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两个表弟,只差1岁,一个是教授,一个啃老——决定他们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4-22 16:30  浏览量:9

学霸到底是鸡出来的,还是生出来的?

为什么同样的父母,同样的环境和教育资源,孩子们却有的是学霸,有的是学渣?

决定他们人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这些问题想必每个家长都曾困扰过,比如就有一位山东读者,她很疑惑:为什么我的两个表弟,只差一岁,从小都很聪明,长大后却一个读博士当大学教授,一个干啥啥不成在家啃老?

在这两个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究竟是哪些细微的差别,导致了后来的天差地别?

针对这个问题,有一篇很精彩的回答。

作者是我很欣赏的梅老师,她是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曾任大学教师,纸媒专栏作者,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深度研究。

她的分析对我很有启发价值,分享给你——

下面是我稍加整理的一位读者来信。

“梅老师您好,我是山东这边的,近几年比较关注教育。天天看您的文章,有个事情想请您指点迷津。

我的大姑和姑父都是80年代的中专生,姑父曾做到我们那边县里工业局局长,姑姑是中层干部。他们家两个男孩,兄弟俩仅差一岁半。

我这俩表弟,从小都极其聪明。

大表弟上学很厉害,脾气性格都好,我们这些亲戚很喜欢他,按部就班,一举考上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读研读博,照顾家庭和弟弟,现在是很有影响的大学教授。

二表弟从小学一年级就不爱学习,他说是学不进去。但他特别能混圈子,人很高很帅很仗义,经常因为打架斗殴我姑姑被请到学校,从一年级到初中毕业,虽然成绩极差,身边总能跟着一群小弟兄。

二表弟没考上高中,随后被我姑父托人安排了工厂干销售,还在济南给他买了套房子。

我二表弟真的很聪明,情商很高,他一开始干销售,比刚毕业的几个大学生都好得多,可干着干着不想干了,回家躺着了,抽烟熬夜打游戏。我姑父姑姑退休之后既帮不上他,也管不了他,很发愁。

前几年,我大表弟在北京给他找了个卖书的工作,他自己也可能是躺够了,想振作精神换换环境了,头两年干得特别好,颇受领导喜欢和器重。

我姑他们干脆把济南的房子卖掉,举全家之力在北京给他买了套房子。可以说,我二表弟3年之内就在北京成家立业了。

几年后,他的销售业绩进入平稳期,又开始熬夜打游戏,工作成了附属品。后来,他说这工作也没多大意思,又辞职,自己做主把北京房子卖了,在老家县城买了套大房子,一辆好车,剩下的钱做了几个投资也都赔光了。

现在他完全在家躺平,还因为熬夜抽烟各种不良嗜好落了一身病,我姑姑老两口帮他照顾孩子,给他贴生活费,本来可以很幸福的退休生活被连累了,整天发愁。

我有两点想请教睿智的梅老师:

一、同一个爹妈,同一个性别,同样的成长环境,两人的性格、爱好、自制力各方面怎么差那么远?

二、我这俩表弟,一个不断进取,一切顺利。一个干一阵子就不再上升,白白失去很多机会,现在成这样了。这决定他们人生轨迹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现在讲讲我的想法,大家看后畅所欲言。

先说第一个问题。

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家庭,不同性别的兄弟姐妹,譬如像我女儿钱小雅,我儿子钱小能,一个北大一个二本,性格、天赋、自制力啥的都不一样很容易理解:一个随爹一个随妈嘛。那同性别兄弟,年龄相差很少,同一个屋檐下,怎么也会有那么大区别呢?

龙生九子,九子九不同。民间早有定论。

其实这个直觉和经验在科学上也站得住脚。

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凯瑟琳·佩奇·哈登,她领导了该校的发育行为遗传学实验室,并参与领导得克萨斯双生子项目,还曾发表 100 多篇关于遗传对复杂人类行为影响的科学论文。

2017 年,她因对遗传学和人类个体差异研究的杰出科学贡献,荣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国家级奖项。在其所著的《基因彩票:运气、平等与补偿性公正》一书中指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70 万亿种可能里唯一的一个结果——因为任何一对父母可能产生的独特基因组合都是 70 万亿种。

一家人里,哥哥和弟弟各方面看起来可能很相似,但也可以差极远,因为父母有70万亿个不同的基因组合。

你看,人在遗传方面本来就是既不相同又不平等的。

有读者声称,该书有一个“爆炸性”观点:

近几十年的行为遗传学研究发现,遗传基因对人生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可能比环境更大。

其实这个观点一点不能算爆炸。我以前说过,世界上有很多机构都在研究基因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占比,大部分倾向于:基因影响占比50%—60%,环境影响小于50%。

2018 年,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单纯根据人们是否拥有某些遗传变异,创建了一个教育多基因指数。

研究发现,多基因指数处于“基因”分布前四分之一的人,从大学毕业的可能性是处于后四分之一的人的近 4 倍。

可以说,基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幼年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基因会影响孩子 3 岁时的语言能力、5 岁时的智商、10 岁时的阅读能力、18岁左右的高考成绩。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业成就主要还是靠基因。

那么,来信中大表弟学业上顺风顺水,二表弟学习逆水行舟,根本学不进去。他可能最初对学习没兴趣,渐渐养成不不愿意动脑子的习惯。以后各种因素层层叠加,各自成为现在的他们。

他们的不同,60%的概率是基因影响的。

回答第二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得不借助人类遗传方面的结论:遗传基因还会影响认知能力以外的东西,包括毅力、求知欲、自我意识、上进心等重要能力。

这个结论绝对不是彻底否定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而是说,孩子一出生决不是一张白纸,遗传基因已经在人生图纸上铺上浓厚的底色,后天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只能顺应底色作画了。

就这两位兄弟而言,我个人认为,父母作用于他们身上的影响力,是不同的。

像哥哥,明显属于多教育基因指数的人,这样的孩子,只要不是生在严重破坏他身心健康的家庭,父母对他人生轨迹的影响很小,让他上学,吃饱穿暖基本就够了。

而弟弟,父母对他人生轨迹的影响则是比较大的。譬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父亲或者母亲每天能抽出一定的时间(二三十分钟足够)关注他的学习,基础知识之类,让他能跟上大部队。第一,不至于让他对自己的学业感到绝望。第二,以后自己想学点什么,也有背景基础,可以学懂。

譬如,留意他在学习之外的爱好兴趣,因势利导。

譬如,肯定他的哥们儿意气,敦促他做个好学生,不以当个孩子王为人生目标。

譬如,能设置一定的底线,抽烟和游戏方面多一些智慧的调教。

譬如,欣赏和鼓励他做销售的能力,鼓励他自学上进,干出一番事业

……

我问过这位来信的读者,你知道姑姑家育儿的细节吗,他是无法提供的。

所以,我也只是对目前这两位年迈的可怜的老人家猜测,年轻时肯定在小县城风光无限,工作忙,应酬多,压力大,教育上心不够,对二儿子很可能疏于管教,以至于,船到桥头无法自然直啊!

你问我决定人生轨迹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基因和成长环境,这两个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我们每个人在直觉上都是可感知的,科学研究还给了非常具体的影响百分比。这个比例也起码证明,作为普通人,我们依然有很大的努力上升的空间。

基因好比食材,父母好比厨师,同样的食材,如何烹饪,味道天差地远。有的食材,譬如一块上好的猪肉,挺差劲的厨师也可以把它烧得很香。很多大学霸不就是一块好猪肉嘛,但是食材如果是一把娇嫩且敏感的蔬菜,老天,优秀的厨师能把它做得极端美味,差劲的厨师一不小心给搞废了。

所以,当国内绝大多数的教育依然无视孩子个性、用成绩一条标尺去测量所有孩子的时候,就需要我们上点心思,去帮孩子抵抗一些脸谱化的要求,让他们身心健康地长大。

标签:

外部推荐