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最后写“成都迪士尼”的人?华语嘻哈,怎么就成了“笑话”
发布时间:2024-04-23 05:50 浏览量:9
前段时间,我相信不少网友看到过一个新闻,就是“成都迪士尼”走红事件。
成都迪士尼并不是真的迪士尼,而是成都玉林七巷一居民区楼下的健身器材场,因说唱歌手诺米的歌曲《谢天谢帝》而“一夜成名”,里面有句歌词叫做“谢帝我要diss你”,然后谐音成了谢帝迪士尼,最后变成成都迪士尼。
关键是,不知如何它就火了,然后上了热搜,然后成为大批年轻人追捧的打卡点。后面搞得扰民,网友评价有好有坏,反正已经过去十来天,像国内任何网络热点一样,其实热点差不多也过去了。
不过,我个人对于这起事件有两个看法,第一个是现在国内有钱有闲吃饱了没事做的年轻人,还真挺多的;第二个是这波“成都迪士尼”火爆背后,又让网友对于说唱的评价,可能又低了几分。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件事情没有,新时代华语说唱从2017年《中国有嘻哈》,当时凡凡还是导师,不但凡凡的“skr”等梗火遍网络,第一季像选手gai,pg1等说唱歌手也爆红(列出来的出事机率很高,不输凡凡,峰峰,爽子等流量明星了)。
后面第二季,第三季和同期很多说唱综艺音乐节目,包括后来中国兴起的偶像团体选秀节目,可能是学习韩国偶像,这个说唱是男团女团其中重要的一个技术。于是说唱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项,直到疫情时期《青春有你2》。
当时是不是还火了“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等等说唱梗。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偶像音乐选秀节目被管制,结果是管偶像节目就管偶像节目吧,结果中国嘻哈音乐综艺不行了,说唱音乐好像也不行了。音乐节目还是有办,每年音乐圈内排行榜里优秀作品也不少,但是大家发现没有,大众层面好像说唱好像不大火了。
一夜之间,华语嘻哈就不再火爆?为什么
流行音乐和市场商业是深度绑定的,新时代华语嘻哈音乐发展到现在这样,大概有两三个重要原因吧。
1、华语嘻哈在周杰伦时代经历过改革,但周王陶林那一代玩的不太嘻哈,而是说唱元素。说人话就是和嘻哈歌曲里的风格Old School,New School,Trap Rap,Jazz Rap等等。周杰伦那一代主要借的是说唱元素,音乐风格类型主要还是RB,摇滚,新中国风和融合风格。
华语观众熟悉的华语说唱风格停留在那里,后来嘻哈在于国外流行音乐的风气的传入,我们知道,字母文字与方块字是有大不同的,字母文字一个词有多个音,而汉字一个音就是一个字。
而RAP要求歌手唱词的语速较高,在相同的时段相同的节拍中,所谓的汉语RAP所承载的信息天然的要多于字母文字RAP(字母文字RAP叭叭叭唱好一大段可能就是在说一句话,这时候汉语RAP可能已经说了两到三句了(也可能是冗长的一句话))。
这就会导致两个问题,对于创作者而言,创作出字数多且优质的汉语RAP十分困难(说唱并不是只有押韵,但现在很多所谓RAP好像只有押韵了),其次对于听众而言,快且多的唱词实际上十分难听得懂。
并且,这种RAP在唱词的时候和民众平常的说法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说明的问题在于外国的RAP没有能够适应汉语或者说这种一音一字语言的表达。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说唱的语速降下来,并且,说唱的时候要考虑民众正常时候说法是个什么状态以及,要让听众在不借助其他工具的情况下只凭借肉耳能听得懂。
2、这就导致新时代华语嘻哈比较忽略旋律性和歌词
旋律嘛,华语观众很喜欢优美简单那种,举个例子像周杰伦《夜曲》就非常典型,编曲在当时华语音乐里也很上乘,现在很多说唱歌曲旋律是套路,制作和编曲工业复制,听着和欧美嘻哈没有什么差别。
因为说唱需要追求flow,freestyle和背后黑人文化的攻击性,这音乐风格本身就重节奏而轻旋律,重音乐人而轻制作(欧美那边还是很好的),华语这边很多音乐人不重旋律,曲子,编曲和制作。
我以前还不懂,后来听的歌曲确实多了些,并且一定程度了解国内音乐人过后。发现很多嘻哈音乐曲子都不用写,编曲随随便便做做,就是去下载个beat。反正说唱追求人声去说,去搞节奏,去diss,这完全是违背华语听众审美习惯的。
关键是,中国人很重歌词,这完全忽略了歌词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流行音乐,歌词都是相当重要的。歌曲有上好的旋律或者编曲都能够让一首歌变得好听,但不能让一首歌变得耐听乃至于流传下来。
因为比起文字所能承载的复杂感情,音符能表达的情感需要一定审美训练。
当然,不重视歌词的原因又有两个,第一个是短视频音乐兴起,人们所能够接触到音乐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太多太多,歌曲耐不耐听实际上不重要了,因为人们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并不想要去从哪个渠道完完整整地听完一首歌,只需要好听就行了。
第二个是人们听到那一段旋律一瞬间觉得悦耳就可以了,这就导致歌词逐渐被忽视,一些人发现就算歌词听不清,或者古古怪怪的也不妨碍那一段旋律是好听的,以及歌曲整体质量被忽视了。
问题是现在华语嘻哈就是靠人声,而不是好听的旋律,完全是违背的。
和周杰伦相比?新时代华语嘻哈,为何没有“天王巨星”
第三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除了当时资本主推,铺天盖地宣传加上互联网的特性,动不动就容易火爆起来。
我相信很多人也猜到了,嘻哈的背后是黑人街头文化,它天生和中国本土文化相悖。这还和当初摇滚绑定的时代批判不同,我们说到嘻哈就是街头混混,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等等。
音乐可不是完全的一种感性的东西,他属于艺术的一种,既然属于艺术,他就有一定之规的,只要符合某些规律约束,就可以拿来做统计分析。
人的心理状态完全独立于时间,空间和环境,这怎么可能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流行歌曲会采用卡农和弦的方式,为什么会有口水歌这种概念?认为歌曲的好听难听,完全取决于文化因素。
某种程度上讲,大家就是对于某些音乐有种瞧不起的心理,音乐鄙视链和任何鄙视链都是同一个逻辑。
比如同样是科幻,中国观众为啥喜欢嘲讽太空歌剧,而喜好上偏向于硬科幻。原因就是近代中国封建时代被科学带来的生产力解放爆锤,进入现代后你披着科幻搞古典浪漫,我们会觉得假,觉得有点太扯了。
说到底,嘻哈在国内的一个遭遇,本质上还是水土不服,至少新时代那帮嘻哈音乐人在改造层面,至少在大众层面比不上周王陶林那一代,至少它们的说唱音乐受众确实要高得多,要大众得多。
当大众觉得嘻哈就是混混,就是不学无术,就是一种看乐子的笑话。
为什么gai算是这一批嘻哈音乐人,大众意义角度最火的。原因就是他的江湖说唱确实更贴近中国文化,但早期重庆街溜子《超社会》都被批判,人家马上把歌曲下架了,国内文化环境就是这样。
它火起来都不太正面,人嘛,追求的无非都是功名利禄那些东西,那么从事这个行业里面的人,但凡你有点追求,或许也都不想自己以这种方式火起来吧。好比这次“程度迪士尼”事件,可能歌手诺米应该还挺高兴的,毕竟黑红也是红。
但是对于谢帝来讲,可能心情真的有点无法形容:这帮人真够无聊的。
最后,音乐毕竟是一种感性的东西,它本身会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还有人们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环境会影响人们的感受。
当我们处在生活压力时,整天为了生计发愁时,再好的歌曲我们都不会有好的感觉,除非它刚好符合你当时的心情,可等你过了一这段时间进入另一种心境时,当初感受到好听的歌可能会觉得难听,当初难听的歌会觉得好听。
这完全取决于心里因素,而人的心里又会受到环境影响,所以创作者创作时必须贴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因此有些音乐没有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不符合当时人们的心里感受,但以后未必,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当时没名气,可到某一个时间点突然大受欢迎的原因。
新时代华语嘻哈问题还是非常明显的,很多年轻人找乐子的玩法也不用上纲上线。
毕竟现在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中国现代化已经相当深入,评价不用只用一个体系。如同仙侠早就不拯救苍生和行侠仗义,从《道诡异仙》开始年轻人都喜欢“发癫”,文化存在并且能火还是有它的土壤。
至于嘻哈到底会不会再全民火爆,那就得看音乐人如何能创作出更多人喜欢的歌曲了。如果做不到这点,那么永远都会是这样,甚至可能持续走低。
本文来源于用户投稿,如果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可通过邮箱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