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金像奖,没落的香港电影(写于4.15)

发布时间:2024-04-16 21:18  浏览量:4

我不说,你可能不知道第四十二届香港金像奖已在昨晚举行。

没有人关心谁获奖了。

微博热搜榜很靠下的位置才有一条“王晶称梁朝伟应宣布不再领奖”的新闻。

更好玩的是你搜金像奖很可能排前面的是关于Baby的金像奖红毯新闻。

金像奖本身就只是一个圈子奖,是推广香港电影的一个奖项。香港电影都没人看了,金像奖当然没有观众了。

香港电影为何没落呢?

怪97,怪审核,还是怪内地的垃圾观众?

香港电影成于时代也败于时代

过去的香港承接了战争结束后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资金,繁荣经济背后各种文化激荡和社会问题,得益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华语功夫片、武侠片、犯罪片、警匪片等应运而生,它们讲家国情怀、兄弟情义、生死轮回,世事无常,也才能诞生诸如英雄本色、警察故事、坡豪、甜蜜蜜、无间道、少林足球这样的优秀电影。

进入新世纪,吃老本的香港电影仍旧只会三板斧,扫黑、扫毒、黑社会。枯燥的电影背后则是枯竭的文化和人才,社会已无力诞生优秀的剧本。

香港电影人青黄不接,就像昨晚颁奖结束后大家开玩笑:香港电影永远离不开梁朝伟

你不能让我对着一个面孔看几十年,即使他是我的偶像刘德华。

好莱坞巨制来袭,港式小制作无力抵挡

几百万人的香港,市场和资本都支撑不了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本就依赖台湾资本和市场的香港电影粗制滥造,烂片横行;1993年台片商在周星驰的《济公》上血亏三千万后开始谨慎的转向西方好莱坞。

---牢牢把控本地市场的香港电影在此时也被好莱坞巨制突破了。同样是1993年,斯皮尔伯格凭借侏罗纪公园拿下香港年度票房冠军(百度:制作成本近8千万美元);1997年卡梅隆凭借《泰坦尼克号》再一次拿下香港市场(制作陈本已高达2亿美元)。此后港片再也无力对抗好莱坞。【97回归前的香港电影已经千疮百孔】

---香港电影人的傲慢

演员片酬在涨,特效也更烧钱,简陋的快餐式的香港电影已不再被社会认可。

失去了市场和资金,香港电影从业人员纷纷北上或者好莱坞寻求发展,电影业的根基被动摇了。

拥抱大陆,大视野下的香港或许能够迎来二次腾飞,可香港人瞧不上大陆,永远充斥着对大陆根深蒂固的偏见和恶意,只能说他们在“昧着自己的良心”捞钱。港片的格局永远局限在大英时代的扫黑扫毒黑社会三件套里。

试图融入大陆市场的香港导演也大多水土不服,要么功利性太强,想赚快钱(毕竟曾经的港片就是如此,著名的抗日奇侠就出自香港导演);要么格局太小,拍什么都像是街头混混打架,要中西结合,不合口味。强如徐克、陈可辛、林超贤也少有佳作了。

香港回归也给了香港人一个虚假的电影没落的理由——电影审查,毕竟在没落的时间线上两者是相对等同的。事实是回归前的香港电影已经被抛弃的差不多了,本就不依附于大陆市场的它已经丢掉了最重要的台湾和本地市场。

傲慢的香港电影再也无法创造辉煌。

过去三年中国票房排行榜前十中也仅仅只有两部香港电影,题材毫无例外仍旧是犯罪动作片。

《怒火重案》全球票房1.88亿美元,内地票房1.85亿,香港票房338.7亿。

《神探大战》全球票房1.01亿美元,内地票房9913万,香港票房190.6万。

---香港电影又是出奇的幸运的

本就是虚假繁荣的香港电影在失掉了原本的市场后还能又获的大陆这个稳定又呆傻的票仓,继续维持了一二十年的辉煌(烂片生涯)。

大陆人太怀旧了,大陆人对谁都是客气的,愿意为曾经的偶像买单;

可你不能指望新人怀旧,毕竟他们看不上六七岁的成龙、刘德华、渣渣辉;他们可能都瞧不上曾经的港片,毕竟画面太粗糙了。他们这一代人又有自己喜欢的偶像了。

香港的盘子太小了,强如韩国也不能壮大自己的电影业(老说韩国电影什么都敢拍,实际上亏钱亏出屎了)。

成功是意外,没落是必然。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