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羡慕的大美人,私底下怎么嫉妒情敌到自卑

发布时间:2024-04-20 23:19  浏览量:7

台剧又上大分,林依晨许玮甯这对《恶作剧之吻》里的情敌出2.0成人版本了。

纯爱固然珍贵,但变态的爱情着实精彩,不然也不会成为豆瓣今年唯一一部评分上9的华语剧。

她俩的新故事有一个背德感拉满的设定——

Rebecca(许玮甯饰)是简庆芬(林依晨饰)老公何瑞之的前女友,因为婆婆不同意而分手,类似于白月光那种存在。

而在他俩分手之前,简庆芬就释放了一些暧昧信号,时不时来点茶言茶语上强度。

如今步入中年,Rebecca和简庆芬还是在互相“视奸”,臆想对方的生活。

听起来有点抓马,但完全不妨碍大家代入其中。

因为大家从她们俩身上感触最深的,并不是感情纠葛、也不是中年女性的困境,而是——

两个人对对方人生轨迹和生活状态的偷窥、脑补和嫉妒,无休无止、知道了难受不知道更难受。

看着人前自信美丽又能干的两位姐姐私底下竟然那样“狼狈”,大家比角色还破防。

被戳得一边嗷嗷直哭一边心里暗爽,“把监控拆了”“这拿的是我的人生剧本吗”“竟然把我的心理活动曝光出来了”。

即使只是短视频上见到一个不知前后的片段、刷到剧照台词截图,也能立马联想到自己、狠狠共情。

人人都是简庆芬,人人又都是Rebecca。

这俩中女角色横空出世,堪称古希腊掌管“每个人心里那点窥视比较欲”的双神,把看剧的80后、90后、00后都无差别“攻击”到了。

01

“地沟里偷窥幸福的老鼠”

拍出了人人能代入的升级版

现在大家看剧,并不追求生活细节、阶层地位、消费水准上100%的真实、贴切。

生活已经那么苦了,把那些苦难和阴暗事无巨细抖出来,再喜欢现实题材也没办法连着追一部又一部这种写实派猛剧。

《不够善良的我们》是那种情感体验、心思共通上的现实向,刚好挠到观众的痒痒上,提供一种情绪价值

简庆芬是打卡上班、高不成低不就的公司职员,没啥压力没啥升迁焦虑;

有一个乖巧儿子,一个难缠婆婆和一个挑不出啥大毛病、想让她当全职家庭主妇的老公,在员工兼妈妈兼儿媳兼妻子的位置上动弹不得

Rebecca是拼命接活的自由职业者,名为创意策划的卑微乙方,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和奴隶;

独来独往、没有自投任何一段亲密关系的罗网,自然也没发展出什么深度滋养的亲密关系,没有羁绊和牵挂,也没人上前关心

俩人在剧里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照理说已经年到不惑、世事看淡,却时刻装着大家都不敢说出口的心思:

总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不停幻想选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更幸福。

她俩时常流露出的对对方生活的美化,让大家无限代入其中。

甚至因为她俩在社会地位和外界评价体系中的相对高位,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慰藉。

“原来大家都这样啊,总是忍不住觉得别人在过好日子”,是这个剧在各种观众眼中的最大公约数。

人生不可能既要还要,所以必然会对自己没拥有的那部分耿耿于怀、格外敏感。

选了“独立大女主”的Rebecca,39岁了还穿着oversize条纹衫,胳膊和身体之间夹着泡沫板一样的东西,花花绿绿的,像是筹划社团活动的大学生,也像街头采风的艺术家。

光影布景怜爱她,慢镜头打过,像是社交媒体上那些分享人生感悟的气质独特又不失知性随性的姐姐。

41岁的简庆芬站在公交车上,手边握着买菜车的把手,看着发丝飞扬的Rebecca从车外经过。

车辆启动摇摇晃晃,她开始回想起十二年前和Rebecca的“过招”。

那时候她俩在同一家公司,经常撞衫,品味相近,甚至生日都是同一天。

一个敢当着大老板的面为自己的方案争辩,是整个办公室最不合群的那个;

一个说自己不会把工作看得很重,只想着交点朋友、留存点社会连接,不至于落伍。

这种存在于心里的暗暗比对,大概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甚至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正发生。

用现在最流行的词来说,是偷感。

偷窥别人散发着光晕的橱窗式幸福,尸体不会回暖。

反观自己的暗淡日常,只会更加僵硬。

然而,光晕本就是模糊的、不清晰的,背面的阴影不被展示、也不被看到。

简庆芬看到Rebecca在社交平台上说“每天都有新惊喜”,像是针对她无聊日常投下的一记重锤。

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日复一日度过、反复咀嚼食之无味,简庆芬在脑海中杜撰着Rebecca充满了冒险刺激、新鲜感和充盈感的人生。

然而实际上,Rebecca的“惊喜”是被邻居骚扰。

没有公之于众的惊喜还有很多,生活的钝痛是不会被摆上台面的。

一个人去餐厅时常被安排到吧台区就坐、匆匆吃完走人,或是直接因为一个人就餐被拒绝进入,没闲情逸致自己下厨经常便利店便当果腹......

外人觉得Rebecca是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飒姐,年轻时候画着烟熏妆、有好几处文身;

到了中女的年纪有小十岁的帅哥绕着她转圈、为她的神秘着迷没爹味,还有个开玛莎拉蒂的总经理在她家楼下等她几小时。

然而实际上,弟弟心智不成熟、给不了情绪抚慰,更没办法撑起Rebecca心里坍塌的那些角;

老男人有家室、绝不会为她离婚,他的眼神看狗也深情,可能有十几个Rebecca待他投以看似真诚又灼热的目光。

年上姐姐X年下奶狗、破碎感美女X温柔腹黑精英男都不成立,只存在于《Rebecca生活》的观众的脑补中。

谁在别人的眼睛里,不是满身贴满标签地生活。

降落到细碎又稀碎的真实日常中,所有光环满满的标签都失去了效力。

男人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女人的想象力,放在每个对自己的生活多少有些不适应、不快、不爽的人身上,同样适用。

朋友圈照片层层叠叠的物理滤镜,再蒙上一层心理滤镜,直接变成自己永远不可能与之并肩的无冲突版假想敌。

他者生活的最大魅力来自于旁观者的想象力,尤其是那些抱着目的而来、预设立场的旁观者。

02

被羡慕的“世界上另一个我”

都在假装自己过得很好

每个人都爱当福尔摩斯,乐此不疲进行一些类似于“有罪”推论的“幸福”推论。

先入为主地认为那个选了另一种活法的人过得更好,一丁点消息都能无限发散,过分发掘“世界上另一个我在替我幸福”的证据。

而这些证据,的的确确都是对方特意留下、供大家自由想象的。

简庆芬和Rebecca不是一种具体的人生处境,而是一种互相对照的生存状况。

所以从她俩的互相偷窥与美化、各自粉饰自己生活中,网友们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网络时代让一切窥视都变得简单,简庆芬和Rebecca在社交网络上搜索对方名字,一个个疑似账号点进去,一会就能锁定对方。

简庆芬只能看到Rebecca晒出来的活力满满的照片,经常一个人享受时光,偶尔会有宽肩窄腰穿着有品的男人身影出没,都被简庆芬精准捕捉。

Rebecca只能看到简庆芬“幸福得很招摇”,晒跟儿子合照,两个人对着镜头咧嘴大笑。

不像是鸡飞狗跳带娃,倒像是儿子和家庭生活在反哺她。

看到这里的时候甚至觉得,社交平台没有要求前台实名制,最开心的可能不是网络暴力参与者,而是擅长自我PUA、内耗严重的敏感人士。

一搜名字就能看到各路老同学、前同事的生活状态,破防倒是小事,对自己的不停攻击可就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即使看到对方说这破班一天也上不下去了,也不会觉得人家很丧,只会产生一种“ta不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 的感慨。

转头又埋怨自己承受能力差,在半夜发“电子呕吐物”,醒来之后忙不迭设置成自己可见。

啥都不缺如简庆芬,特立独行如Rebecca,也免不了俗,在社交平台上积极耕耘自己的人设。

一个完全没泄露任何生活无聊没劲、丈夫不够爱自己的痕迹;

一个完全看不出任何孤独、空心、缺爱的的精神状态。

就像大家发照片,总是精心选出那些想展现给大家看的、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认可羡慕的,“宁愿让别人嫉妒,不让别人可怜”

要营造一种不经意的美感、一种刻意捏出的真实感,比如蹦跳、大笑的时候连拍120张,选出一张最恰到好处的。

曝光、明度、胶片粗粝感、中心光源强度,每个参数精心设置,文案精心编排。

Rebecca晒纹身,简庆芬买来贴纸,想模仿。

看到Rebecca晒出的18000000,下意识以为这是Rebecca目前的积蓄。

而压根不会往欠款、一个用来统计什么其他事情的数字那方面想。

如此轻易就因为一串数字掀起了波澜。

在人前,Rebecca确实审美在线、舍得花钱。

跟小十岁男饭搭子约饭,背的是CHANEL,家里的名牌包包随意放在地上。

去设计师品牌店扫货,不看吊牌只管自己喜欢。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购买力、是女人对自己的投资,带着点对生活的不屑和物欲的餍足感。

但那是“不开心积分”兑换的,有多少生活中的不如意,就有多希望通过消费来对冲这份不快乐。

当她眼睛不眨一下全款拿下动辄几千块衣服的时候,意味着她正承受着痛苦,也意味着她这十多年攒出来的10多万存款(人民币)又少了。

简庆芬这边呢,才是实打实没有金钱上的窘迫感,住大房子,老公升了副总,还有个能帮衬工作、拉业绩的有钱哥哥。

反倒是Rebecca,看似随性洒脱,实则紧绷得不行,生活中的至暗时刻一点都不少。

跟所有人一样,她也会因为一根稻草整个人大崩溃。

戴了一天面具,身心俱疲回到家,衣架突然塌了,Rebecca陷入情绪旋涡,在沙发上躺着、眼神空洞盯着天花板,身体僵硬久久没有动作。

玩轮滑的时候好像看到前男友和他的儿子,一下子被抽走灵魂一样,无声流泪。

大概都能想象得到,简庆芬即使知道那是Rebecca想FIRE(财务自由,早日退休)所必须攒够的血汗钱,也停止不了单方面的滤镜投射。

她会觉得,人家Rebecca清清爽爽一个人,自由自在,攒到自己觉得足够的钱,就能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想去的角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自己呢,要被困在台北,困在家庭里,困在日复一日的倦怠和对倦怠的被迫接受里。

与此同时,Rebecca或许也会生出反向的羡慕。

何夫人有老公和家庭在“牵制”着,可以被惯性推着走,不必强行打起精神扭转人生的航向。

就像这些年的考公考研热潮,做出“想上岸”的决策,似乎是件水到渠成、就此摆脱内耗的事情。

费劲巴拉卷互联网、卷外企卷小私企、卷自媒体赛道的人,在很多时候也有“回头是岸”的想法——

按部就班不是一种无聊的、看得到头的生活,而是巨大不确定性之下付出努力之后攥在手里的安稳下半生入场券。

至于上岸的那些人呢,上岸之后的滤镜碎一地故事我们见得也不少了。

原来人生没有“岸”这种东西,它只是人类社会臆想出来、供自己获得心灵歇息的概念。

只不过没有亲身经历过,再怎么听别人的转述、靠自己勉力体会,都会遗留一部分滤镜。

不穿着别人的鞋走路,永远没办法想象身处其中的那些不适、磋磨,甚至痛苦。

当我们在羡慕别人人生的时候,下意识会把所有搜罗到的信息组合成正向积极的拼图,得到对方比自己过得好的证据。

然而丑人经不起细看,生活更是如此,一地鸡毛才是常态。

很多时候不是刻意证明给谁看,只是想说服自己“你看是不是过得也还可以”。

03

没人能永远做正确的选择

让每次选择变得正确

《不够善良的我们》让很多观众想起《七月与安生》,一样的双生设定,一样的A面B面人生。

前者现在进展到两个人延续着互相窥视的行为和心理习惯、越陷越深,不知道后续会不会如后者一样,彼此照见、懂得对方的不易,也放过自己。

已知的剧情中,“放大别人的幸福、放大自己的痛苦”无比清晰、具象地呈现出来。

每个对这个剧有点了解的人,大概都会回想起自己人生中与之对应的简庆芬,或是Rebecca。

剧里面金句频出,剧外更是勾起了大家内心深处的思绪。

“只不过是对现状不满意,就觉得如果选另一条路,可能自己能走得很好。”

评论区里刷着大家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一种心态:

永远不要美化你没选的那条路,现在正在走的已经是当时所能做出的最优解了。

我们总倾向于认为没有走的那条路是开满鲜花的,似乎这样可以让平行时空的自己过得更快乐一些。

好在,借着两位女主,观众们获得了一些上帝视角,“不要欺负过去的自己,因为当时做选择的时候她也很迷茫”,但她们依旧勇敢地做出了选择。

这对双生花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独立、有能力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

关于Rebecca给何瑞之妈妈打电话、想让她同意两个人婚事那段,有很多讨论。

有同情的,有觉得她太谨小慎微、卑微不果敢,但我觉得恰恰反映了她的自尊自爱和对身边人的尊重与爱护。

她说自己是雷掰卡,短暂放下了武装起来的Rebecca那一面。

因为她知道何瑞之是何妈妈辛苦拉扯大、母子俩相依为命,得不到她的祝福两个人不会幸福的。

所以她愿意以这种看似交出主动权的方式、实现自己对人生的掌控。

简庆芬呢,更完全不属于逆来顺受、没有主见的类型。

她是一头披着温顺羊皮的狮子,试图驯服自己的欲望,内心深处在一刻不停地说不。

从她大胆果断趁虚而入、聪明地把何妈妈作为突破口就能看出,她不是安于平淡家庭生活的所谓乖乖女。

并不是选择了婚姻、选择了生养孩子孝敬公婆,就是在过着未经审视的生活。

大多数人的流向汇聚出的主流选择,可以带来一些“不忤逆社会规训”的松绑和减压;

但不表示这条路是随便走过去的、是比非主流选择的高级感低一头的。

承认、接受无论怎么选都会有遗憾、不可能尽如人意,才能接纳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人说这剧宣扬雌竞,我倒觉得雌竞的最高境界是自己和自己对客体的各种滤镜较劲。

她们都爱何瑞之,但也更爱自己。与其说她们在“抢”何瑞之,不如说她们在邀请何参与自己的人生,共同完成一种名为爱情、婚姻等概念的人生体验。

人生就是对各种看起来很厉害的人祛魅的过程,和自己的固有认知和攀比本性battle。

也是真正看见自己、与自己和解、认清自己是个普通人却不会轻贱自己的过程。

就像契诃夫书信里说的那样,可以在大自然、在美、在智慧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但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大前年一个朋友校招找工作的时候,因为没有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而被迫放弃很多岗位。

有次聊天的时候她跟我说,每天海投二三十家公司,在网站上一遍又一遍填信息让人心力交瘁,不会JAVA也挺好的,变相替自己减少了很多投递工作量、省得想东想西的纠结个不停。

那段时间她正处于一个剧烈的挣扎期,似乎在试图说服自己,剩下能投的凑合一下呗,反正都那样。

今年春天我再次见到她,她已经成了小组里的技术扛把子,跟我分享她写的代码封堵住后台漏洞的事。

我听不懂,但能看懂她自信的神情和辛苦五天之后仍愿意在周末谈论工作的那种与工作握手言和感。

看着Rebecca和简庆芬,又想起那位朋友,她们教会我两件事。

一件是,别把为自己做选择的权利拱手让人,更想要什么就去走那条更能提供那个东西的路;

另一件是,无论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做出选择之后,就在那条路上踏实、认真地走。

会越走越稳当、越坦荡、越觉得值当的。

标签: rebecca 美人 自卑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