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辈子投胎YYDS之选:东北中产独生女
发布时间:2024-04-22 19:35 浏览量:10
现代的年轻人在遭遇生活难题时,常采取两种应对方式:一是向外求助,去寺庙祈求神灵庇佑;二是向内自省,试图从原生家庭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啥锅都让原生家庭背了)。
当生活充满挑战,且无法从原生家庭获得慰藉时,有些人选择了一种独特的自我疗愈方式:他们像养“东北独生女”一样,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曾经,“京圈公主”和“江浙沪大小姐”是众多打工族梦寐以求的理想人生模板。但现在,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不论哪里的公主,看似父母宠爱,但背后顺畅的人生实际上都建立在家庭财富之上。
洞悉了“中产独女”幸福的真谛后,当代青年开始转向“东北独生女”作为新的楷模。他们认为,既受宠爱又独立的东北独生女,才是普通女孩应当学习的逆袭大女主典范。
生于全国独生子女比例最高的地区,享有最前卫的性别平等观念。父亲以对女儿的溺爱而著称,母亲则是穿戴华丽的小镇贵妇。尽管家庭财富可能不及南方的富裕地区,但父母愿意为孩子提供十足的安全感。即便女儿年过三十,依旧被父母当作宝贝般呵护。
过去,人们羡慕江浙沪的富家千金,因为她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似乎永远不会遭遇风雨。然而,东北独生女虽然同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成年后却会成长为雄鹰一般的女人。
东北公主的财富如同蒲公英,看似普通,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四处播撒。
当其他中产独生女用下午茶和名牌包装点生活时,东北的独生女却能依托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出一种全方位的奢华生活——冬天在雪山滑雪,夏天骑马狩猎,连城市中产高价购买的山姆莓果,在东北都不过是常见的「大集货」。
自幼被教导要“大大方方”的东北独生女,虽没有那么娇生惯养,但在探索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却远超他人。
想出国读研,工薪阶层的爸妈立刻凑钱:
与富裕地区的富家千金不同,她们常常面临不外嫁的传统束缚和保持社会阶层的压力。相比之下,东北的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对自己好一点,别亏待自己。就算孩子没啥出息,东北的父母也会尽其所能,为孩子打下“生活至少比自己好”的基础。
在社交网络上,只需提及“东北独生女”,人们立刻能联想到“姐就是女王”这样的背景音乐,想象出一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千金生活画面。
在东北独生女的生活中,厨房无需踏足,家务不用沾手,想要什么只需开口,父亲便会满足。偶尔帮忙洗个碗,便能获得父母半小时的夸赞。无论年龄如何增长,她们始终被父母当作孩子般宠爱。
在当今的互联网文化中,东北独生女已经成为众多人羡慕和向往的对象。许多人甚至将东北独生女的生活视为来世首选的投胎目标。一些真正的东北公主也积极回应这一文化现象,表示“这样幸福的人生,来世确实还想体验”。
如果说中产独生女的平稳人生源于财富的积累,那么东北独生女的幸福则源于“全家唯一的爱”——独一份的宠爱。
由于东北地区独生子女政策执行得最为彻底,她们独占了全家人的宠爱。与南方地区重视家族谱系和祠堂不同,东北人更看重户口本,每家只有一个孩子,自然宠爱有加。
即使并非出身豪富之家,东北独生女幸福的真谛在于一种“不攀比吃穿,即使是酸菜鸡蛋酱也能摆出早午餐风情”的自在生活态度。
“没有山姆会员店就去寻找代购,远离海边就团购三文鱼。尽管父母不懂名牌包,但一定会在女儿小时候就给她戴上黄金项链和小金锁,甚至在女儿成年后送上价值数万的貂皮大衣。”
东北独生女就像原始部落的女王,从小就看到家中一头一头地购买年猪,一缸一缸地囤积冬菜。父母乃至祖父母都会满足她们的所有需求,因此成年后她们很少感受到物质上的缺乏。
遵循着“穷养儿富养女”的传统观念,东北家庭中的儿子可能被戏称为王八犊子、小兔崽子或小白眼狼,而女儿则从小被父母亲昵地叫做大闺女和老姑娘。一旦女儿开口说出自己想要什么,东北爸爸就会全力以赴地满足她的愿望。
在其他地方,父母常常催促子女结婚,而东北的父母则对晚婚持开放态度。“因为每一位东北的父亲,都会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出发,担心外面的年轻人会亏待他们的宝贝女儿。所以,当江浙的父亲在评估女婿的物质条件时,东北的父亲更看重的是女婿的勇气和胆量。”
即使东北独生女已经结婚,她们在家中依然可以被当作孩子一样宠爱。互联网上有一个流行的梗,说的是东北的父亲去药店买药时告诉店员“孩子生病了,不要买太苦的药”,结果买回来的药量“按照自己的体重,一次得喝六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东北独生女通常会告诉你,这种宠爱对她们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即使已经年过三十,父亲醉酒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拉开外套拉链,从口袋里掏出一板娃哈哈;外出到餐馆用餐时,父亲点菜时仍会不自觉地选择锅包肉和炸茄盒,因为‘小孩爱吃’。”
探究东北独生女幸福生活的原因,除了东北地区独生子女比例高,且没有明显的重男轻女观念外;还有观点认为,东北的父母通常不会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束缚,他们认为夫妻双方都是独立的个体,不会给孩子带来家庭中某一方独断专行的压力。
“另外,东北地区的离婚率相对较高,父母很少有‘为了孩子忍受不幸福婚姻’的想法。这可能源于东北女性坚信,即使独自一人,也能给孩子一个幸福而完整的人生。”
有人说,东北的父母大多典型的付出型人格,他们无私奉献,不图回报,而他们的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学会无条件地关爱他人。
由于身处东北,这种付出型人格普遍存在,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爱。因此,当互联网上有声音嘲笑东北女生过于付出、过于感性时,别人会告诉你,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原生家庭不够幸福,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份深沉的宠爱。
选择在本地成家的东北独生女,父母总会提前为她们准备好退路。例如,90后的哈尔滨独生女小周,今年刚与同样是本地人的男友订婚。尽管婚礼尚未举行,她的父母已经在家附近为她购置了一套房产。
“东北独生女在结婚前通常会被父母购买房产,这是为了防止将来夫妻争吵时女儿无处可去。一旦我遇到不快,眼泪还未流到下巴,父母就已经赶到我身边。”
对于在外地漂泊的东北独生女来说,回家后父母首先关注的是孩子体重是否有所变化。“这是他们评判孩子在外生活是否如意,是否善待自己的标准。”
“无论我体重增加多少现在多胖,父母总会仔细观察一百五十斤的我,然后断言地说,孩子都瘦得不成样子了。”
成年后离家在外地奋斗的东北独生女,尽管与父母之间的共同话题减少了,但每次回家,东北的父母仍然乐此不疲地用“看图说话”作为对话的开端。
从“老闺女在玩手机呢”的观察开始,以“是在工作还是休息”的猜测过渡,然后是“别总玩手机,对眼睛不好”的忠告,最后以“想吃雪糕吗?爸去给你买”的提议结束。
“这就像小时候父母在幼儿园门口等你,听你讲述在幼儿园的日常一样,东北父母的耐心总让你觉得,无论年龄多大,你依然是那个被哄着说话的小孩。”
03 东北独生女,人均大女主的人生设定
随着外界对东北独生女的关注日益增加,有人质疑:“父母如此溺爱孩子,是否会导致孩子缺乏自立能力?”然而,真正的东北独生女明白,尽管她们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但成年后她们并不娇弱,反而都走上了大女主的人生。
“或许因为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东北女性一直坚信自己应该和男性一样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因此她们不会有依赖他人的想法,反而都积极寻求自力更生,为家族争光。”
自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找份好工作,建立自己的事业”的东北独生女,成年后往往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读书、买房、照顾孩子,同时在脱离父母庇护的领域中表现得游刃有余。
从事律师行业的东北独生女圆子表示,父母灌输给她的“配得感”就像是她在社会上奋斗时的精神支柱。“东北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告诉孩子不主动惹事,但遇到事情也不怕事,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反击回去,有任何问题,家庭都会支持你。因此,与其说这是无条件的溺爱,不如说是父母尽其所能给予孩子闯荡世界的勇气。”
由于东北独生女的父母都经历过奋斗,所以他们希望孩子不必那么辛苦。也正因为经历过奋斗,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东北的父母并没有将女儿束缚在身边的执念,反而是在女儿扎根的地方给予支持。与富裕地区为孩子焦虑、担心社会阶层下滑不同,东北人对孩子没有过高的期望,只希望她们能够自食其力。”
因此,尽管圆子从小被宠爱长大,如今却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没擦过一次地,没换过一次床单,也没刷过一次碗。但这并不妨碍我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甚至在北京市中心买下房子,将他们接来同住。”
有人说,东北的父母之所以如此宠爱女儿,首先是因为他们自己活得明白,“他们经历过工厂的大锅饭时代,也尝试过下海创业。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值得探索,也认为东北的黑土地同样适合生活。他们自己不纠结,因此不会将焦虑传递给下一代。”
“东北的父母从不把子女当作弥补自己遗憾的工具,在他们看来,孩子只要健康平安就足够了。对儿子要求严格,是担心他们误入歧途,而对女儿宠爱有加,是担心她们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当许多人在成年后努力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时,圆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却发现“确实没有什么需要弥补的”。
“因为我也不是要星星要月亮的孩子,所有的需求都被满足过。”
- 上一篇:曾经爆火两地的8部韩剧,哪部是你的青春
- 下一篇:情侣相处,最忌讳的就是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