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丨藏不住啦!来看四川罕见地质奇观

发布时间:2024-04-23 05:47  浏览量:7

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地球46亿年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四川留下了“亿点点”宝藏。

四川4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除蓝色大海之外的全部自然资源,是名副其实的自然资源大省。

从高山峡谷、雪峰环绕,到丘陵绵延、沃野千里。地壳的变动、皴裂的崖壁、温润的云雨,四季流转的铺陈,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在这个世界地球日,川观新闻联合四川省地调院李忠东地质与文旅融合创新工作室,从地质景观的视角,和大家盘一盘四川那些鲜为人知的宝藏秘境,以山、水、石为媒,感受地球奇妙,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地球的边缘

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没有尽头,没有边界。

不过在四川,有个地方,就像到了“地球的边缘”。那就是龙头山大断崖,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和雷波两县交界处,是黄茅埂山脊东南端的主峰,海拔3700余米,山形似一条巨龙昂头盘踞于群峰之巅,高山草甸、云海翻涌,脚下是落差上千米的悬崖。

龙头山大断崖。何万敏 摄

强烈的高差,自然力量“切割”出的大峡谷,让地质学者深受震撼,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地球边缘”之感。

站在龙头顶,脚下是垂直深度500至1000米的深渊,以及长度达10公里以上的断崖绝壁,断崖底部是峡谷,发育着一片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张家界式”地质景观:岩柱或峭壁深峡纵横交错、自立高耸,其间森林密布、景色丰富。

龙头山大断崖。何万敏 摄

龙头山是大凉山众多断崖绝壁中最突出的一个断崖,在它的周围,伴生着深峡和高低错落的阶梯状平台,平台上往往坐落着古老的彝族村落。

飞来的喀斯特

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或许你已经见过一些喀斯特地貌;不知何处来的飞来峰,可能你也有所耳闻。不过,你是否听过飞来的喀斯特?

四川盆地边缘的龙门山,就有这种飞来的喀斯特,可谓地质奇观中的奇观。

龙门山-天台山飞来峰。 李忠东 摄

说它“飞来”是因为它们发育于著名的龙门山飞来峰,而这种“飞来峰”由强大的龙门山推覆构造从遥远的地方搬运而来。简单说,是地质力将远处较老的“父辈”地质体(岩石),推移压置在原地较年轻的“子辈”岩层之上,形成“儿子背父亲”的现象。当周围的岩石被剥蚀风化之后,从远处来的外来岩石,有可能孤零零地保留在异地,它们如无根之萍,仿佛天外飞来,故名飞来峰。

飞来峰上的喀斯特——洼地。

飞来峰上的喀斯特——响黄洞。杨金山 摄

整个龙门山飞来峰多达30多座,它们成群出现、相对集中、特征典型,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规模最大的飞来峰群。

更为神奇的是,形成龙门山飞来峰的岩石大多数为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它们压置在三叠系碎屑岩之上。飞来峰的岩石是一种可以溶解的岩石,而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降水,恰好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飞来峰上的喀斯特——洼地。李忠东 摄

飞来峰上的喀斯特——莲花洞。李忠东 摄

于是,一场化学反应开始在“飞来峰”的地表和内部上演,千万年潜移默化,峰丛、洼地、漏斗、溶洞、地下暗河,完整而系统的喀斯特系统,最终形成。

另类丹霞

丹霞地貌是一种由我国地质学家命名的地貌类型,岩石“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南方湿润地区的华南丹霞、张掖等西北干旱区的丹霞为主要代表,通常有着突出的城堡状山峰、高大雄伟的岩柱等特征。

发现于四川的环崖丹霞却很“另类”,没有大面积的峰林或者峰丛,而是“见崖不见峰”,发育出环形的绝壁,规模宏大、蔚为壮观,地质学者将此命名为“环崖丹霞”。

环崖丹霞示意图

点击放大欣赏→

马边-屏山人头山环崖群。李忠东 摄

位于宜宾市屏山县的四川屏山环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就是不可多见的典型“环状丹崖”长廊。环崖的岩石,皆为红色。尤其雨后初晴,万绿幽谷间,“雨余红色愈精神”。环崖飞瀑也是一绝,有的自200多米高的崖壁之上飞泻而下,有的呈阶梯状,层层叠叠自竹林深处奔流而出……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当地群众就地取材,以形成丹霞的红色砂岩为原料,建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屏山红屋,颇具特色。

冰川“疤痕”

四川拥有别处无法相比的雪山冰川观赏资源,还保留了大量古冰川改造过的地貌和景观,位于凉山州的螺髻山就是其中代表,是罕见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博物馆”。异常强烈的冰川作用,频繁而有力地在螺髻山体上留下了一道道地质"疤痕”——冰川刻槽。其冰川刻槽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令人称奇。

螺髻山冰川湖泊——草海。 李忠东 摄

研究表明,螺髻山受到的“冰期大侵袭”共有4次。最早的一次发生于约78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最鼎盛的冰川作用,发生于大约10万年前,壮观的冰川围谷、冰斗、U形谷等,都是这两次冰期冰川所塑造。你可能很难想象,最晚的一次冰川运动,距今仅约3000年左右,那时甚至已经有了青铜文明。

螺髻山-冰川围谷中的湖泊。杨建 摄

螺髻山最著名的“冰川刻槽”,是古冰川流动时,携带的岩块对两侧基岩刻蚀形成的凹槽。其中以巨硕的1号古冰川刻槽价值最高。当古冰川裹挟着坚硬的岩块,以强大的力量刻碾而过,高耸的巨石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平滑疤痕。被第四纪冰川刻画、琢磨的螺髻山,也被它封存和保护。

螺髻山-1号冰川刻槽。杨建 摄

著名冰川学家张文敬曾经于2010年和2011年两次领衔螺髻山的科学考察,考察区域人迹罕至,他曾在考察记中写道,“螺髻山就是我们了解地球几百万年以来发展变化,演替过程的一个鲜活窗口,是我们地球历史气候变化的活化石。”

河流“华尔兹”

华尔兹的舞步翩跹回旋,优雅柔美。你知道吗?河流也会“跳”华尔兹,在大地留下逶迤多姿的“蛇曲”舞步。

蜿蜒曲折的月亮湾,美不胜收。月亮湾是黄河支流白河的一段。李忠东 摄

在四川西北角,一掠而过的黄河“跳”了一路华尔兹,在这里驻步不前、流连回眸,留下河曲成群的美丽身影,形成最美的“黄河曲线”。

以黄河的支流白河为例,进入红原大草原,流速减缓,河道弯曲加剧。据统计,白河从龙日坝流出峡谷到阿坝州红原县唐克乡汇入黄河,直线距离120多公里,蜿蜒出150多个半封闭的圆圈,10余个Ω形河湾。

点击放大欣赏→

河流“华尔兹”——曲流。 王治 摄

由四川盆地的西北向东南流淌的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也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区留下百折千回的曲流。

比如嘉陵江,南充高坪青居、南充蓬安马回、广安武胜东西关三大“Ω”形曲流,将曲流之美演绎到极至,被戏称为“359度”曲流。其中,南充高坪青居段的曲流,曲率达42.75,封闭率达0.98,堪称完美曲流,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点击放大欣赏→

嘉陵江青居曲流。杨建 摄

(本文均为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