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身皮衣打鬼子?这些女战士的“战斗服”也太辣眼睛了吧

发布时间:2024-04-21 02:11  浏览量:8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深夜波妹说

编辑|深夜波妹说

你以为抗日剧就是描写战争场景那么简单?哦不,在现在的一些抗日剧里,战士们不仅要打败日本鬼子,更要打败自己的“美颜滤镜“。

是的,你没看错,最近不少抗日剧里出现了一些极其荒诞、不切实际的情节和表现手法,严重背离了历史事实。

比如有的剧组为了展现女战士的“美“,不惜让她们穿上紧身皮衣甚至是旗袍打扮;有的则让女演员浓妆艳抹,妆容堪比整容级别;更有甚者,竟然出现了“包子雷“、“夜壶雷“这种匪夷所思的“武器“。

这些低级错误不啻是在亵渎先烈,也彻底毁坏了抗日剧原本应有的严肃性和教育意义。可见,不少剧组在拍摄抗日剧时,完全没有尊重历史、还原事实的觉悟,只是单纯地将其当成一种“娱乐产品“,这种做法无疑是在玷污祖国这段残酷而光荣的历史。

面对如此低级的剧情和表现手法,我们自然应该狠狠地批评它们,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反思:这些荒诞情节的出现,是否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社会对于“娱乐至死“的一种畸形审美趋势?

如果连这样的题材都做不到尊重历史、还原事实,那我们的文化产业将会走向何方?我们是否也应该为此感到忧虑?

在一些所谓的“抗日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武器“被频频使用,而且这些“武器“往往还拥有着超乎常理的威力。

比如在《独立连》这部剧中,一群游击队和老百姓在面对大批日军的围攻时,他们居然用一些简陋的竹制“武器“就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离谱的是,一群拿枪的鬼子竟然真的被一群拿竹子的老百姓给打垮了,这简直就是在开天辟地的玩笑!

再比如在《敌后便衣队传奇》这部剧中,更是出现了“既能吃又能炸的包子雷“、“既能尿又能炸的夜壶雷“这种荒诞无比的“武器“。看到这些情节,我真想问问编剧们:你们是不是把抗日战争当成了一场闹剧?就连科幻片都不敢这么胡编乱造吧?

可笑的是,这些匪夷所思的“武器“在剧中不但屡见不鲜,而且往往还拥有着超乎想象的威力,简直就是在戏耍观众的智商。比如在《独立连》中,一些用竹子制成的“炮弹“,其爆发威力居然比真正的炮弹还要厉害。面对这种荒诞的情节,我们真的很难不质疑编剧们是否对抗战历史有着基本的认知。

抗战时期,我军之所以在武器装备上远逊于日军,正是因为当时的物资匮乏。可是在这些所谓的“抗日剧“中,编剧们却完全无视了这一历史事实,反而将我军描绘成了拥有着“无敌神器“的超级战士。这不啻是在歪曲历史真相,也彻底抹杀了先烈们的不易付出。

除了武器设计的荒诞之外,一些抗日剧中的台词也同样令人哭笑不得。比如在某部剧中,就有这样一段极其荒谬的对话:

战士A对政委说:“赵庄的方佳方政委,你们见过吗?“

政委边看表边说:“怎么了?“

战士A说:“你觉得我跟她般不般配?“

你没看错,这就是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一名战士竟然在跟政委谈论“谈情说爱“的问题!我实在很难想象,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在随时都有可能壮烈牺牲的战火纷飞中,一名军人怎么可能有闲心去聊这种无聊的私事?这段台词不啻是在极度贬低了当年战士们视死如归的英勇形象。

另一部剧中,更是出现了这样的荒唐一幕:战火连天的战场上,一名团长对手下说:“你听听啊,怎么样?像不像过年?“原来,他是将炮火声比作了过年放鞭炮的声音!

我真想问问编剧:你们是怎么想的?难道在你们眼中,抗战就只是一场“游戏“吗?将战场上的炮火声比作过年的鞭炮声,这简直是将战争当成了一场闹剧,彻底无视了当年战士们流血牺牲的残酷事实。

可笑的是,这种将战争“娱乐化“的做法在当下的一些抗日剧中屡见不鲜。

我们不禁要问:你们这些编剧导演,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过抗战的残酷?你们又有多少人尊重过那些视死如归的先烈?如果连这样的基本底线都做不到,你们拍出来的自然就只能是一个个“耸人听闻“的低级剧情了。

除了武器和台词的荒诞之外,一些抗日剧中战士们的“打扮“也同样令人哭笑不得。尤其是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存在着严重的“审美偏差“。

比如在某些剧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女战士们身穿短裙、紧身衣、旗袍等性感服装上阵杀敌。有的甚至连现代的紧身皮衣都被安排上了,看着这些“凹凸有致“的女战士手持现代武器大杀四方,我们真的很难不怀疑:这真的是在拍抗日剧吗?

最可笑的是,有些女演员在扮演女战士时,竟然还穿着“深V“这种“擦边球“的服装。面对这种荒唐的一幕,我只能感叹:导演们的“猥琐之心“实在是太重了!

我们都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军战士们往往只能穿着陈旧的军装,哪里还会讲究什么时尚打扮?可是在这些所谓的“抗日剧“中,编剧导演们却将女战士们描绘成了“时尚辣妹“,不但衣着入时,就连发型也是一丝不苟。

比如有些剧中的男性角色,就常常会以一头“大背头“或“黄毛“的发型示人,看上去就像是现代的“小鲜肉“一般。我实在无法想象,在那个年代的战士们怎么可能有闲心将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这种将“时尚“元素强行植入的做法,不啻是在彻底曲解历史。

可以说,这些编剧导演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低级的“审美偏差“,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抗战历史缺乏基本的尊重。在他们眼中,抗日战争好像只是一个可以“娱乐化“的题材,于是乎各种露骨的“情色元素“就被不加掩饰地植入其中,这种做法无疑是在亵渎先烈。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