚,令人敬佩。
紧接着看到的是悬挂于讲堂侧门的一幅书法楹联,楹联内容为: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
此幅书法作品潇洒俊逸,笔力遒劲,有书圣“王羲之”书法之风骨,看之让人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内容好,书法佳,可珍藏学习。
位于成德堂的大门口外,也张挂着一幅影联,这幅楹联仅为四言联,内容为:金声玉振;虎跃龙腾。短小而精悍,这幅楹联的字写得很大,有着隶书之宽博,行楷书之笔韵,大气端庄而不呆板。
上图所示,为“文泉”,取名于“文思如泉涌”,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与青睐的词语。而“文泉”这一刻字,也是吸引了远方诗书阁主人,这两个字俊秀,大气,严谨而不俗,甚是美观!
上图所示的是教学斋中门口的牌匾和书法楹联作品,内容为: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这幅楹联的内容很好,用于劝学堪称佳品,可作为学校和书房的楹联,以警醒师生。
紧接着看到的是半学斋门口的楹联,关于这个“半学斋”有着怎样的说法呢?为什么叫半学斋,知道的书友可以打在评论区之中。
半学斋门口的楹联内容是: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这一幅书法楹联是用颜体楷书书写,端庄稳重,古韵十足,而观其笔法,严谨专注,字字沉稳,法之正统,可为一赏。
需要重点提到的是,岳麓书院曾得到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的题字,近代也得到了毛主席的题字,您知道他们都题写了什么作品吗?我们接着阅读。
毛主席曾为岳麓书院题写了“爱晚亭”和“湖南大学”这两幅作品,那熟悉的“毛体”书法,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如今也是校内的一大拍照点,是来到的朋友都想拍一下合影的作品。
清朝康熙皇帝题写的作品是“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用楷书题写的牌匾,端庄大气。
乾隆皇帝为岳麓书院题写的牌匾是“道南正脉”,乾隆这一幅书法作品用行楷书书写,看起来还是要自然流畅一些,这幅作品可圈可点, 风范。岳麓书院能得到两位皇帝题字的书院,可知它在清朝的地位有多高。
以下还有一些岳麓书院内的书法墨宝,也有不少的没有呈现到文章之中, 感兴趣的书友建议实地欣赏,领略岳麓书院内的翰墨文化。
最后,远方诗书阁主人 有感而发,撰了一幅楹联:
百年名校,湖南大学,英才辈出遍天下;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翰墨流韵贯古今。请各位书友斧正!
写在文末
您的每一次爱心参与都是远方诗书阁创作优质内容的强大动力!敬请您的关注、点赞、评论、收藏、分享。
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著名主持人朱军榜书集锦,本人出镜,很是少见,书法水平有多高?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山东工委会会员,湖南省青年 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书画院院士,北京华夏邦交国礼书画院院士, ,书法专栏作家。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