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去哪玩?浙江这个低调冷门的千年古镇,独具江南风情!

发布时间:2024-04-23 01:39  浏览量:9

文图:李朗诗

新市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中心,始建于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千百年以来居民临河而建,傍桥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风情。

据记载,新市曾有“三潭九井十八块,三十六弄七十二桥”,镇区内河道纵横,廊桥流芳与粉墙黛瓦遥相呼应,绘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除了驾仙桥、会仙桥、望仙桥之外,还幸存着太平桥、迎圣桥、状元桥等,整条西河口水街呈倒丫字布局,南始陈家潭北至朱家桥,长约二华里。

古镇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不断。新市古镇堪称为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而面对它许多文化的植根,则更令古镇生色许多。

广福桥是三孔平桥,始建于明前,明清二代均有重修。桥长12.6米,宽2.2米,高2米。1962年5月,电影《蚕花姑娘》将广福桥摄入镜头。

《蚕花姑娘》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3年的一部电影,其主要剧情为:蚕乡姑娘小萍,想当演员,养蚕粗枝大叶。嫂嫂巧莲学习养蚕虚心踏实。一次小萍为看戏使蚕生了病,挨了批评。一气之下跑到镇上找到剧团里当演员的小梅,刚巧小梅也因要演主角在闹情绪,见此情她有所悔悟。这时巧莲赶到,以姑嫂情谊感动了她,使她转变了思想,决心做一个热爱农村的蚕花姑娘。

会仙桥始建于明前的会仙桥,明嘉靖、清嘉庆七年及2006年均曾重建过。相传八仙云游江南相约在此会面,故名会仙桥。

会仙桥是电影《林家铺子》的取景地,《林家铺子》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水华执导、夏衍编剧、谢添主演的剧情片,于1959年上映。该片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以1931年的中国江南某小镇为背景,通过小工商业者的挣扎生存、最终倒闭。以林老板一家的命运,展现了当时社会尔虞我诈、“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黑暗现实。

驾仙桥为单孔石桥,始建于明清,长17米,顶宽2.85米,拱跨6.7米,拱高4.5米。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德清》里这样写道:“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道尽了新市古镇水路之发达。

站在通仙桥上,往西望去,前方是陈家潭往右(北)是西河口历史文化街的朝西街,往左(南)是明清直街。

太平桥为单孔石桥,横跨小西河。始建于宋朝,明清时期得到重建。两侧栏杆至今仍保留石狮数个,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

状元桥位于镇北乐安港西。因宋朝时新市人吴潜考中状元,后官至左丞相。故得此桥名,蕴含金榜题名之意。

与众多江南水乡一样,新市古镇也有一条“明清街”。这里至今还留存着明清建筑群的框架,一墙之隔就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威胁”着这1200年历史的悠长古韵,却没有使它“脱相”,这大概就是独属于江南古镇的“天生丽质难自弃”吧。

有水,就有桥,新市古镇因水成市,因水成街。京杭大运河穿新市镇而过,小镇被水面分割成18块,这些片区由72座桥梁连接起来,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成就了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

这里充满了慢生活的感觉,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而美好。原生态的环境使人感到宁静,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现代都市中越来越难以找到的体验。

在新市古镇,寻一处幽巷,跨一座古桥,觅一段往事,俯瞰汩汩流淌的七浦河水,发个萌,呆坐在古老的青石板上,任思绪飞扬,不论前尘往事,唯有当下岁月静好。

旁边桨声树影,老屋枕水而居,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的排开,屋与屋之间必须留个空间,给当时家家户户少不了的河滩。不古不今的窗墙上大多加了挑出的披顶,也是一律的黑瓦。

千余年来,新市人始终就是这样临水居住在桥边的廊檐下,小船就从家门口的窄塘中穿行而过。沿岸望去,稠密水色给这沧桑古韵平添了一抹温厚,浓浓的生活气息。古老的建筑、青瓦白墙、小桥流水,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有人说,江南古镇大同小异,小桥流水,依河而建,黛瓦粉墙,飞檐翘角,窥一斑而知全貌。其实,你那是粗看,当你沉下心来,慢慢地游,细细地看,深深地品,江南的古镇还是各有特色,各有韵味的。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