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机24周年揭秘 外剧怎么来的?选角竟花了三个月!
发布时间:2024-04-19 21:32 浏览量:9
历经五个题材的探讨和三个月的演员选拔,后来广东人家喻户晓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终于在2000年4月18日这一天开机了。
自外剧开播以来,便凭借其贴近生活的剧情、丰富多元的角色设定以及诙谐的语言风格,迅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不仅引领了一代人的观看习惯,也成为了无数人心目中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它不仅是国内长寿剧集的代表,更在播出过程中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形象,并且通过这些角色和故事,反映了广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迁和发展。
故事开始于一个烦恼的生日——康伯即将过寿,最担心的便是几个孩子的婚事,不光担心他们娶不到媳妇,还担心他们偷偷娶外地媳妇。
看起来康伯是对“外来妹”有所歧视,但实际上康伯对几个外地媳妇都很好,说起来是排斥外地人、排斥外来文化,其实只是老广人对粤语、对自己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保护。
除了让人感兴趣的题材之外,演员的出色演绎也创造了无数让人难忘的经典情节,以至于只要一提到外剧,观众们就都能自然地说出一些经典台词。
也许电视剧你已经看了很多遍,但你知道外剧当初是怎么来的吗?
视频访问总会根据时长和画面做出选择。希望这段保留了语气和停顿的文字能带你们回到采访那天下午的外剧剪辑室——陆导坐在他熟悉的转椅上,背后的剪辑台是他的战场之一。
拍摄外剧的契机或原因是什么?
陆导:当时广东短剧已经是比较长时间了,在86年的时候开始搞了一段时间,搞了有4年吧,中间又停了一段时间,到了2000年的时候呢,刚巧我们台整个改革,变化比较大,那个时候为了突破这样一种僵局吧,把那个短剧推向市场,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开始筹划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这个拍摄。
86年拍摄的《万花筒》也是喜剧短剧,外剧和它有什么不同呢?外剧是否是《万花筒》的一个延伸呢?
陆导:
《万花筒》比较早了,因为那时候广东的形势跟全国不一样,全国就是台与台之间去竞争,跟中央台去竞争这样,广东它不是这样。
广东的主要竞争对象不是中央台,他的主要竞争对象是香港台,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人看香港台,据统计86%的是看香港台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没有自己的东西就打不到天下,当时就搞了个《万花筒》。这个万花筒实际上就是要把市场争回来。所以当时实际上在组织这种短剧的时候,就是根据广东的改革开放的这个要求进行的一种突破的尝试。
但是短剧呢,当时一开始也没有外剧,是选了5个题材吧,然后选了其中的一个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万花筒》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应该这么说,他们的架构和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说都是短剧,都用广州话,整个风格也都是轻喜剧,搞笑的,把这部分继承过来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面发扬光大。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成功在您看来是有什么原因的呢?是题材还是演员还是说有其他原因呢?
陆导:
我觉得到目前来看,我总结的有三个方面吧,一个是我们的观众,这批观众他们已经习惯了收看我们这个剧,我们这批演员,习惯了我们这种风格,习惯了我们所讲的故事。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演员,演员基本上可以说把观众抓住了,我们每一个演员都是很有特色很有风格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这个是很难复制的。当时2000年的时候其他短剧都停了,只有我们在拍,基本上我们在全省范围内集中了最好的演员在一部剧里。
第三个方面呢我觉得就是故事,我们的故事符合了老百姓这个层面的需求。这个故事本身他是个家庭架构。一家人,四个儿子四个媳妇,然后又抓住了当时改革开放,外来人员进入广东。他们进入广东之后,他们成了广东人的媳妇,抓住了这一点南北文化的交融,在这里面它生根下来。
之前提到选择了全省最好的演员,那么当时是根据什么标准选择角色的呢?
陆导:
我们当时两个导演嘛,我们的观点就是选的演员他不一定很高大,但是他必须吸引观众,耐看,要有长时间的一种美的感觉。
所以我们的演员,特别是刚开始康家一家人坐在那里的时候,从父母到四个儿子四个媳妇,每一个人坐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给他一种很完美的感觉,所以我们的演员选择上原则就是观众看得舒服,看得出他是一家人,特别是耐看。
因为他们长时间对着屏幕对着人,对着演员。他在这里表演,他的形象要让观众看得下去,所以我们当时选演员,虽然演员不多,但是也花了三个月。
外剧的演员和角色非常契合,是在挑选演员之前就有编剧规定了他的详细特征,然后根据这个特征去找的演员吗?
陆导:
编剧定了一个架构,这个架构就是一个家庭,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导演来搭配这些东西,让他变成一个和睦耐看的家庭。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演员就算到现在坐在一起放上屏幕,大家也是很认可的,觉得这就是一家人。
我觉得我们的演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把文字变得具体了,比如说老二的演员,编剧给了他文字,可能是书面语,但是他用自己的话表演出来了,然后效果很好,这又反馈到编剧那里,编剧又把这个写进下个剧本。就在这个演出,反馈写进下个剧本,又演出又反馈写进剧本的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完善。
他们(演员)都有加自己的东西,像刘涛那个时候,她把他那个人物加上了江苏的口音,把上海的那种嗲气给引进来了,很受观众欢迎,然后丁玲进来,他演河南媳妇,她就去学习河南的东西,把北方的一些东西又加入进来,所以每个人都有它自己的特色,自己在自己这个角色里面下功夫,创造出来的。
受访者:《外来媳妇本地郎》已故总导演陆晓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关注的事物、热点都在变化,外剧也在努力地适应。在过去的24年里,我们一共制作播出了超过4500集,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