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咖游良渚,感受大走廊上的“明珠”魅力
发布时间:2024-04-21 04:16 浏览量:8
前言:202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聚焦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省域探索”作为重点工作列出,持续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成为具体举措之一。为进一步挖掘“良渚文化大走廊”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和潮新闻联合发起“十大文化图景评选征集”活动。通过文化图景评选、精品线路打造、全媒体宣传推广赋能,努力推动良渚文化大走廊文旅产业带建设高质量发展。
余杭区北部,一条文化“玉带”自西向东流淌,串联起历史与未来的瑰宝。以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向西是传承千年的径山文化,往东是拥有两千年底蕴的大运河文化。在这条玉带上,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国家版本馆、瓶窑古镇等文化地标,以及径山茶、余杭纸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璀璨明珠般熠熠生辉。这就是良渚文化大走廊,一条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长廊,一条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如何更好地保护良渚遗址,传承中华文明?如何串珠成链,让大走廊上的“明珠”绽放文化底蕴的浓重光彩,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样版? 4月20日至21日,为期两天的文旅专家考察采风团走进良渚文化大走廊,走访沿线镇街景点景区,参加座谈交流,评选出具有文化特征、适应市场推广、极具历史厚度的大走廊文化图景,打造鲜明特色的经典主题线路。
20日上午,专家考察团首站来到百丈镇溪口村,这个余杭西部的村落,近年来因其独特的艺术乡建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杭州农历博物馆内,专家们在“节气物候“”吉祥节庆“”文创体验“三个展厅流连忘返,现代性、互动式、沉浸化的全景诠释,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在一组海报前,讲解员生动地展示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如何以二十四节气来铺垫刻画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大家听完感慨道,“说明农历和我们中国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这个博物馆可以引导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科学、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
在农历博物馆不远处,就是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出圈”的传梭博物馆。这座以创新展览理念闻名的博物馆,巧妙地运用艺术装置和数字交互技术,让参观者沉浸在手工艺所传递的魅力之中。百丈镇党委委员赵志博介绍道:“目前百丈正全力建设‘乡村博物馆第一村’,打造“村博”品牌,已引进7家颇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和文化馆。这个传梭博物馆是省级第一批乡村博物馆。这里收纳了馆长郑芬兰20多年来56个民族2.2万余把梭子,每一把梭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每一把梭子都可以联通世界。”
专家们沉浸在寻梭背后的故事,这些传梭由不同材质制成,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拥有不同的名字:“初心之梭”、“传承之梭”、“生命之梭”……大家发现,这个博物馆不仅独具特色,更是一个讲述好故事、开发文创产品、推进研学旅行的绝佳场所,兼具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令人瞩目。浙江省旅行社协会监事、导游分会会长钱钧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这个博物馆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这里又能变废为宝、又做文创开发、还能带动村民致富,方方面面都做到了。”
随后,大家来到新近于3月开业的蔡志忠文化馆。走进文化馆内,进门就是“孔子、庄子、老子”的漫画形象大挂画,下面则是以蔡志忠达摩形象复刻的经典橘色雕像。这是一个集文化馆、研学体验、在地文创开发、线上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兼具公益属性的综合性商业艺术空间。主理人宋继中表示:“我们以蔡志忠国学文化为核心,开创寓教于乐的实体国学馆先河,将非遗文化和名人IP成功融合,形成与漫画IP再开发的文创销售模式。”
除百丈镇以外,黄湖镇的融设计图书馆也引发大家连连赞叹。以延续手工艺传统、传播设计思维、发扬设计应用为使命的融设计图书馆于2018年迁入余杭青山村东坞礼堂新址。据讲解员介绍,这是中国第一座传统材料图书馆,由30多人的国际设计团队构建了一个“解构、重塑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材料并将其运用于当代设计”的实验场。
在良渚,一群热衷于乡村文化并愿意致力于乡村发展的人们,共同参与建立了乡村博物馆和文化馆。他们不断探讨艺术与乡村的融合方式,通过文化力量激活乡村资源,美化乡村环境,并助力乡村产业的振兴。“让年轻人重新回到乡村与土地发生新的联系,产生归属感。我在这里看到了未来乡村的模样。”专家团这样告诉记者,这些村博通过自己的运营,将乡村原有的人文自然资源“玩出花”,培育了乡村新看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游玩、研学体验,让各个乡村都充满了活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