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伍后探险神农架,5公里全是水蛭,血顺着大腿流,心态崩了
发布时间:2024-04-21 19:28 浏览量:7
#多地景区已达最大承载量##五一##旅行##神农架##探险##户外探险#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989位真人故事
我,80后退伍军人,偶然间喜欢上户外运动,现在是 《探险中国》队长、探洞领队、户外绳索救援高阶教练……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热爱旅游,但总感到固定景点缺少新意。后来接触到户外运动,这种极具挑战的运动让我着迷。
多年来,我穿越过原始森林,体验过各种野外攀岩,探秘了许多未知洞穴。我爱探险,更爱探索那些未被人发现的大自然奇观。
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在探险中才能成功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我是王林)
我是王林,1982年出生在安徽六安,父母都是上班族,家里有个弟弟。
小时候我很顽皮,喜欢和小伙伴到附近树林探险,去小河沟抓鱼摸虾,根本没有安全意识。
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
8岁那年,我还不会游泳,仅为凑个热闹差点丢掉小命。
(我的少年时期)
家附近有个池塘,很多人去那里游泳,我也跟着小伙伴下了水。万万没想到,池塘边是个大斜坡,越往里面水越深。池水到了肚子,整个人漂了起来,身体一歪,水没了过头。幸好旁边有人看见,一把把我拽起来,这才脱了险。
11岁时,我又陷进采沙河中,幸亏抓住旁边的大树根,这才躲过一劫。
有了危险教训,我决定要去学游泳。
可能天生体能好、悟性高,短短2小时,我就和同学学会了游泳。
学生时代,我的体育成绩很突出,跳远、长跑都是强项。每次比赛都能拿到前几名的好成绩。
(青春年少)
2000年,我高中毕业,应征入伍来到山东。
刚下连队,就赶上自己的慢性肠胃炎发作。每天用药顶着参加训练,多次往返厕所,搞得身体很虚弱,为了不拖班里后腿,自己始终咬牙坚持。
记得有一次,我们上午跑了5公里,下午突然增加一个12公里越野跑。赶巧那天去的厕所多,浑身发软,我凭借毅力坚持到了最后。
(穿上军装)
三年的部队生活,锻炼出我强大的心理素质,体能和耐力也增强不少。
2003年,我退伍回到地方工作……
五年后的一个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些酷爱户外运动的朋友。看他们带着各种装备去野外露营,既潇洒又酷帅,心中羡慕不已。
我被这种与众不同的运动方式吸引着,很快加入了他们的户外俱乐部。
2009年,我参加的第一次户外运动是溯溪。
这个运动要求参与者,要顺着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攀爬,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体力,还要避开水边石块上的青苔,以免脚打滑坠入水中。
溯溪过程很顺利,我不仅体会了登山之巅的胜利,还欣赏了瀑布美景。
(溯溪中背着黄包的我)
有了这次成功体验,我的信心倍增,开始尝试户外攀岩。
我们六安附近有许多野山,只要找到当地人带路,背上食品和水,就可以完成一天的野山探秘。
我发现,自己每次登山都能走在最前面,体能总比别人好,这种自身能力,给了我挑战户外高难度运动的决心。
湖北神农架是各路驴友寻幽探险的地方,也是我重装户外的首选之地。
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曾在老君山尝遍百草,采药治病,由于山高路险,只好搭架而上,所以得名“神农架”。
2010年,我准备好帐篷、睡袋及生活物资,和队友一起徒步露营“神农架”。
进山的那几天,一直在下雨,队友们大多依靠登山杖行走。我体能好不觉得累,还把自己的登山杖支援给队友。
(徒步神农架)
徒步穿过高山箭竹林,进入神秘的原始森林,再往前就是长达5公里的蚂蝗沟,地上成片的蚂蝗群让人毛骨悚然。
它们有的在水中,有的挂在树上,每当有人走过,会直接吸到人身上。我虽然穿着紧身防水衣,但也没能幸免。
那天傍晚,我们生火露营,雨下了一天,地面非常湿滑,我费力地撑好帐篷钻了进去。正当我脱下湿漉漉的衣服,准备换上睡袋。突然发现腿上趴着一只大蚂蝗,我猛地揪起它,血顺着大腿流下来。
原来经过蚂蝗沟时,这只蚂蝗钻进了裤子里。因为蚂蝗吸血时会释放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液体,所以我感觉不到疼痛……
如果说神农架之行有惊无险,那么嵩山魔道的徒手攀爬却是极限之旅。
(我在攀登陡峭的山体)
对于钟爱户外攀岩的人来说,嵩山魔道是必爬的山峰。
魔道又称蛇谷,它形似蛇行盘绕,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渊。惊险的地方只有攀爬之处,并无站立之台。
魔道的山体很陡,有的地方的坡度是70度或80度,还有一部分达到90度,其中一段险中之险的地方叫“瘦驴背”。
它远看像一道山脊,形似驴背,两侧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攀爬过程只能骑在山脊上移动,很多户外驴友都想征服它。
2011年,我组织了几个小伙伴前往嵩山魔道进行徒手攀爬。
登山那天正赶上小雨,山路越发湿滑难走。过了磨肚崖,就是远近闻名的“瘦驴背”,山顶也近在咫尺。
只见一道狭长的山脊横跨在悬崖之间,坡度仅有70-80度,最小宽度仅有十多公分。
(我的身体贴住崖壁挪移)
我双腿“骑”在山石上,一点点向前移动,不敢回望山下。如果脚没有踩实,手是万万不能挪动的,否则一个脚滑背后就是万丈悬崖。
我有时骑在山脊上挪移,有时会侧身靠向一侧山脊,全身贴住崖壁,用手抠着山石缝,一步一挪一换手,全神贯注的程度不亚于大敌当前……
过了“瘦驴背”,登顶翠华峰,顿时升起“山高我为峰”的自豪感。
之后的两年,我还攀爬过多个嵩山魔道(魔道分为好几条路线),自感徒手攀爬的危险性太大,为了安全,我开始接触绳索攀岩。
2015年,我在网上寻找SRT(单绳索技术)的培训。当时国内缺少这方面学习,我在一家户外用品店购买了绳索,并要来视频自己去学。
(我在瀑降)
SRT是一种自行搭建的绳索技术,它利用上升器、下降器、安全带等器械组合而成。
复杂地形还要利用现场条件,结合电锤、手锤、挂片等工具设置锚点,布置出绳索线路,相对徒手攀岩要安全很多。
我经常去家附近的野山,对照视频一点点进行绳索练习。一段时间后,简单的绳索技术已经了然于心。
记得第一次使用的绳索运动是“瀑降”。从瀑布顶端抛下绳索,我穿好防寒的救生衣,戴上头盔,双手紧抓绳索,低着头,从瀑布顶端纵身跳下。
顺着冲下的瀑布,身体不断摇摆,双脚在光滑的峭壁上试探落脚点。瀑降过程,受到水压冲击,我的身体就像被无数个拳头击打着。
(瀑降成功)
几十秒的时间很快,离开瀑布的瞬间,全身犹如卸下千斤重担,有一种强烈的舒展感。
我的“瀑降”最高纪录是110米。
众所周知,瀑降是下滑,我想要尝试绳索上升再下降的全过程。
2016年,我来到九华山后面的天蟾望月。
因为有了徒手攀岩的基础,我利用绳索登山并不难,有了瀑布速降的经历,从山顶速降下山更是轻而易举。
我在登山和速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随时停停降降,还能在空中自由拍照,整个过程游刃有余。
(登顶天蟾望月)
从此以后,我对户外运动的要求再次升级。
攀岩会了,绳索攀登也熟练了,那么,还有没有比这些运动更为复杂的运动呢?
听同行朋友说,有一种户外运动是探洞,我马上来了兴趣。
经过了解得知,探洞分为水洞和干洞。因为探洞过程要频繁用到绳索升降、攀岩、游泳等技术,所以对攀登技术要求比较高。
2017年,我组织了一支探洞队,来到安徽池州的龙王洞。
(龙王洞中的瀑布)
这个洞全长约5公里,洞中共有20道瀑布。
因为之前的探洞者进展有限,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只知道里面有瀑布、有水洞,其他一无所知。
更没想到的是,这次首探龙王洞,我们竟会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单体洞穴内完成20道瀑布攀登的探洞团队。
进入洞中,体感温度很低,水温仅有14度。有瀑布的地方风很大,人泡在冷水中,被冷风一吹,身体超级冷,甚至被冻得骨头疼。
我穿着5mm厚的潜水服,逆着水流向上攀登,穿过第一个约4米多的瀑布,眼前出现一个洞口,横切进入洞口后又出现第二个约8—9米的瀑布。
洞中的崖壁垂直光滑,瀑布水流巨大,想要设置锚点十分困难。
(在湿滑的崖壁上攀登)
我的水性好,又是探洞队长,拴绳打孔的工作由我完成,后面队员顺着绳索依次穿过瀑布。
布绳工作很难,首先要考虑它的安全性,避免队员攀登过程出现闪失。其次,考虑它的科学性,拴绳时间不宜过长,减少队员泡在水中的时间。
洞内休息更是难题,因为到处都是水,没有平整、干燥的地方可以露营,我们只能搭起吊床。
为了防潮,睡袋要用锡箔纸罩起来,床就吊在水上,周边潮湿无比,睡觉的感受一言难尽。
(龙王洞中游泳前行)
龙王洞中的洞是相通的,它们重重叠叠,错落有致。里面的景观更是琳琅满目,钟乳石、石幔、石花形态各异。
有的石头形似大象耳朵,有的石头排成锯齿状,锋利无比,在灯光的辉映下,五彩斑斓、美轮美奂……
龙王洞中有20道瀑布,我们每次带上100多米的绳子,在之前布绳的基础上逐次前行。先后探洞四次,终于完成洞穴探底。
2019年,我来到贵州白雨洞,这个洞的垂直深度有560米,俗称天坑。它是曾经中国最深的垂直竖井,在世界上位居第二,还是世界上可以“坐井观天”的最深竖井。
(白雨洞)
记得探洞时,我下到484米时有个平台,平台下面在渗水,就像下着小雨。当时随身携带的500多米绳子全部用完,我只能站在平台处等待队友送绳子。
当时气温很低,我浑身湿透了,冷得直哆嗦,一直跺脚坚持。等了4个多小时才接到绳子,而后继续探向洞底,成功完成洞深勘测。
如果说,登山的过程是一次次征服和挑战自己的过程,那么,探洞的过程就是一次次打开盲盒和收获成果的时刻。
2020年的大年初三,我们来到中国已知最深单体洞穴气坑洞。
(气坑洞)
这个洞穴深为920米,英国红玫瑰队探险队曾经来过,目前还没有中国队下过洞底。
第一次进洞,因绳子不够,背包进水等问题,探险只到700多米就开始露营。
这次露营还发生个小意外,有个队员睡袋全部被打湿,需要直接返回。
他在还差200米到洞顶时,已经不行了,正好不远处有2名留守队员听到他的呼救,及时下洞救援。
(洞内休息)
当时队员已昏迷,过来接应的人直接上手打醒他,为他找到一个相对干燥的地方搭好吊床,给他套上干的睡袋,听见他打呼声才离开。
第二天,队员又下洞把他接出来。
同一年,我们二次探险气坑洞,测到洞深875米。由于没有探到洞底,准备以后再探一次。
2020年5月,我来到湖南张家界的飘云洞(因为我们进洞时,发现有一层雾气在飘,起名飘云洞)。
我们一行6人,探洞时刚好遇到洪水和多年不遇的冰雹。
当时天气预报是小雨,探洞没问题,进入洞穴时地面也是干燥的,我和一个队员率先入洞。
(黄色部分10分钟前干燥无水)
没走多久,就听到洞穴中的叠水台轰隆轰隆地响,声音特别大而且与平时不同,我决定立刻返回。
返回途中又发现了问题,洞穴空间明显变小,洞内水面升高。我迅速判断有洪水迹象,必须马上游出。
再次经过叠水台时,那里已成瀑布状,整个洞穴充斥着轰鸣声,眼看地面反出泥浆。我让队员马上向外跑,就在离洞口还有50米时,听到外面电闪雷鸣。
当时已是夜晚,洞内水位一直在涨。我身上带有绳索,水性又好,准备前去打头阵,队员们在后面等着我。
我游着游着发现前面有块巨石,大小和桌面差不多,露出水面约一米,我要尽快游到巨石上。不一会儿就发现石头越来越小,大约20多秒时间,石头就被淹没了,速度快得惊人。
(我和队友携手前行)
虽然我站到了石头上,但明显感到水已没过脚踝。当机立断,我要尽快返回去找到队友,不能分散行动。
我急忙跳下水往回游,边游边扫视四周环境。最后决定向上爬3米多,那里有个绝壁,还有30-40公分的突出部分,可以暂时休息。
我准备用电钻打岩丁挂片,固定绳索,依靠绳索挂在壁面的力量向上移动。
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后面队员帮我从包中掏岩钉挂片时,不小心弄掉了电锤上的钻头,我没有了工具打眼,只能用锤子把已经打好的绳结锤到岩石缝隙。
(我们被困在岩壁上)
由于壁面光滑,我需要用力在岩石上砸出一个个小窝,以便用登脚和手扶。
我一边把绳子拴在自己身上,另一边揪着砸入岩石缝中的绳子,慢慢前移,再把队员顺着绳子拉过来。最后终于到达那个突出的小平台。
这时,外面的杂草、老百姓的栅栏、发着叫声的家禽全部冲入洞中,当时情况危在旦夕。
有的队员心态已崩,开始用手机找救援……
虽然救援队到了,可是洞口有洪水挡着根本进不来。大家只好把救生毯裹在身上,暂时留在洞中休息。
(洪水冲入的家禽)
清晨7点,我发现洞口的水降了,完全可以趟着水前行。
我起身叫醒队员,一同走出洞口。这时,救援队也及时赶到,他们把绳索固定在对面岩壁上,所有队员成功脱险。
这些年,我经历了很多户外运动。探险过中国瀑布最多洞穴龙王洞、中国最深洞穴气坑洞、中国曾经第一的垂直竖井贵州白雨洞。横穿过神农架原始森林,攀登过嵩山魔道……
我发现,人生就是一次次探险和挑战,户外运动给了我上天入地的机会,也教会我遇事冷静,临危不惧的处事方法。
(我们成功脱险)
2020年,我受邀加入安徽力量应急救援专委会,这个组织是和应急部门联动的救援系统,我想尽微薄之力,助有难之人。
2021年我参加了第一届《中国登山协会绳索救援培训班》认证考核,并取得绳索救援高级证书。
2023年春节,我完成了第三次探底气坑洞,成功测出洞深920米的有效数据。
今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地震,我在震后三天率队出发震区救援,先后进行了4天的搜救工作,挖掘并协助清理现场,受到土耳其当地政府的衷心感谢。
(土耳其地震救援)
最后,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广大网友,探险运动绝不是盲目的冒险行为,出发前的专业指导,理论知识必不可少。
由于每个人的体能不同,只有借助装备和技术完成探险才是最科学、最安全的方法。
所有户外爱好者,一定要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生命只有一次,地球中只有一个。
探险的魅力在于将“未知”变为“已知”。探险不需要一定成功,但是必须有所收获。
每一次探险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启程都是充满未知的新希望……愿我们怀有好奇之心,共同建造更多的未来之梦。
(我的抖音账号)
【口述:王林】
【编辑:书眉】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