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丽、三教合流——五台山普化寺

发布时间:2024-04-21 17:51  浏览量:8

普化寺,原称帝释宫,位于大白塔南四里许的杨柏峪村。它背靠青山,面临清水河,风景秀丽,环境清幽怡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

普化寺是五台上建造较晚的一座寺院,现在的建筑为民国11年的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曾经,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还有禅堂、僧舍等建筑。现今该寺主要殿宇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佛殿。

普化寺的建筑特点,一是楼廊式格局,二是装饰精细,多有汉白玉石雕,体现了民国年间的建筑风格。

寺前立一堵高大的照壁,长15.6米,高8米,厚1.6米,用石与砖砌成,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中部照壁墙嵌有三块圆面形石雕,下部是石建须弥座,照壁各部分均雕有人物、药卉、古器械等。

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两边是“文王别子”和“渭水求贤”,背面雕有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作陪衬。其雕刻之精,可与龙泉寺照壁相媲美,是五台山砖石建筑杰作之一。

从照壁后侧的南门入院,看到的第一座是天王殿,殿门的门楣上悬着“普化寺”三个字。两侧挂着对联:“皈依三宝极乐地,遵守五戒未来天。”

砖石雕刻举目都是,有孙悟空大闹芭蕉洞、无底洞、琵琶洞故事,还有石雕牧童吹笛、老人骑驴过桥等,可以称得上是近代雕刻艺术佳作。这些砖石雕刻是民国年间南山寺普济和尚的弟子募化修建的,所以石雕内容与南山寺的一样,染上了儒教、道教的色彩。

大雄宝殿是普化寺的主殿,殿内塑像颇多,正面为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文殊和普贤。释迦牟尼佛的背面,供着西方三圣。还有护法金刚和善财、龙女等,左角供骑狮子的老年文殊,右角供骑朝天吼的大悲观音;神态和衣饰大方自然。而在两侧,则为十八罗汉。

后大殿是三佛殿,1982年动工新建的。五开间,殿基高广,殿建巍峨。殿内主塑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佛头顶上方悬塑大鹏重翅鸟,似要振翅飞翔。

在山墙的平台上还彩塑着胡僧梵相的十六罗汉,左右两座假山上还有降龙、伏虎罗汉,在顶棚上还悬塑着一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济公和尚。这些都是该寺彩塑的特色,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卧佛殿是普化寺新建的殿堂,凿山开基,殿堂深广,颇为壮观,9开间,前置12根出檐柱,4面出廊。明为二层,内为一殿,殿内供缅甸玉石卧佛一尊,卧佛身长5米,通体洁白晶莹,慈眉善目,卧姿舒适安祥。

本来,普化寺的木刻远近闻名,殿宇的殿檐、斗拱,甚至僧舍的门窗,也都有形态各异的木刻镂花、镂空龙凤图,十分逼真触目,可惜这一切都在文革中遭到破坏。该寺住持藏明和尚与其他僧人为了重建殿宇,合力刨土清基,塑造佛像,才使得这座寺庙有了今天的规模。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