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世代的祖父母:三守则找到与儿女孙间最佳的相处模式

发布时间:2024-04-23 02:11  浏览量:9

前几天应邀跟一群银发族爷爷奶奶们聊心理健康,一位乐于跟我互动的奶奶,问了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问题,她问我:「小孩叛逆该怎么办?」

我疑惑的问:「你的小孩吗?」因为以她的岁数,孩子不太可能是青少年,她笑着说:「是我孙子。」

我了然,接着意味深长地反问: 「那孙子叛逆,是你的事吗?」,奶奶没有听懂我的言外之意,她腼腆地回答:「哎呀!我是心疼我儿子,不想儿子这么辛苦。」我笑着摇摇头。

我先跟她说明「叛逆」在青春期的意义,青少年的心理任务是「自我认同」,在找到自己的认同之前,需要充分地自我探索,探索的过程就像播种前的「翻土」,需要推翻过去的观念与架构,重新建构自己的内在世界。

因为自我概念还不稳固,他们也会需要和身边长辈亲人的想法保持一定的距离,若主要照顾者或权威者,不能适度给予足够的行为和思考空间,关系自然有冲突,孩子就被视为「叛逆」了。

「孙子想要长大,儿子身为父亲还在适应中,所以父子之间有冲突,这是他们两个人的亲子议题,是你儿子作为父亲的功课,不是你身为祖母的功课。」我希望透过简单的话,让奶奶明白自己的角色,以及需要遵守的界线。

事实上,叛逆的儿子往往在别人面前并不叛逆,他可能是个敬老的孙子,也可能是个有想法的少年,叛逆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出现。

如果奶奶急着在孙子面前为儿子做点什么,比如「你爸爸这样也是为你好」、「你不该对你爸这么没礼貌,太不孝了」,或是反过来在儿子面前为孙子做太多,像是「你不要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凶」、「你以前也没有多乖,现在摆什么谱」

诸如此类的言行,身为妈妈和奶奶的你,因为焦虑担心,就化身传声筒、和事佬甚至断案的判官,企图干预父子俩的人生功课,这些不守关系界线的行为,不只费力还无效。

「那我就在旁边看着,什么都不能做吗?」奶奶不甘心地问,我笑答:「做你自己呀!你是孙子的祖母,就做一个有自己风格的祖母呀!」是的,不是去做儿子已经努力在做的父母角色,而是安于自己身为祖父母的身份,找到自己为人祖母的独特风格。

在这个工时长、晚婚且少子化的时代,忙碌的父母们比过去更需要长辈的外援,而隔代教养因为年岁差距拉大而更加困难,每个珍贵的孩子身上都背负着数个大人的关注与期望,彼此间的责任分工变得模糊,容易越界而不自知,长期累积不满与心结,最后让家庭成为战场。

身于新世代的祖父母,正面临全新的挑战,他们要找到自己与儿女孙辈间最佳的相处模式,该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在关系中尽一己之力,同时尊重彼此的界线,不妄为去打乱晚辈的人生功课,是祖父母们的心理修养。

在为人祖父母这条路上,有哪些观念或心理状态,会阻碍你「做自己,尽己力,守界线,不妄为」呢?如果能放下旧习惯,对新观念开放,也许就能继续往健康自在的银发智慧长者进化了!

第一、 担责任的习惯

你是否在心灵上像个习惯背重物犁田的老牛,当自己身为子女时,任劳任怨背负奉养双亲的重担;后来身为父母后,又继续尽心尽力背完教养子女的重担。

当你完成了两种人生角色的责任后,你习惯性地把子女的责任继续往身上背,你总是把这类的话挂在嘴边:「我看他/她很辛苦嘛!做妈妈/爸爸的,怎么能袖手旁观,反正我还能动,就帮帮他/她!」

负责任是很好的特质,但是如果分不清责任的归属,错误承担了属于他人的责任,那么你的负责将会造成他人的不负责,你的尽责反而导致他人无法学习自己的课题。

适时地放下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反而是身为祖父母的智慧与修养。

第二、 不认老的逃避

当你帮子女儿孙劳心劳力,办完事摊在床上躺的那一刻,感受着自己的腰酸背痛、老眼昏花、有心无力时,你扪心自问:

我做了这么多,是不是已经超过身心负荷?我是不是不想承认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在子女面前变得没用?不想成为帮不上忙吃闲饭的人?不想让他们知道你累了,不敢求助,更不敢把拒绝说出口。

接受自己的年龄,认识自己新的身心状态,接受自己的局限,欣赏自己迈入不同时期的样貌,能开始上述这些心理任务,才能真正恰如其分地做好祖父母的角色,而不是执着于上一个阶段的父母角色,跟你的孩子竞争他们正在学习的父母功课。

第三、 迎接人生新阶段的困难

放手让儿女和孙辈做他们该做的事,也许不难,但不做那些事之后,空下来的时间和精力,该做些什么呢?迈入乐龄生活的你「能做」而且「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认识并发展新阶段的自己,才是你当前要紧的功课。

如果人生是一场牌局,老年期与前面几个人生阶段所面对的处境大不相同,你手上已经握有一些牌,有过许多人生经验,如果你用感恩并充满信心的态度看待你已有的筹码,也许就能积极把握「无常」之下「机会」,善用不知还有多长的「未来」,为自己的人生再抽一张牌。

最后,让我们好好反思上面几个课题,勉励自己做个「尽己力,不妄为」的智慧长者,不主动插手,也不过度帮忙。

只提供符合对方需求,同时自己也乐于给予的部分,面对不恰当的要求,不吝于开口拒绝,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坦然直接询问。

当子女晚辈们做出不符合自己期待的反应时,虽然失望但不会陷入绝望,在互相尊重的善循环里,对方不能给予你满意的回应,不是故意伤害你,必然有他的道理,只要你愿意多聆听,乐于配合跟调整,一定可以找到两代或三代间融洽共处的最佳模式。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