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体填充中检出动物源性成分?警惕虚假医美概念炒作

发布时间:2024-04-16 23:41  浏览量:5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4月15日,一女子花百万丰胸,填充物检出动物源性成分一事引发热议。“现在网络上、非正规医美机构中存在着大量虚假医美概念的炒作,有一些甚至扩大了适应症的范围,违反了人体器官正常的功能运作。”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医美需求的消费者最好优先选择公立医院就诊。

“现在很多爱美消费者都受到了这些‘虚假医美概念’的影响,主观意识很强,要求做这些炒作起来的‘流行项目’,最后只能一次次进行修复。”范巨峰教授强调。

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正为患者实施手术。受访者供图

范巨峰教授介绍,目前网络上有很多炒作的医美概念,其实是“新瓶装旧酒”,甚至颠覆美丑观念做一些不必要的手术。比方说“精灵耳”,原本是一种耳部的外形缺陷,是需要整形外科来矫正的。但经过一些虚假炒作,“变丑为美”,导致很多正常人去做“精灵耳”手术。而流行的“眼睑下至”,原本是在眼袋手术中的并发症,眼袋手术操作失误而导致了眼睑外翻,通过炒作眼睛放大后反而受到欢迎。

“‘头包脸’概念流行后,部分非正规机构不是按照美丑观念将脸变小,而是把消费者头变大。曾有门诊患者头部被注射了整整200支玻尿酸,在临床中十几针已经是大剂量了,这种扩大适应证的方法是非常危险的。而像‘肋骨鼻’,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概念,因为肋骨容易变形弯曲本身不适合做鼻子,做完也容易出现并发症,早就淘汰了,近年来通过炒作又再次翻红。”范巨峰教授感叹,最危险的是这些手术对人体功能的影响,他最近接诊的一名曾做过肋骨鼻患者,主诉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最后取出了整整17块软骨,严重影响到了本身的呼吸功能。

在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看来,在医疗损害案件中非正规医美损伤的诉讼数量非常多,这类爱美消费者往往基于“性价比”轻信了非法行医的洗脑话术。

对此,张文波律师建议,不要选择三无黑医美(无医疗资质、无医生资质、无产品资质),否则一旦发生“毁容”类损害后果,再修复成本会非常高。求美者应尽量减少过度容貌焦虑,如果一定要做手术类医美项目,可以先通过三甲公立医院专业医生的科普视频了解整形手术的适应症及可能的并发症,交叉对比询问有无替代性解决方案,作出风险最低、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