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悲哀:忠于内耗、重于依赖、死于沟通、毁于期待

发布时间:2024-04-22 03:28  浏览量:7

一个家庭的悲哀不是贫穷,而是精神病内耗,而是视而不见,装聋作哑,而是过高的期待,这才是摧毁一个家庭最致命的因素。

01、忠于内耗

有一些家庭特别热衷于精神内耗,擅长否定、批判和指责,只要对方没有让自己满意,就开始泼冷水。

比如:

“你什么都干不好!”

“你这样不对!”

“要我说几遍,你才能听?!”

诸如此类,有些人甚至把指责当作是口头禅,一不开心就开启“批判模式”。

丈夫给妻子准备了浪漫的惊喜,妻子却说:“花那冤枉钱,干什么?平时也没看你那样,一天天假惺惺的。”

丈夫顿时没了兴致。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永无止境的精神内耗,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争吵,伤了和谐。

02、重于依赖

电影《魔女宅急便》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别太依赖任何人,因为当你在黑暗中挣扎时,连你的影子都会离开你。”

是啊!很多家庭矛盾的症结就在于太过依赖。

在任何一段关系里太过依赖,就都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之前有一个故事就是丈夫脾气火爆,回来就朝着妻子和孩子发泄,可妻子却选择了忍气吞声,因为她的经济不独立,导致没有离开丈夫的勇气,随之很是被动,只能默默忍受。同样父母对孩子,太过的溺爱,或者关注孩子,也让孩子无法真正的独立。

好的家庭一定是彼此都能自给自足,拥有一段距离。

03、死于沟通

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卢森堡教授曾经说过:“错误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误解和冲突,让沟通的双方在语言中感到的是暴力和压力,而不是爱。”

丈夫抽了几次烟,妻子就开始骂:“我当初怎么嫁给了你?这么喜欢抽烟,怎么不抽死你?”

但其实抽烟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从来都不是抽烟,而是丈夫内心有说不出来的苦闷。

如果夫妻之间能够多一点沟通,也许结果就不一样。

就像孩子打游戏,家长只看到他们打游戏,却不问背后的原因,而他们内在的空虚,需要通过游戏去排遣才是重点。

有些事情是问题,也是答案,了解背后的需求,恰到好处的沟通,才能让家庭幸福和谐,反之危机四伏。

04、毁于期待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成为她自己,而不只是满足自身的期待。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于高,买学区房,报名各种培训班,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全都强加在他们身上,最后不堪重负。

有的父母选择躺平,却拼命地卷孩子,对孩子其实是不公平的。

《无声告白》里母亲玛丽琳是个家庭主妇,她对自己未完成的医生梦想全都寄托在了大女儿莉迪亚身上,父亲则希望她能成为学校里善于交际的晚会中心。

然而有一天,他们在湖中发现了莉迪亚的尸体,父母一心想要找到真凶,最后知道结果的那一刻痛心疾首,原来莉迪亚是因为生活不堪重负,而选择了自杀。

过高的期待,才是一个家庭走向毁灭的原因,而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不是一味的鸡娃。

最后想说:“幸福的定义不是有,而是无,是无忧无虑,是无病无灾。”

家和才能万事兴,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学会正确地沟通,给予充分的信任,不过度依赖,也不过度期待。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